吴建伟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丽水 323000)
机床电气控制作为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是培养学生电气控制能力的基础课程。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关的控制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能够完成电气原理图的设计、按图安装接线以及检查与排除机床常见故障。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花大量时间传授基础知识,以“教”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1],理论教学与实操完全脱离,不但不能使学生掌握核心知识和技能,而且不利于学生自身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课程需要更新传统教学观念、重构教学内容和改革教学方法,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2]。
目前,通过任务型教学,以教学成果可视化为目标,通过情景创设—布置任务—小组合作—成果展示—组间互评—教师点评的形式,将理论知识融于实际操作中,降低了学习难度,学生在做中理解知识点,真正实现“任务引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特点[3]。
将课程分为两大环节:“虚拟仿真+实际操作”。“虚拟仿真”环节由电路设计、模拟接线、线上排故练习组成,将理论知识融于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中。“实际操作”环节要求学生根据设计电路,完成线路的安装、调试与故障排除[4]。
为了有效利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时间,在任务设计前,必须解决两个问题:(1)学生为什么学?——为了完成任务而学习;(2)以及学生要学什么?——用到什么学什么。
根据行业需求和职业岗位要求,将课程内容分为4大模块,序化为5个学习情境,15个任务(见图1)。
选取其中一个任务为例(见表1),内容的安排基于虚实结合,其中能力点、知识点见表2。
以“CS6140机床主轴多地控制电路设计与仿真”为例,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情景创设:通过机床的实际操作,引入CS6140车床主轴启动停止可以实现两地控制,提出该电路是如何实现的。
(2)布置任务:完成CS6140车床多地控制电路设计。具体为:在甲地或乙地启动和停止同一台电动机,SB1、SB2分别为甲地的启动与停止按钮,SB3、SB4分别为乙地的启动与停止按钮,主电路、控制电路具有短路保护,电动机具有过载保护,电路能实现欠压、失压保护等。
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协同作业,共同商讨:①电动机多地控制电路的设计(在A4纸上正确绘制多地控制电路电气原理图,并在CAD仿真软件中进行仿真);②多地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③通过电工实操仿真软件,完成线路连接。
(3)小组合作:学生在一体化环境中,通过不同方式,不同手段,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资讯—计划—决策—实施环节,同时,在工作过程中填写好“工作任务单”(见表3)中对应部分的内容[5]。
图1 课程教学任务图
表1 任务示例
表2 §2-T5知识点及能力点
(4)成果展示、组间互评、修改完善:以小组为单位,组内选出最佳作品,展示电路设计的A4图纸以及CAD仿真结果,各小组认真听讲并提出个人建议。
(5)检查、评价、小结:检查分为过程检查、成果检查,包括学生实践过程中职业素养的形成及专业实践获得的成果;评价内容分为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见表3);在小结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反思,各小组分享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老师则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知识点梳理,共同完成本次课堂小结。
(1)通过任务驱动,成果可视化,学生对课程涉及的知识点基本达到了“知原理、能设计、会接线、懂排故”,学生能够独立处理和实施工作任务,主动性、独立性得到增强。
表3 “CS6140车床主轴电机多地控制电路设计与仿真”任务单
(2)以成果为导向、基于真实工作任务设计教学项目,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课堂的有效学习质量。
(3)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企业元素、借助信息技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改善教学效果,使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得到提升,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作为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提出个人想法,同时也能接受他人的意见与建议,提升其团队协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