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光辉
(1.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青海 西宁 810016; 2.青海高原林木遗传育种实验室,青海 西宁 810016)
近年来,青海枸杞产业以其较大的经济生态效益,较广泛的从业人员和较深远的产业开发前景,已成为当地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和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主导产业”和“富民产业”[1-3]。当前,青海枸杞产业正处于提质增效、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推动枸杞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亟待对影响该产业升级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攻关,研究探讨枸杞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核心技术问题[4-5]。青海枸杞主产区频发的风沙危害和高寒气候条件,已严重影响到枸杞丰产树形的培育。树形越高,抵御风沙的能力越小,大量结果枝梢匍匐于地表,造成大量果实糜烂废弃。同时,树形低矮导致结果枝分布空间相对较小,高寒气候条件下新枝生长量有限,对培育立体结果枝组形成不利因素[6-8]。篱架栽培技术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枸杞植株的抗风能力,并通过篱架支撑性能,扩大结果枝组分布空间,提高通风透光性,重点解决枸杞结果枝梢匍匐于地表而造成的果实糜烂问题。对提升枸杞果实质量和提高产量具有战略性的现实意义,也是青海枸杞丰产栽培史上的一次重大革新。
研究于2012年开始,供试品种为宁杞7号。
角钢立柱:高200cm,长、宽、厚:4cm×4cm×4mm。
端头立柱配套斜顶柱,斜顶柱采用钢管,长200cm、Φ50mm;立柱150cm处打眼孔,眼孔直径10mm,斜顶柱端头打孔,眼孔直径10mm,用10mm螺丝杆连接固定;斜顶柱另一端垂直焊接挡板,挡板采用角钢,高40cm,长、宽、厚:4cm×4cm×4mm。
每根立柱预留穿眼孔,穿眼孔高度规格为:120cm、160cm、198cm。
种苗定植后,经过3a时间,有针对性地沿每层支撑层平行方向培养2个结果主枝,每年1层,采取抹芽、短截、重剪等相应的整形修剪技术,扶壮结果主枝,并将结果主枝绑缚在支撑层上。第三层通过封顶、短截等措施,整体调整、平衡树势,培养成篱架设施支撑的立体结果枝组。第4年以后,按照结果期正常的栽培技术进行管理。
1.2.1 性状指标对比试验
在篱架栽培和普通栽培地块中,通过随机抽样,确定标准株各5株,分别对树高、结果枝长、树冠半径、结果枝数、结果枝分布空间及密度、结果枝梢离地表高度、结果枝匍匐于地表的枝条数及匍匐率、果实糜烂率、鲜果产量等指标进行统计对比分析。
1.2.2 生产效率对比试验
在篱架栽培和普通栽培地块中,选择相同的设备和同一批工作人员进行枸杞病虫害防治作业,按照单位时间内喷洒农药的面积进行劳动效率对比试验。同时,对单位面积消耗的农药量进行对比,并重复5次。鲜果采摘和整形修剪作业时,随机选择5个工人,分别在篱架栽培和普通栽培地块中进行作业。作业时间按10h/d计,统计每个工人的作业完成量和收入,进行生产效率对比分析。
篱架栽培与普通栽培模式对树高生长量和结果枝生长量具有极显著差异。通过篱架栽培技术的应用,在支撑层辅助作用下,树体相对提高了高度,增加了生长空间,在篱架栽培条件下,结果枝受篱架设施的支撑,结果枝长可达到74.16cm,而普通栽培条件下结果枝长只有57.81cm。枸杞花芽分布在节间处,结果枝越长,节间数越多,花芽越多,结果量也随之增加。半径生长量没有显著差异,篱架栽培模式下,为培养“一面墙”式立体结果枝组,垂直于支撑层方向的结果主枝每年进行短截,与普通栽培修剪方式基本相同。
篱架栽培与普通栽培模式下结果枝数没有显著差异,但结果枝分布空间具有极显著的差异,同时,结果枝密度也具有极显著的差异。通过篱架栽培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树高和结果枝组分布空间,结果枝平均值分别为90.0和67.6,虽然没有显著差异,但结合结果枝分布空间,以结果枝密度分析,篱架栽培模式下为72.612个/m3,而普通栽培模式下高达125.882个/m3。结果枝密度越大,在枸杞结果期间,将严重影响树体的通风透光性,不仅对果实的生长发育造成诸多不利因素,而且对滋生大量病虫害创造有利条件,导致枸杞果实产量下滑,品质下降。通过引用篱架栽培技术,可有效增加树体的结果空间,降低有效空间内结果枝的分布密度,提高通风透光性,有利于枸杞果实提高产量和提升质量。
表1 篱架栽培和普通栽培模式下树性统计分析表
利用篱架设施的支撑作用,可有效抬高结果主枝的高度,将结果主枝绑缚在篱架支撑层上,增强了结果主枝的稳定性和牢固性,不仅为结果枝组提供了强有力地支撑作用,还提高了结果枝组的高度。结果后,结果枝受果实重力而下垂,在篱架设施的支撑作用下,可有效解决结果枝稍匍匐于地表的问题,还能提高结果枝组之间的通风透光性,可大幅度提高枸杞果实产量和提升枸杞果实质量,对促进柴达木枸杞产业提质增效具有重大意义。
表2 篱架栽培和普通栽培模式下结果枝匍匐统计分析表
篱架栽培与普通栽培模式,匍匐枝数、匍匐率、枝稍离地高度均具有极显著的差异。从每个单株看,篱架栽培模式下匍匐于地表的结果枝最多的为4个,最小为0,而普通栽培模式下匍匐于地表的结果枝最多高达90个,最小为25个。篱架栽培模式下结果枝稍距地表高度最大值为0,最小值为-20.00cm,普通栽培模式下,结果枝稍距地表高度最大值为-47.30cm,最小值为-68.30cm。
匍匐于地表的结果枝,果实与地表接触,成熟后基本为废果,果实不仅糜烂,而且还滋生大量病虫害,对果实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损失。通过引用篱架栽培技术,可彻底解决结果枝匍匐到地表所造成的果实糜烂和品质下降问题。
应用篱架栽培技术,可有效抬高结果枝,降低枝梢匍匐,因结果枝匍匐造成的果实糜烂率也将随之降低。
表3 篱架栽培和普通栽培模式下果实产量统计分析表
篱架栽培条件下,单株干净果6499.2g,糜烂果29.2g,糜烂率0.45%,按3330株/hm2计,产量以干净果计,鲜果产量达21642.3kg/hm2,损失以糜烂果计,鲜果损失为97.2kg/hm2。普通栽培条件下,单株干净果4838.0g,糜烂果1128g,糜烂率23.62%,按3330株/hm2计,产量以干净果计,鲜果产量达16110.6kg/hm2,损失以糜烂果计,鲜果损失为3756.3kg/hm2。t检验结果表明,篱架栽培和普通栽培模式下,干净果重、糜烂果重、糜烂率、干净果总产、糜烂果总产均具有极显著差异。
如果将糜烂果纳入总产量中,篱架栽培和普通栽培模式总产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增产率为8.61%。以干净果为总产量计,两种栽培模式总产量之间具有极显著差异,而且引用篱架栽培技术后,增产率高达25.56%。
在实际生产中,为提高商品率,果实采摘时糜烂果基本被视为废品而抛弃,最终形成的干果产品的原料均为干净鲜果。因此,应用篱架栽培技术,对提高枸杞整株结果量的影响并不明显,但通过抬高结果主枝,提升结果枝组空间,增强抵御倒伏能力等措施,有效降低了果实糜烂率,对提高果实的有效产量和提升产品质量具有明显的影响。
篱架栽培和普通栽培模式下,病虫害防治、鲜果采摘以及整形修剪作业的生产效率均具有极显著差异。通过引用篱架栽培技术,喷洒农药劳动效率提高16.30%,节约喷施药剂14.27%;采摘效率提高10.25%,采摘工人每天增加收入27.68元;整修修剪效率提高37.75%,工人增加收入94.85元/d。
表4 篱架栽培和普通栽培模式下生产效率对比
篱架栽培条件下,结果枝组分布空间相对较大,结果枝密度相对较小,地表基本裸露在外,喷施农药作业时基本没有死角,一次喷洒过去,药剂基本能够喷洒到各个部位;采摘果实作业中,可实现双手同时采摘;整形修剪作业时,结果枝生长相对有序,可有效提高剪枝速度。普通栽培条件下,枝叶密度大,分布空间小,结果枝分布紊乱,并且大部分匍匐于地表,对各项作业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喷施农药作业时死角多,一次喷洒过去,药剂很难喷洒到各个部位,需要人工辅助或近距离喷洒才能够喷洒到位;果实采摘时,大部分结果枝需要一手扶枝,一手采果;整形修剪作业时,同样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修正结果枝和判断修剪力度等。因此,通过篱架栽培技术的应用,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还可以提高工人收入。
(1)通过篱架栽培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枸杞植株的抗风能力,并通过篱架支撑性能,扩大了结果枝组分布空间,提高了通风透光性,重点解决枸杞结果枝梢匍匐于地表而造成的果实糜烂技术问题,达到了枸杞果实提高产量和提升质量的目标。
(2)实现果实提高产量和提升质量的有效手段是解决结果枝梢匍匐于地表引起的果实糜烂问题。通过利用篱架栽培技术,架高结果主枝高度,可有效提高结果枝梢离地表高度,杜绝果实糜烂于地表,增产率高达25.56%。
(3)篱架栽培模式下,病虫害防治劳动效率提高16.30%,节约喷施药剂14.27%;采摘效率提高10.25%,采摘工人每天增加收入27.68元;整修修剪效率提高37.75%,工人增加收入94.85元/d。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还可以提高工人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