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融合报道让平凡人物更立体

2021-06-19 05:46朱翃,侯昭康,沙达提
中国记者 2021年5期
关键词:塔城福林老人与海

采访手记

扫码观看《来看!新疆版〈老人与海〉——老人与冰》

人物是新闻故事中的关键之一,很多情况下甚至是新闻眼。通过采访对象的外貌、衣着、言语、性格等,往小了说可以展现个人的特征,往大了说可以折射时代的变迁。践行“四力”,该怎么做人物报道,如何挖掘和表达,又折射怎样的主题呢?在西行的路上,裹着棉大衣的我不时望向车窗外的雪山,然后皱着眉头陷入思考。

2021年的春节,新华社新疆分社派出多路报道小分队深入天山南北,开启了“新春走基层”报道,我们便是其中之一。我们从乌鲁木齐出发,向西驱车数百公里抵达塔城地区进行采访,由于目标向西,同行三位记者又一姓侯、一姓朱、一姓沙,故全票通过队伍取名“西游记”。

这次“西游记”小队取到的“真经”,不仅是一路枕风宿雪收获的友谊,还有荣获了2021年中央新闻单位青年记者践行“四力”优秀作品交流活动最佳人物报道一等奖的作品——《来看!新疆版的〈老人与海〉——老人与冰》

在这次的塔城地区原定的采访安排中,并没有这篇融媒体报道的主人公——王福林老人。同行的三位记者中,只有沙达提是新疆本地人,我和侯昭康一个是来疆交流挂职的,一个是新入职下分社锻炼的,都是人生第一次到新疆、到塔城采访,对很多情况完全不了解。到了塔城后,我们在另一档采访中无意得知,有个本地的老爷子热爱冰上运动,坚持了很多年,在塔城也是小有名气。我们三个便商量着去看看。当时想的是,不一定能形成采访,就当了解风土人情吧。

见到王福林老爷子的第一面,他那种温和从容的气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话慢慢的,笑容浅浅的,仿佛时间在他身上都是慢半拍的感觉,阅尽千山的从容感,给我们第一印象很不错。

已经82岁的王福林,头发都白了,牙也缺了,脸上有着几块明显的老人斑;但略显苍老的容颜,却让他身上那种坚韧的气质更有张力。一身咖啡色的大氅,一双黑色的皮鞋,一顶小花帽,谈吐思路清晰,表达细致——这么有型有款的老爷子,太有意思了。聊了半小时,我们三个记者暗暗用眼神交流:怎么样?感觉有戏!整不整?整!

这就是这篇报道的缘起。

王福林老爷子出生在塔城,年轻时就是现在大家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学习优良,体育全能,长得还帅气。颇为难得的是,老爷子还保留着当年初中冰球队的合影。当时他们这支塔城三中的冰球校队非常厉害,和自治区青年队也能打得不分伯仲。因为第二场比赛一个有些争议的判罚,王福林所在的球队输了,说起这个,老爷子依然有些气鼓鼓的,让我们在一旁忍俊不禁,感觉刚刚还云淡风轻的老爷子,一会又变得孩子气了。这一甲子的岁月都过去了,说起来还忿忿不平呢。

王福林老人身上的故事特别丰富,除了热爱体育之外,他当过兵,见证过当年中苏关系紧张时的边境局势;他参加过摄影培训班,是塔城宣传部最早一批拥有照相机的人,说来也算半个同行了;他还做过民族统战工作。他的人生经历,就像一本厚厚的词典,但我们觉得,最精彩的还是他和体育的不解之缘。

于是我们商量后,就打算聚焦王福林老爷子的体育生活,滑冰正好又和我国将要举办的冬奥会相契合,于是我们决定用一位老人的体育故事来诠释生生不息、坚持不懈的体育魅力。

选题定了,在立意和布局方面,侯昭康给出了创意思考:能不能放弃传统的人物故事讲述方法,揉进一点故事性,让报道更具有故事张力和可读性、可看性。正好我作为体育条线的记者,知道2021年新华社体育部有一个新开的融媒体栏目叫《追光》,定位就是用网络化的表达来讲述体育新闻或故事,给记者很大的创意发挥空间。我们商议了一个晚上,决定按照仿写海明威的名著《老人与海》的口吻,来做王福林的这个人物故事。

第二天的采访报道过程中,沙达提的照片主打唯美——用美图来吸引读者;侯昭康的视频主打故事——用桥段来讲述故事;而我负责的文字主打煽情——用诗意的表达来感染读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融合报道真的不是简单的1+1+1,而是围绕一个主题,各自负责一种表达方式却又互为补充、协同配合形成整体。我们感觉到,王福林的人物形象在这样的融合报道中,立体而丰满,生动而亲切,效果相当不错。

在我负责的文案方面,除了符合老人气质的那种“隐忍地煽情”,还有不少语句几乎就是对海明威原著原文的“拿来主义”。而正是这种名著人物和现实人物跨越时空的相似与共鸣,却产生了很好的表现效果。再加上视频、图片全方位的展示,人物就“站住了”。中国青年报《冰点》栏目主编从玉华在给我们这篇作品的颁奖词中写道:这部作品不长,却有很强的辨识度。画面唯美,主题深邃,明明讲述82岁的老人,却没有迟暮感,表现人物最难的是性格,在这里,创作团队只需要3分钟,足矣。感叹一句,评委点评得太到位了。

虽然作品只有3分钟,但我们拍摄花了整整一天半的时间,后期写作和制作大约三天。大家非常努力地想把这个作品表达好,原因无它,因为被老爷子的这份对体育的坚持感动。

作为记者,践行“四力”要求的是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没有脚力,就没有实地、面对面的采访;没有眼力,就捕捉不到打动人的细节;没有脑力,作品没有创新就难免千篇一律;没有笔力,稿子便少了灵魂和灵气。此外,还要对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传播方式有准确把握和熟练应用。

另外,面对新时期读者越来越高的要求,记者在采写过程中,还要有温度——用同理心去表达家国情怀;有高度——找准契合时代主题的立意;有力度——用细节去打动读者,进而产生共鸣。

这些感悟和经验,对于我们这些青年记者而言,来之不易却又终身受益。

猜你喜欢
塔城福林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节选)
铜失衡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Probabilistic resumable quantum teleportation in high dimensions
《老人与海》给我带来的快乐
追求梦想,捍卫尊严——读《老人与海》有感
Perturbative Treatment for Stationary State of Local Master Equation∗
见证忠诚 卒不停息——记新疆塔城公路管理局塔城分局冬季除雪保通
《老人与海》中的英雄主义解读
欢喜冤家
灰毛獾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