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状况分析

2021-06-19 08:17王志明
统计理论与实践 2021年5期
关键词:医疗卫生卫生机构

王志明

(河南省直属机关第一门诊部,河南 郑州 450008)

一、引言

健康是促进人全面发展、幸福生活的基石,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实现病有所医,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河南省高度重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和全省卫生健康会议精神,从民生关切着手,以健康中原建设为主线,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力提升卫生健康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改善卫生健康服务条件,着力提升人民健康水平,卫生健康事业取得新成效,保障了全省一亿人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健康需求,居民主要健康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群众健康获得感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是关乎千家万户是重大民生问题,虽然河南省医疗卫生事业近些年取得不少成绩,但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老百姓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缺资源、缺技术、缺人才”和“看病难、看病贵”等突出问题依旧存在,人民群众就诊满意度有待提升。2020年以来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疾控队伍专业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短板和不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十四五”时期,应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持续推进“十大提升工程”,推动健康中原建设再加速、再提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工作,让中原更加出彩,让人民更加健康幸福。

二、发展卫生事业的重要性

(一)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国民良好的健康素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国民健康素质从微观讲是个人体力、智力和心理的社会适应能力,从宏观讲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反映。国民健康素质是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是劳动者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的智力、体力和科研开发能力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据世界银行测算,在过去40年的世界经济增长中,约8%—10%来自人们健康水平的提高。哈佛大学的研究指出,亚洲经济发展的奇迹大约30%—40%来源于本地区人群健康的改善。因此,发展卫生事业,不断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不仅关系人民群众的健康,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另外,提高居民健康素质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的之一。我们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和健康水平。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维护群众的健康权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高,“奔小康,要健康”的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居民健康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国民健康素质已成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

(二)卫生工作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卫生和健康事业的发展。党的十六大把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要求“建立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健体系,着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提高城乡居民的医疗保健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维护人民健康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确立了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发出建设健康中国的号召,明确了建设健康中国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明确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016年10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公布,更是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卫生和健康工作的新思路,即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十九大报告不仅再次明确了“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大健康观的核心要义,还进一步提升了大健康观的地位与意义,即“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三、河南省医疗卫生事业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河南省高度重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从民生关切着手,围绕“健康中原”建设实施一系列利当前、惠长远的重大举措,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坚持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持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居民主要健康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健康保障网络越织越密,群众健康获得感不断提升,卫生健康事业大步向前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健康保障,为中原更加出彩夯实了健康基石。

(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

自新一轮医改启动至今,步入深水区和攻坚期的河南医改,紧紧围绕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突出问题,坚持医疗、医保、医药和医院联动改革,努力让城乡居民享受到更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在2014年10月1日、2015年1月1日先后全面推开新农合大病保险、城镇居民大病保险,率先实行省级统筹、即时结报。从2017年1月1日起,全面建立覆盖所有困难群众的大病补充保险制度,百姓“看得起大病”的愿望成为现实,全民医保制度基本完善。2019年全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科学规划“四级医疗中心”,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率先启动六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创建工作,被国家确定为8个试点省份之一,儿科、心血管、肿瘤、中医4个中心入选,诊疗服务水平、医学研究能力和综合管理效率显著提升,94.0%的疑难重症患者在省内得到救治,高水平的医疗服务让更多河南人留在省内就医,全省就医外转率连年大幅下降。设置15个省医学中心,规划布局省区域医疗中心,推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省医学中心、省区域医疗中心和县域医疗中心“四级中心”联动,促进全省优质医疗资源合理布局,努力打造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建成全国首个5G医疗实验网络,全年开展远程会诊10.4万例。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在47个县(市)落地实施。92所县(市)人民医院通过“二甲”评审,670所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服务能力达标,109所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社区医院标准。统筹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巩固取消药品加成成果。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初步建立,“互联网+监管”试点扎实推进,卫生监督机构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二)卫生机构稳步发展,社会办医动力强劲

2019年全省共有医疗卫生机构70735个,其中医院1974个,比2015年增加453个,年均增加113个,占医疗卫生机构的比重由2.1%提高为2.8%;基层医疗卫生机构67561个,比2015年增加469个,年均增加117个,占医疗卫生机构的比重由94.0%提高为95.5%;机构职能调整合并后,目前拥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014个,数量和占比均为下降。

2019年,全省拥有公立医院691个,比2015年减少154个,占医院的比重由2015年的55.6%下降为2019年35.0%;民营医院1283个,比2015年增加607个,年均增长17.4%,占医院的比重由2015年的44.4%提高为2019年的65.0%。从医疗机构数量变化可以看出,民营医疗机构数增幅较大,社会力量办医动力强劲,国家发展社会办医政策取得了积极成效。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523个,比2015年增加207个,年均增加51个;诊所、卫生所和医务室7408个,比2015年增加771个,年均增加193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80个、卫生监督机构179个、妇幼保健机构163个,与2015年基本持平。

表1 河南省医疗卫生机构及床位数

(三)医疗床位增加明显,医院床位贡献率达八成

2019年末,河南省医疗卫生机构床位64.00万张,比2015年增加15.04万张,年均增加3.76万张。从床位结构看,医院48.11万张,占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的75.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3.22万张,占20.7%;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66万张,占4.1%。从城乡看,城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24.21万张,比2015年增加4.68万张,在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中占37.8%;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39.79万张,比2015年增加10.36万张,在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中占62.2%。

医院中,公立医院床位35.31万张,占73.4%,民营医院床位12.80万张,占26.6%。与2015年相比,医院床位增加12.28万张,对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增加的贡献率达到81.6%,直接带动了全省医疗床位的增加。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由2015年的5.16张提高到2019年的6.64张,其中城市由2015年的8.33张提高到2019年的9.17张,农村由2015年的4.12张提高到2019年的5.69张。

附图 2015—2019年河南省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及增长速度

(四)卫生技术人员占比提升,医护资源逐步增强

2019年末,全省卫生机构人员总数88.78万人,比2015年增加11.65万人,年均增加2.91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65.39万人,占全部卫生机构人员的73.7%,较2015年增加13.43万人,年均增加3.36万人,占比提升6.3个百分点。从卫生技术人员机构分布来看,医院43.27万人(占66.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6.78万人(占25.6%),专业公共卫生机构5.08万人(占7.8%),其他机构0.26万人(占0.4%)。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25.14万人,注册护士27.89万人,分别比2015年增加5.28万人和7.35万人。2019年,每千常住人口卫生技术人员6.78人、执业(助理)医师2.61人、注册护士2.89人、全科医生0.24人,分别比2015年增加1.30人、0.51人、0.72人和0.13人。

表2 河南省卫生技术人员数

(五)卫生费用总量持续增长,占GDP比重持续上升

2019年,河南省卫生总费用3608.80亿元。其中,政府卫生支出1021.44亿元,占28.3%;社会卫生支出1429.51亿元,占39.6%;个人卫生支出1157.86亿元,占32.1%。全省人均卫生总费用3743.60元,较2015年增长57.1%,年均增长12.0%。

表3 河南省卫生总费用

(六)医疗服务能力稳步提高

2019年,河南省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61022.56万人次,比2015年增加5469.61万人次,年均增加1367.40万人次。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分别占36.8%和59.5%,是居民诊疗首选。居民到医疗卫生机构平均就诊6.33次,比2018年增加0.24次,比2015年增加0.47次。全省医疗卫生机构入院人数2021.63万人,比2015年增加520.03万人,年均增加130万人。2019年全省医院病床使用率88.1%,比2018年、2015年分别提高0.5个、0.9个百分点。

表4 河南省医疗服务工作量

(续表)

近年来,河南省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思路,扩充优质高端医疗资源,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让城乡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河南省委、省政府将“加快县(市)人民医院提质升级”纳入重点民生实事,财政总投入近40亿元;2019年,依托县(市)人民医院,全省已启动建设50个县域医疗中心,2020年实现群众看病不出县,为百城建设提质、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健康基础。2019年底,全省乡镇卫生院2049个,床位11.94万张;卫生技术人员8.59万人,比2015年增加0.44万人;诊疗人次为11625.73万人次,比2015年增加1155.05万人次;医师日均担负诊疗12.2人次,病床使用率61.0%,出院者平均住院日7.3日。全省共有村卫生室56079个,卫生技术人员3.42万人,比2015年增加0.99万人;村卫生室诊疗达19452.57万人次。截至2019年末全省已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523个,比2015年末增加207个;卫生技术人员2.22万人,较2015年增加0.40万人;诊疗2696.87万人次,入院人数19.17万人,医师日均担负诊疗11.3人次。

(七)公共卫生保障水平持续提升

一是2019年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补助标准达69元,比2015年增加29元,均等化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二是重大疾病防控有力有效。免疫规划接种率达98.0%,结核病、艾滋病、肝炎等重点传染病保持低流行水平;脑卒中、高血压、肿瘤等慢性病防控策略不断优化,地方病、职业病专项防治扎实推进。三是群众就医负担明显减轻。实行了60多年的药品耗材加成全面取消,医保市级统筹、药品集中招采落实到位。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持续巩固,基本药物目录品种由520种增加到685种。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由2015年35.2%下降到2019年32.1%。四是妇幼健康保障明显加强。2019年完成妇女宫颈癌筛查144.85万人、乳腺癌筛查148.72万人;免费产前超声筛查69.85万例、血清学筛查77.70万例,新生儿“两病”筛查114.10万例、听力筛查112.39万例,出生人口素质持续提升。危重孕产妇与新生儿救治转运体系基本建立,母婴安全形势稳中向好,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由2015年的4.35‰、5.91‰和10.46/10万分别降至3.59‰、4.81‰和9.66/10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居民健康水平大幅提高。

(八)中医药传统优势持续做强

作为“医圣”张仲景的故乡,河南的中医发展在全国取得了显著成绩。近年来,全省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加快培育评选省级名中医,着力培养代表性传承人,培养中医药创新领军人才,中医药人才队伍数量稳步增加、质量不断提升。中医临床优势学科建设快速推进。截至2019年末,全省45所县中医院入选国家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第二阶段名单,数量居全国第一,全年新建161个基层中医馆,全省91.7%的乡镇卫生院、56.9%的村卫生室和96.8%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中医药服务。

四、存在问题

健康问题是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民生福祉问题。作为人口大省,河南省委、省政府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坚持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持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努力为人民群众铸造健康之盾。近年来全省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和水平虽逐步增强,但也存在一些短板和问题。一是预防为主落实不到位,疾控队伍结构不合理,监测预警体系不健全,检验检测能力不足,应急预案不完善;二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市、县医疗机构重症救治水平不高,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设备设施落后,运行机制不活,保障水平不高,村医队伍不稳;三是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不强,人才匮乏、医疗服务水平和医疗服务功能相对低下,无法满足群众就医需求,服务能力薄弱;四是深化医改的路径还需探索完善,“三医”联动改革的协同性还不够,县域医共体、城市医疗集团建设需要加快推进,信息化保障有待加强。

五、对策建议

中原要出彩,健康中原必须先出彩。卫生健康事业注重预防为主和风险防范,注重提高质量和促进均衡,坚持服务大局、融入全局,以全民健康助力全面小康;坚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着力构建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基层的机制,形成上下贯通、分级分层、协调联动的健康服务格局。

(一)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全面推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坚持以县带乡、以乡带村,实现县乡村管理一体化,疾病控制、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融入医共体,实现医中有防、医防结合。规范医联体建设和管理,加快推进城市医联体网格化布局建设,引导医联体内形成顺畅的转诊机制,鼓励中医医院牵头组建多种形式的医联体,促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动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全面落实预算管理、全成本核算与控制等经济运营管理制度,推动公立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型转向质量效益型,提高质量;运营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管理,提高效率;资源配置从注重增加物质要素转向人力资源发展,提高待遇。

(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

完善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省优势,全面对标对表,创新体制机制,打造高水平的临床诊疗中心、高层次的人才培养基地、高水准的科研创新与转化平台。完善省医学中心运行机制,设置一批省区域医疗中心,带动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实现大病不出县、疑难重症不出省。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建立省级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信息化管理平台。提升河南省医疗机构电子病历信息化水平,推动互联网医院发展。加强干部保健工作,建好队伍,实施精细化管理,精心做好日常保健,扎实推进预防保健,全力保障重大活动,不断提升保健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三)全面落实县级医院提质升级,筑牢基层医疗卫生网

加强县级诊疗设备、特色专科、人才队伍、信息平台等综合能力建设,实现县域医疗中心全覆盖。力争更多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服务能力基本标准或推荐标准。严格落实公益一类财政保障政策,激发乡镇卫生院运行活力。推进紧密型乡村一体化管理和“乡聘村用”,完善乡村医生养老保障机制,落实多渠道补偿政策,稳定优化乡村医生队伍。加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建设,强化基本医疗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结合,推动智能化、个性化签约服务,着力提升签约服务质量,改善签约居民感受。进一步推进的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将更多资源配置到基层,继续在构建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发挥基层医疗机构网底作用,加快推进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协同和衔接,统筹公共卫生服务资金和基本医保基金。

(四)持续加强人才培养,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结合实际切实加大医疗卫生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快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落实高层次人才支持政策,大力培育本土院士,培养名医大家,优化人才梯队。落实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狠抓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推进继续医学教育改革。重视基层、夯实基础力量,加强基层卫生人员的培训与学习,同时要提升服务能力。加大医院管理、医学科研、中医药、临床护理、公共卫生、医养结合等领域对外合作交流力度。

(五)加快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挖掘中医药深厚底蕴、擦亮中医药名片,全力抓好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统筹推进省中医专科诊疗中心、省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启动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药科室标准化建设,实现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全覆盖。持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和质量,推动河南从中医药大省向中医药强省迈进,让中医药服务惠及千家万户。

猜你喜欢
医疗卫生卫生机构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稿约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稿约
保护环境卫生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对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卫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