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骆昌芹
关帝庙
玉泉山以森林景观为背景、佛教文物为依托、三国名胜为著称,是集自然风情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文化旅游胜地。
玉泉寺
玉泉山现属湖北省级风景名胜区,境内山峦连绵、气势雄浑,林木毓秀、四季常青,奇洞怪石、幽谷深藏,曲溪名泉、清碧如玉。山中植物种类繁多,珍奇花草云集。唐代银杏并株,苍劲古朴;百年九柳苍劲,形态各异;粗壮斑竹斑点密集,风吹泪动;千年隋莲花开千瓣,双蕊竞放……景区内那吞星吐月的秀峰险壑,清澈见底的流泉飞瀑,绿浪起伏的滚滚松涛,青翠欲滴的绿树堆蓝,星罗棋布的名胜古迹皆为游人所陶醉。
“压群峰而独秀,冠三楚而驰名。”主峰玉泉山,状如巨船覆地,形若堆蓝叠翠,素有“三楚名山”的美称,因此山四季葱绿,终年不凋,故又有“堆蓝山”之别名。春夏之交,山顶常有云雾蒸腾、若隐若现,宛如白纱飘舞,辉映楚天,分外妖娆。
沿径而行,放眼远眺,凤凰山、白虎山、青龙山形象逼真,惟妙惟肖;狮子崖、鸳鸯石、象鼻石藏身幽谷,栩栩如生;扁担洞、金霞洞径曲幽深,绚丽斑斓;梅花井、谷花井趣味无穷;珍珠泉漱玉喷珠,可击掌引泉。谷旁有一个无底天坑,古人称它为百丈坑,究竟有多深,是如何形成的,至今尚未有答案。“云在山腰走,人在画中游”,这便是古人对十里长冲的最好描写。
玉泉山
玉泉山顶佛像
《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描写关公死后,阴魂不散,荡荡悠悠,一晚,飘落到当阳的玉泉山上,连声大叫“还我头来”。半山寺庙中的一老僧普净听到此声,出门一看,见状便知是关公显圣,便说:“你今被吕蒙所害,大呼‘还我头来’,然则你过五关斩六将,诛颜良、文丑,死于你刀下的那些人又向谁去索取头呢?”关公当即被点化,就此皈依佛门。往后,百姓感其德,就在玉泉山腰建造了一座庙宇——显烈祠,这就是中国千千万万座关帝庙中最早的一座。
显烈祠建成后,香火祭祀,绵绵不绝。后来,随着历代帝王对关羽的追封神化,关羽遂成武圣,与文圣孔子并称,显烈祠日益显赫,最盛时建有正殿、牌坊、马殿和配殿等十数间。正殿为一规整院落,并有大石锁和石雕赤兔马等。山以庙得名,庙后之山亦称之为显烈山。显烈山山势峻伟,林木茂盛,与显烈祠互为映衬。据考证,隋朝以后,全国各地修建的关帝庙数以万计,大小关帝庙修建时间均在显烈祠之后。
在显烈祠对面,玉泉山东麓的浓荫中,屹立着一根方形石柱望表,高约丈余,柱顶蹲着一只石兽,昂首朝天,石柱正面,镌刻“汉云长显圣处”六个楷书大字,背面刻款识:“万历丙辰岁孟秋月吉旦建立”。这表明石望表是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所立。
湖北当阳玉泉寺,坐落在玉泉山东麓。东汉建安二十三年,普净禅师来到玉泉山下,结茅为庵,隐居修行十余年,是为有庙之始,距今已有1700余年。南北朝陈太建年间,宣帝敕令在玉泉山修建覆船山寺;隋开皇十二年,高僧智顗为报生地之恩,来到当阳,在玉泉山建立精舍,隋文帝杨坚赐名玉泉寺,后来与南京的栖霞寺、山东长清的灵岩寺和浙江天台的国清寺并称为“天下四绝”。隋炀帝杨广曾赞称智顗“宜称智者”,后世遂以智者大师称之。
北宋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明肃皇后赦令重建玉泉寺,并改额“景德禅寺”,其规模占地左五里,右五里,前后十里。“为楼者九,为殿者十八,三千七百僧舍”,达到鼎盛,成为“荆楚丛林之冠”。南宋以后,玉泉寺屡毁屡建,几经兴废。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玉泉寺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按《玉泉志》所载,历史上曾有123位佛家名僧在此建立功业。据有关资料统计,历代僧人在这里先后翻译印刷佛家经卷4200余册,超度僧众10万余人。现存寺内的大雄宝殿,是历代佛教僧徒参禅拜佛的殿堂,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寺中的主体建筑。它为一重檐歇山顶式的宫殿,大殿两侧走廊内套封边墙,整个建筑物以72根大型楠木立柱支承,大构件为明代风格,但也保留了宋、元以来的模式。整个建筑物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外形雄伟壮观。
“智者道场”匾,原为隋炀帝所赐,是玉泉珍宝之一,后由赵朴初书录。在“智者道场”匾两边,有一幅陪衬匾,上书“襟江带汉三千里,盖紫堆蓝亿万年”,道出了玉泉山的秀丽景色与磅礴气势。玉泉寺大雄宝殿代代佛事兴旺,佛堂内昼夜灯火通明。殿内供奉释迦、弥陀、药师、观音四尊大佛,两侧供奉十八罗汉。前来烧香拜佛者终年不绝。
玉泉寺内有许多珍贵文物,其中棱金铁塔、隋代大铁镬等均属国宝级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