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华
(胶州市建筑业服务中心,山东 青岛 266300)
常言道:“万事都有两面性。”新时代的到来,不仅为城建档案管理的创新发展提供机遇,也平添了不小的挑战。要想适应新时代,档案管理事业要勇于创新。但事实并非如此,受传统思想束缚,数字化档案管理迟迟没有形成,不仅降低了效率,质量也没有保障。为改善这一现状,理应针对问题点,采取切实有效的策略。本文就如何创新城建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探讨,旨在应对新时期的挑战。
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字技术应运而生。在技术的支持下,各领域均获得长足的发展。在城建档案领域,传统管理模式仍占据主导地位。使用纸质档案,不仅会加快资源消耗,还不易于保存和传输。在调取档案时,需要管理人员花费很多时间来搜索,还不一定能够找全。如此一来,就无法为城建事业提供强有力支持,必然会导致发展出现偏差。浪费资源是小,拖慢进程是大。因此,有必要将纸质档案转化成数字档案。待数字化建设做出成绩后,资源消耗形势得到显著抑制,保存和传递效率显著提高[1]。更为重要的是,搜索更加高效,从而让档案价值得以彰显。此时,城市发展始终在正确道路上,发展成就必然突出。
近些年,我国致力于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为响应国家号召,各档案管理部门也纷纷采取行动。虽取得一定成就,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这几方面:档案人员没有认识到数字化建设的价值所在,迫于上级压力,不得不采取行动。科学表明,盲目采取行动,必然会招致失败。很多部门并不清楚数字化建设的方向,导致工作现场比较混乱。数字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仅靠档案管理部门,无法完成目标。即便是多部门联动,也会由于管理制度缺失,导致建设工作停留在表面。人员是数字化建设的主力军,其能力关系到建设成果[2]。现有人员的能力不足以匹配工作,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数字化档案管理一天不实行,城市发展一天就不能平稳。
档案部门领导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数字化建设发挥主导作用。领导要率先纠正错误看法,深刻意识到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在日常工作中,要亲力亲为,给基层员工做一表率。在领导的影响下,档案人员的观念开始发生转变。要想缩短转型周期,需要档案部门优化内部环境。具体来说,在关键地区张贴标语,在线上线下发放学习材料。待全员有了清楚的认识后,就会主动推进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建设。
为了切实提升建设效果,需要明确建设方向。首先,基础设备建设。设备是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基础,只有拥有全套设备,才能确保管理工作有序开展。设备是一个庞大的概念,可细分成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其中,硬件设备主要有计算机、服务器、存储器,软件设备是指基于数字技术打造的管理软件。其次,网络建设。城建档案属于机密文件,其涵盖城市发展的全过程。数字化建设需要依靠网络,而网络拥有开放性的特点,所以要确保档案资料的安全。通常来讲,档案网络有两种连接方式,一是办公连接,二是特殊连接。在建设网络时,要采取不同策略,这样才能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再次,数据库建设。在数字时代下,城建档案资料呈几何状增长。通过建造数据库,对数字档案进行有效存储。在城建过程中,要时刻调取档案。为提升利用效率,需要提高数据库的整合能力。譬如,将管理系统和办公系统相连接,确保信息互通有无[3]。融入分析模型,提高档案归档整理的效率。强化分析功能,实现区别对待。最后,网站建设。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本质是服务,既然是服务,就需要建设窗口。通过搭建网站,让档案查找更加便利。需注意的是,网站布局一定要合理,这样才方便查找资料。
管理制度具有很强的约束力,是确保数字化建设的重要保证。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应明确三方面内容:其一,管理职责。通过对城建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梳理,以避免职责出现交叉。其二,管理内容。全面收集城建信息,并对内容的真实性进行判定。对优质档案进行分门别类,方便后续使用。对无价值档案进行集中清理,以此降低设备压力。其三,管理细则。在扫描档案时,要严格按照流程执行。在登录管理系统时,要确保操作准确,以此降低使用风险。在档案借阅中,时刻关注动态,以防资料外泄。
数字化建设要有在短时间内完成,需要打造一支强大的管理队伍。队伍建设路径有两条:第一条,重视人员引进。归纳出新时期档案管理的特点及要求,以此为基础明确招聘条件。将招聘信息发布在各大平台,吸引更多人前来求职。通过三轮审查,选拔出符合岗位需要的人员。第二条,重视人员培养。新员工也好,老员工也罢,都需要进行统一培训,培训内容见图1。借助培训活动,提升管理效能。
图1 培训内容
随着城市发展步伐加快,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只有做好此项工作,才能确保城市平稳发展。但事与愿违,由于管理手段老旧,导致结果并不理想。要想打开这个局面,需要创新管理模式。创新工作涉及三个方面,分别是管理理念、管理内容、管理制度、管理人员。在多措并举下,打造高效管理体系,推动城市向更高水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