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泉
梅兰芳
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8岁学戏,10岁登台,创立“梅派”,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而他在抗日战争时期表现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更是令人钦佩。
1931年9月18日晚,37岁的梅兰芳正在北平中和园演出京剧名段《宇宙锋》,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张学良在台下观看,中途却突然起身匆匆离场。次日,梅兰芳才从报上得知,昨夜日本关东军在沈阳炸毁南满铁路,反诬是中国军队所为,并以此为借口炮轰中国东北军北大营,“九一八”事变爆发!
早在20世纪20年代末,梅兰芳就酝酿编演一部鼓舞国民同仇敌忾抵御外来侵略的新戏,眼见国民党政府退出东北,中国的大好河山沦落他人之手,梅兰芳义愤填膺,与叶恭绰、许伯明等几位好友商议,决定以戏讽今,借用中国古代历史故事编演一出含有抗敌意义的新戏。《抗金兵》因此诞生。
《抗金兵》脱胎于京剧传统剧目《战金山》,讲的是北宋末年金人南侵,润州(今镇江)守将韩世忠和夫人梁红玉共筹抗金,梁红玉擂鼓战金兵大获全胜的故事。在日军侵华之时搬上舞台,其意不言自明。该剧由梅兰芳饰梁红玉、林树森饰演韩世忠、王少亭饰演岳飞、金少山饰演牛皋、刘连荣饰演金兀术,可谓是众星云集。首演当晚,掌声阵阵,台下观众无不热血沸腾,斗志高涨,用梅兰芳之子梅葆玖的话讲,《抗金兵》就像一颗“精神原子弹”,震慑了敌人。
梅兰芳再接再厉,又编演了一出以青衣为主角的爱国戏《生死恨》,主要讲述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少女韩玉娘不幸被金人掳走,配给男俘程鹏举为妻,玉娘不惜自我牺牲,帮助鹏举逃回故国投军抗敌,后来鹏举立下赫赫战功,与玉娘重逢,夫妻团聚,玉娘却卧病不起,憾然离世。梅兰芳曾说:“编演这个戏的目的,意在描写俘虏的惨痛遭遇,激发斗志,要摆脱大团圆旧套,改为悲剧。”
《生死恨》于1936年2月在上海天蟾舞台首演,故事情节曲折,唱腔百转千回,唱词更是字字珠玑,其中“说什么花好月圆人亦寿,山河万里几多愁,金酋铁骑豺狼寇,他那里饮马黄河血染流,尝胆卧薪权忍受,从来强项不低头,思悠悠来恨悠悠,故国月明在哪一州”为人传唱,经久不衰,更让那些在民族存亡之际仍旧心存侥幸、妄图苟且偷安的人们从迷梦中惊醒,矢志投身抗战,抵御外侮。
该剧上演后反响强烈,场场爆满,在上海观众中激起一股爱国抗敌的热浪。当时上海社会局日本顾问很是不满,先是唆使日本浪人向台上投掷燃烧弹阻挠演出,后又以非常时期剧目未经批准等借口试图禁演《生死恨》。梅兰芳不为所动,机智地以票已售罄为由,移至南京大华戏院续演三场。
1937年7月7日,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爆发,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接着日军侵占北平、天津,又对上海发动大规模进攻。期间,上海伶界联合会与上海市播音业公会为慰劳在前线浴血抗战的官兵、救护伤员、救济难民,联合组织劝募广播演唱,梅兰芳、周信芳等演员和名票参加,这次京剧界的劝募广播共收到捐款13600余元。
虽然中国军民奋起反抗,鏖战三个月,淞沪会战还是以上海失守告终。日寇占领上海不久,得知被誉为“京剧第一名旦”的梅兰芳正在上海,为营造出大东亚共荣的气氛,粉饰太平,便派人请梅兰芳到电台讲话,让其表示愿为日本的“皇道乐士”服务。梅兰芳洞察到对方的阴险用心,巧妙地以不久要去香港和内地演出为由回绝,同时下定决心尽快离沪赴港。
从1938年春到1941年冬,梅兰芳在香港盘桓三年,深居简出,只与少数几位好友往来。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抗战形势日趋险恶。为避免被日本人利用,梅兰芳与妻子商量后决定留蓄胡须。他曾对朋友说:“别瞧我这一撮胡子,将来可有用处。日本人要是硬要我出来唱戏,那么,坐牢、杀头,也只好由他了。”好在日本驻军顾忌梅兰芳的名声,并不敢过分为难他。梅兰芳深知此地不可久留,于是果断离港,辗转回到上海,继续蓄须明志,闭门谢客。
汪伪政权知悉梅兰芳居所,派人出面游说,邀他担任团长率京剧团轮回演出,庆祝“大东亚战争胜利”一周年,被他再次以蓄须为由回绝。敌伪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称梅兰芳若是不肯登台,那就出面讲一段话,这样一来梅兰芳因蓄须不能登台的借口便无用了。梅兰芳见招拆招,注射伤寒预防针,敌伪派人来请梅兰芳,见他躺在床上高烧不止,只好无奈离去。就这样,梅兰芳以苦肉计又一次成功抵御了敌人的胁迫。
梅兰芳几年不演戏,没了收入来源,曾存入香港银行的存款又被日寇冻结,生活渐渐拮据,只得靠变卖家中的古董古物度日。有汉奸见状便以钱财为饵,表示愿奉上金条百根,只求梅兰芳登台,被他严词拒绝。上海几家戏院老板见他生活窘迫,竞相邀他演戏,梅兰芳为避免再被敌人胁迫,都婉言谢绝。后来全家生计实在举步维艰,已经到了不得不向朋友借贷度日的地步,他左思右想,在画家叶誉虎的提议下,决定办一个国画展览,卖画谋生,所得收入一是用来还债,二是安排家庭生计,三是资助剧团里生活更困难者。
梅兰芳曾对朋友说:“一个演员正在表演力旺盛之际,因为抵抗恶劣的社会环境,而蓄须谢绝舞台演出,连嗓子都不敢吊,这种痛苦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然而家庭的困窘、身心的苦闷、外部的压迫,统统不能使梅兰芳屈服,他罢演八年,矢志不渝,始终不为侵略者服务,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中华大地一片欢呼雀跃。梅兰芳热泪盈眶,他将胡须剃得干干净净,吊嗓子、练身段、看剧本,为登台做足准备。两个月后,梅兰芳于抗战胜利后首次登台,在上海兰心剧场演出《刺虎》。提起蓄须明志的那段岁月,梅兰芳如此说道:“假如我在戏剧艺术上还有多少成就,那么这成就应该属于国家,平时我有权利靠这点技艺来维持生活,来发展我的事业;可是在战时,在跟我们祖国站在敌对地位的场合底下,我没有权利丧失民族的尊严,这是我一个简单的信念,也可以说是一个国民最低限度应有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