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防治的六大新误区

2021-06-18 07:07江苏省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教授管晓翔
江苏卫生保健 2021年6期
关键词:豆制品家族史颈椎

●江苏省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教授 管晓翔

作为威胁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乳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迅速,并呈明显年轻化趋势。防治乳腺癌,远离认识误区非常重要。关于乳腺癌的科普每年都有很多,旧的误区逐渐被人们认识,新的误区又在不断产生。现就给大家说说一些关于预防乳腺癌的新误区。

误区1:胸小的不会患乳腺癌

有研究表明,胸大的女性乳腺细胞更多,患乳腺癌概率更大。于是,很多人就以为,平胸不是没有好处,至少它躲过了乳腺癌。因为平胸的女性乳房小、乳腺组织短,那么发生乳腺和周围淋巴组织产生结节、堵塞的概率也会因此低很多,不容易发生乳腺堵塞,也就会降低患乳腺癌的概率。

这种观点是缺乏科学依据的。女性乳房包括皮肤、皮下脂肪和乳腺组织,乳腺组织包括腺体、导管、脂肪组织和纤维组织等。其实,乳腺癌细胞的发展都与乳腺导管或小叶有关,这两者的数量所有女性基本相同。而乳房的大小与脂肪的基质(纤维组织)有关,而这与患乳癌的概率几乎没有关系。西方女人的胸大,主要是因为脂肪多。而亚洲女性的胸比较小,多是天生腺体多、脂肪少,在医学上称之为“致密性乳腺”,它其实是个乳腺癌的危险因素。

研究发现,致密性乳腺发生癌变的概率,要比非致密性的高出4~6倍。而且乳腺密度过高会导致X光检查难以发现早期肿瘤,耽误病情。不过,乳房大的女性也许比乳房小的在乳房体检和乳腺钼靶等影像学检查中更为困难。

误区2:父系乳腺癌家族史不增加患癌风险

有观点认为,女孩只遗传母系遗传疾病,尤其是乳腺癌。

其实,这个观点也是错误的。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遗传与伴性遗传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因此父系母系乳腺癌家族史同样重要,如果父系有人患有乳腺癌,女儿同样有可能遗传到。

研究发现,携带乳腺癌易感基因的人,发生乳腺癌的风险是55%~65%,是正常人的几十倍;且两侧乳房患癌概率都大,常发生在较年轻时,且可能同时患有卵巢癌。

建议有以下情况的进行基因检测:有明显的乳腺癌或卵巢癌家族史,特别是在一级亲属(母亲、姐妹)或二级亲属(姑、姨、祖母)中出现年轻的乳腺癌患者,或家族中有男性乳腺癌患者。

误区3:没有家族史就不会得乳腺癌

许多人认为乳腺癌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没有乳腺癌的家族史,一般不会得乳腺癌。

但实际上,只有5%~10%的乳腺癌被认为是遗传性的,绝大多数乳腺癌患者没有家族史。乳腺癌最大的风险因素是年龄,年龄越大,乳腺细胞越容易发生突变。

乳腺癌有两个发病高峰,一个是45~55岁,第二是70岁以后。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高峰较西方提前了大概10岁,更趋于年轻,年轻职业女性成为高发人群。此外,初潮年龄早于13岁女性的发病风险是17岁后的2.2倍,绝经年龄大于55岁者比小于45岁的危险性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还与第一次怀孕年龄相关,随着初产年龄的推迟,乳腺癌的风险增高;初产年龄在35岁以后的危险性高于无生育史者。再有,在更年期长期服用雌激素可能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口服避孕药、不良的饮食习惯、肥胖、工作生活压力大等都是乳腺癌发病的高危因素。

误区4:男性不会得乳腺癌

男性乳腺癌是比较少见,其发病率仅为女性乳腺癌的1%,生活中易被忽视,往往发现时已是晚期,从而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目前,男性乳腺癌患者的年龄大多在60~70岁,近年有低龄化趋势,也不乏40多岁的患者。

男性患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主要有:直系亲属中有乳腺癌的;靠近污染源或经常接触化学物质;激素失调,如肝病引起体内雌性激素分泌过多、长期缺乏运动和不正常肥胖者,还有需要长期大量服用雌激素的前列腺肥大或前列腺癌患者。

男性乳腺癌的典型表现为乳晕区的肿块,早期疼痛感觉不明显,所以往往发现较晚而延误诊断,其预后比女性乳癌差。因此,男性朋友如果有相关高危因素,平时也应重视乳腺病变的早发现。

误区5:靠常常“自摸”可以早发现乳腺癌

很多人误以为乳腺癌的唯一症状就是乳房出现或软或硬的肿块,认为常常“自摸”就可早发现乳腺癌。

在此提醒,如果陷入这个误区,很可能会误大事。虽然自我检查很重要,但由于癌肿初期很小,而且胖瘦不一,早期乳腺癌一般只有有经验的专科医生才能摸出;等到“自摸”出来时,一般肿块都超过2厘米了,常常已是浸润癌或中晚期乳癌!

因此,仅仅“自检”或医生体检远远不够,还应定期借助乳腺钼靶、彩超、MRI等影像学检查,方能发现早期不可触及的乳癌病灶。

误区6:常喝豆浆会导致乳腺癌患病风险增加

豆制品内含有大豆异黄酮,这种物质属于“植物雌激素”,在化学结构及功能上与雌激素相似。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的确有引发乳腺癌、乳腺增生、子宫内膜癌、子宫肌瘤等病症的危险,这也正是许多人对豆制品心存顾虑的原因。

其实,大豆异黄酮的作用是双向的,是人体雌激素的“调节器”。和人体雌激素一样,大豆异黄酮也可以和雌激素受体结合,只是它表现出的活性相当弱,仅相当于人体雌激素的1/100~1/1000。在人体雌激素水平不足的时候,能稍微弥补雌激素的不足;而当体内雌激素水平较高时,大豆异黄酮和雌激素受体的结合一定程度上又限制了人体雌激素和雌激素受体的结合,从整体上反而降低了体内的雌激素作用水平。正所谓“遇低而补,遇高而抗”。

因此,正常食用豆制品不必担心会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更无需担心会导致乳腺癌等病症。其实,食用豆制品不仅不会导致乳腺癌等,而且对预防乳腺癌、降低乳腺癌患者死亡风险和复发都有积极作用。1项针对7万多名中国女性的研究发现,从青春期就开始摄入较多豆制品的人,绝经前患乳腺癌的风险比摄入较少的人降低约40%。

有人进一步研究乳腺癌患者可不可以食用豆制品,研究者通过对两组乳腺癌患者进行对照研究,一组每日食用约50克豆制品,另一组食用约50克牛奶制品。根据患者情况持续约7~30天,通过检测与乳腺癌相关基因表达情况,发现食用豆制品的患者有一部分体内促进癌细胞增殖的基因表达升高。虽然还没有更多确凿的数据,但对于乳腺癌患者而言,豆制品还是少食用为好。

保护颈椎是一辈子的事

颈椎很重要,但又很脆弱。保护颈椎是一辈子应做的事,现分享几个保护颈椎的小方法:

1.抬头看天、左右转头。长期低头伏案工作的人,往往会造成颈肩部慢性疼痛。首先应避免长时间低头。不妨经常抬头看看天,然后低头够胸,左右转头,转头时要看到自己的肩膀。每隔1~2个小时做3~5次。

2.不要让颈部受凉。颈椎病和受风、受寒有很大关系。如果夏季空调温度开得很低,很容易使颈背肌肉受寒,引起肌肉组织痉挛、疼痛,从而诱发颈椎病。颈部应注意保暖。

3.选个合适的枕头。选个合适的枕头,对保护颈椎很重要。荞麦皮枕头的自然松软度很好,可以根据颈椎的曲线适度调整头颈部的舒适度,对缓解颈椎肌肉疲劳有帮助。

4.不要在车上打瞌睡。乘坐快速的交通工具,遇到急刹车,头部向前冲去,会发生“挥鞭样”损伤。因此,不要在车上打瞌睡。

猜你喜欢
豆制品家族史颈椎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郑瑞丹:重视询问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癌家族史
携带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的新生儿母系家族史分析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颈椎
豆制品食用指南
出门打工 不如在家做豆腐 新兴豆制品机械 效率高 赚钱快
出门打工 不如在家做豆腐 新兴豆制品机械 效率高 赚钱快
出门打工 不如在家做豆腐 新兴豆制品机械 效率高 赚钱快
失眠可能与颈椎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