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先斌 王利刚 肖义芳 易智敏 张惠琼 黄 超
(1.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湖北武汉 430300;2.湖北百米生物实业有限公司 湖北咸宁 437000)
稻纵卷叶螟是武汉市黄陂区中稻主要害虫之一。目前主要依靠化学农药防治,对生态环境和天敌造成了很大影响。有试验表明,稻纵卷叶螟性诱剂不仅能用于稻纵卷叶螟监测,同时还有较好的防治作用[1];毒·蜂卡(病毒·赤眼蜂杀虫卡,每张包含蜂量1万头,昆虫病毒6亿)是由卵寄生赤眼蜂携带松毛虫多角体病毒组成的杀虫卡,对稻纵卷叶螟也有较好效果[1-3]。为进一步探讨性诱+毒·蜂组合全程防控稻纵卷叶螟效果,达到减少农药用量目的,2020年笔者在黄陂区水稻上进行了试验,现将结果初报如下。
试验田位于武汉市黄陂区李集潘柯家庭农场,直播中稻,品种为春优927,试验田为砂泥土,肥力中等。
试验设4个处理,处理A为性诱+毒·蜂卡、处理B为毒·蜂卡、处理C为常规用药、处理D为清水对照,不设重复,各区之间以田埂间隔,间距20 m。试验处理A、B、C面积各0.2 hm2,处理D面积66.7 m2。毒·蜂卡,稻纵卷叶螟性诱剂及诱捕器由湖北百米生物实业有限公司生产提供,常规农药48%毒死蜱乳油为江苏剑牌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各处理品种、播种期和肥水管理、农事操作均保持一致。
在水稻分蘖初期5月25日安装诱捕器3套/667 m2,中途不换诱芯。诱捕器间距25 m,诱捕器高度为随着作物生长不断调节。水稻拔节期之前诱捕器底边距地(水)面50 cm,水稻拔节后,诱捕器底边低于水稻叶冠层10 cm~20 cm。诱捕器诱蛾量调查从6月1日至9月10日进行,每6 d观察一次,记录各诱捕器诱蛾量。毒·蜂卡在稻纵卷叶螟成虫始盛期投放,6月29日第1次,间隔5 d,投放第2次,每次投放量3卡/667 m2。按10 m×15 m等距离将毒蜂卡悬挂水稻叶脉中下部,出蜂口朝下,倾斜45度角。
常规用药,6月29日用48%毒死蜱乳油100 g/667 m2对水45 L均匀喷雾。空白照组喷洒等量清水。
调查毒·蜂寄生率,在田间出蜂后的3 d内,分别在各处理区标记稻纵卷叶螟卵粒30-50粒,采回室内,在未寄生卵开始孵化时观察统计寄生率,并计算每次放蜂的校正寄生率。
防效调查:当危害稳定后,调查危害情况。采用平行跳跃法,每区5点取样,每点调查20丛,共查100丛,记载单株叶数、卷叶数,统计总叶片数、卷叶数,计算卷叶率。按以下方法计算防治效果。
防治效果(%)=
在调查试验田卷叶率的同时,采用平行跳跃法,调查记录稻田天敌的种类和数量。
试验结果见表1,结果表明在稻纵卷叶螟发生时期,单放毒·蜂卡防效为63.27%、比性诱+毒·蜂卡防效78.95%低15.68%,比化防防效75.93%低12.66%。利用DPS统计分析软件中的邓肯氏新复极差法进行差异显著分析,“性诱+毒·蜂”与常规用药防效无显著性差异,两者与毒·蜂防效有显著性差异。
表1 不同处理下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8月20日调查)
对天敌的影响见表2,主要调查的天敌为蜘蛛和瓢虫。以8月20日调查为例,在“性诱+毒·蜂卡”和毒·蜂卡区蜘蛛数量比常规用药区分别增加3.9倍和4.3倍;瓢虫数量比常规用药区分别增加3.8倍和5.8倍。
表2 不同处理区天敌调查(蜘蛛、瓢虫)
由表3可知,“性诱+毒·蜂卡”区和毒·蜂卡区通过2次放蜂校正寄生率达84.61%、88.46%。分别比常规用药区高78.84%、82.69%。
表3 田间寄生率调查表
图1 田间性诱捕器诱捕稻纵卷叶螟动态图
诱捕器于6月1日-9月10日性诱稻纵卷叶螟累计88头/诱捕器,8月上旬前累计诱捕76头/诱捕器,占整个诱蛾量的86.4%,诱蛾高峰成倒“V”与处理区田间危害情况一致。
在稻纵卷叶螟迁入始期,每667 m2用3套性诱捕期+2次投放毒·蜂卡,每次投放3卡,间隔5 d,控害效果明显,且有利天敌繁殖生长。但由于今年夏季下雨天数多,雨量大,对化防和赤眼蜂寄生都有一定影响,整体防效不高,有待进一步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