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自然空中课堂教学资源与线下课堂有效整合的实践研究

2021-06-17 10:59:44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空中课堂线下教学活动

◎ 王 迪

一、问题的提出

2020学年新学期,空中课堂秋季课程仍在继续录制和播放,而学生已经全面返校复学,空中课堂不再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空中课堂”是由上海市名师团队精心打磨的精品在线课程,蕴含着大量优质的教学资源。在后疫情时期,探讨怎样利用好空中课堂的优质资源,将其整合到日常的线下课堂中,使其更适应线下授课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和实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本文通过小学自然学科开发和整合空中课堂教学资源的实践,尝试在线下课堂实践中研究有效整合空中课堂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能的方法。

二、空中课堂教学资源的特点与分类

教学资源也称课程资源,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教学有利的物力或人力,即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所有有用的物质形态和意识形态。[1]泰勒认为课程资源的类型分为目标资源、教学活动资源、组织教学活动资源和制定评估方案的资源。[2]基于泰勒的课程资源分类理念,通过梳理和分析小学自然空中课堂教学资源的特点,笔者将其分为四类:教学目标资源、教学活动资源、组织教学活动资源与评价资源。

教学目标资源是指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所有资源[3],即教学设计资源和学科德育资源。如何从空中课堂的教学流程中,提炼出教学设计资源,挖掘出学科德育资源,并根据线上、线下教学过程因素的差异进行调整优化,以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是教学目标资源整合的核心任务。

教学活动资源在小学自然学科中共有九大类(实验、观察、阅读、调查、服务、种养、制作、模拟和体验)。[3,4]实验资源作为最具特色的活动资源,是培养学生自然学科核心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课堂实践中探索空中课堂的创新性实验资源的运用方法,为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提供支持。

组织教学活动资源主要是指空中课堂的视频、图像、音频、文字和动画等媒体资源。通过研究媒体资源的有效整合方法,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创设有利条件,进而提高线下课堂的学习效率。

评价资源主要是指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教学资源。[5]基于空中课堂的评价资源,构建更适于线下课堂的多维评价指标,从而真正实现评价的目标导向作用。

因此,本文主要聚焦于空中课堂的教学设计资源、学科德育资源、实验活动资源、媒体资源以及评价资源与现实课堂的有效整合开展实践研究。在整合小学自然空中课堂资源时,既要关注线上、线下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又要分析教学过程因素的差异性,紧扣教学目标对空中课堂资源进行调整和优化,从而实现教学资源最优化、教学效率最大化。

三、空中课堂教学资源与线下课堂有效整合的方法

(一)解析教学流程,明确教学目标

在教学目标资源中,教学设计资源所包括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与教学过程等要素[4,5],都分解细化于空中课堂的教学流程中。空中课堂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定位准确,教学活动形式多样、内容适切,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为线下教学提供了优课示范。教师可以结合学科教学基本要求,梳理线上教学设计的整体框架,分析教学环节之间的内在逻辑,提炼出各个教学活动及其所对应的教学目标,将其绘制为直观的教学流程图。由于线上、线下的教学目标基本一致,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过程因素的差异,选择利用或调整线上教学设计资源,重新设计更适合面授的教学活动。

以四年级“各种各样的磁铁”的线上教学流程为例:活动Ⅰ“给磁铁分类”激发学生学习磁铁的兴趣;活动Ⅱ“观察磁铁能吸引哪些物质”让学生观看演示实验,知道磁铁的性质;活动Ⅲ“比较磁铁磁性的强弱”让学生设计对比实验,通过科学探究发现不同磁铁的磁性强弱不同(见图1)。这三个教学活动围绕教学目标,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符合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比较适合线下教学开展。而活动Ⅱ的教师演示实验,缺少学生的动脑思考和动手实践过程,且钴、镍是学生很陌生的两种材料,当学生的活动参与度不高时,课后容易忘记所学知识,出现浅层式学习。

因此在线下课堂中,笔者将活动Ⅱ由观察活动调整为实验活动,先让学生“猜一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再让学生“试一试”,在实践中修正和完善已有认知。在交流环节中,有学生兴奋地分享道:“老师,我一开始认为磁铁只能吸引铁,现在我发现磁铁不仅能吸引铁,还能吸引钴和镍,太神奇了。”先猜想再验证,学生以实践新知覆盖旧知,印象会更为深刻。

空中课堂的教学设计资源蕴含于教学流程,通过分析具体的教学实施路径,教师能够追溯其教学设计思路,明确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绘制直观的教学流程图,再根据线上、线下教学过程因素的差异,调整和优化这些资源,重新设计更适合线下的教学活动,以空中课堂的教学设计资源提升现实课堂教学的效能。

图1 “各种各样的磁铁”线上、线下教学流程

(二)利用实验资源,突破教学难点

实验资源作为自然学科最具特色的教学活动资源,既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又是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手段。小学自然的空中课堂涵盖了大量的实验资源,除了常规的基础实验,还有精心开发的创新实验资源,即创造性地将一些枯燥难懂的陈述性知识转化为实验。教师可以根据线下课堂的具体环境,对实验资源拆解和再加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观察、思考和交流,从而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空中课堂的实验记录单,设计更直观的线下实验记录单作为学习支架,引导学生理解知识、构建意义,促进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以五年级“风”一课为例,学生很难理解海陆风的成因“白天,陆地比海洋升温快;夜晚,陆地比海洋冷得快”。空中课堂将海陆风的陈述性知识加工为DIS数字化实验,设计了“模拟白天和夜晚陆地、海洋的温度变化”实验。完整的实验视频长达2分钟20秒,学生只能被动地观看和接受实验信息,难以深入地思考与分析实验原理和现象。因此笔者在线下教学中,将上述实验拆解为“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实验结果”三个部分,让学生分析实验装置→认识实验原理→观察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和分析,归纳出模拟环境下白天和夜晚海洋、陆地的温度变化,由此迁移到现实环境中的温度变化,从而理解海陆风的形成原因,高效突破认知难点。

空中课堂的实验记录单也能为线下课堂提供参考和借鉴,在此基础上设计参与度更高、直观性更强的实验记录单。对于本课线上的实验记录单,学生仅需要记录温度并比较数值,不够直观。考虑到学生已经掌握数字的加减法运算,差值计算能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且更加直观,笔者改进了线下的实验记录单(见表1):把实验过程分为模拟白天和模拟夜晚两部分,增加“温度上升”和“温度下降”记录栏,便于学生直观地发现温度变化的差值,有效突破认知难点,认识海陆风的形成原因。

1. 观察白炽灯打开一段时间后和关闭一段时间后的温度变化情况,记录在相应的表格中。

2.我发现:自然界中,白天阳光照射下,陆地比海洋升温_____。陆地上的热空气膨胀_____,来自海洋的较冷空气会补充到陆地热空气的底部,风从_____吹向_____。夜晚,陆地比海洋降温____。海洋上的热空气膨胀_____,来自陆地的较冷空气会补充到海洋上,风从_____吹向______。

表1 “风”线下实验记录单

线下课堂以空中课堂的实验资源为指引,能将教学难点转化为有趣的探究实验,突破空间和实验资源的限制,进而创新科学实验的路径;同时,以实验记录单为探究支架,让学生循序渐进地习得知识,潜移默化地渗透科学思维,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三)整合媒体资源,促进自主学习

组织教学活动的媒体资源主要是指空中课堂运用的视频、图像、音频、文字和动画等素材,常常融多种形式于一体,生动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媒体资源是线下课堂最常用的教学资源,它能够使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鲜活,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其应用情况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由于空中课堂的教师不能与学生互动交流,媒体资源常伴随知识点逐个呈现。而线下课堂中,教师可以将零散的媒体资源重组加工为学习资源,以核心问题驱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以五年级“种子的传播”一课为例,空中课堂先后使用了五个媒体资源分别讲解四种传播方式,知识点呈现割裂化、碎片化。在线下教学时,笔者根据传播方式精简合并上述媒体资源(见图2),并提供实物资源辅助观察。以驱动性问题“种子有哪些传播方式,种子的传播与果实的外形特征存在联系吗?”作为主线,以重组后的媒体资源和实物资源作为学习资源,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逐步破解种子传播的奥秘,充分发挥了线下课堂的优势。

图2 “种子的传播”媒体资源整合方法

基于媒体资源的自主学习程序可概括为:提出驱动性的核心问题,呈现目标、激发动机,让学生“想学”;整合适切性的媒体资源,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让学生“能学”;开展高效性的合作交流,重点讲解、总结归纳,让学生“会学”。根据线下课堂具体情况,调整强化媒体资源的丰富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和能力。

(四)构建多维评价,激励成长潜能

评价资源是指空中课堂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主要形式是活动评价量表。空中课堂的教师只能单向传递信息给学生,无法收集到学生的即时反馈信息,大多从学习结果的维度进行教学评价,评价内容比较单一。而线下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是多向的,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应该关注到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基于空中课堂的评价资源,建立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业成果等多维的线下课堂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目标导向作用。[6]

例如,一年级“植物有不同的部分”的空中课堂有三个评价指标,全部是指向学习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在线下课堂,教师还应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因此增设“仔细观察”和“主动表达”等形成性评价指标,从学业成果、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三个维度细化和量化活动要求,构建多维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通过前置活动评价表,学生能主动规范自身行为,反思收获与不足,促进自我评价意识和能力的发展,凸显了学生评价的主体地位。

线下课堂可以结合线上的活动评价表,结合三维教学目标设计多维评价内容,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潜能和综合素质。

表2 “植物有不同的部分”活动评价表

(五)深挖隐性资源,实现学科育人

隐性资源主要是指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学科德育资源。自然学科承担着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和功能。[7]教师要挖掘空中课堂隐含的学科德育资源,明确其中融合的德育目标,设计德育要素突出、紧密联系生活的线下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将学科德育目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发挥学科育人价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例如,三年级“木材”的空中课堂,提供了“乱砍滥伐的后果”和“毛乌素沙地变森林”的阅读资料。其目的是让学生认识乱砍滥伐的危害以及植树造林的成效,渗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观。因此,在线下课堂,教师利用上述学科德育资源,让学生先通过批注式阅读提取关键信息,再小组讨论写出保护树木的金点子,比如:①围住树木,不让人偷偷砍伐树木;②少用木材,多用一些别的替代材料;③每年春天去种树;④纸的反面也可以利用。

学生活学活用。这些金点子可行性高,学生也自然地萌生了“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这样做,让我国的木材用得更久”的可持续发展观,将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落实到日常的实际行动中,做到知行合一,实现了自然学科的育人价值。

四、结语

空中课堂为高质高效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根据空中课堂与现实课堂的差异,对线上的各类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教学设计资源和隐性德育资源指导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以实验资源实现教学难点的突破,以媒体资源深化学习方式的变革,以评价资源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线教师应以教育现代化的教育改革发展目标为引领,持续探索空中课堂资源的长效利用机制,通过全面融合和整合设计,使线上、线下教育的不同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形成线上、线下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

猜你喜欢
空中课堂线下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 06:13:58
COZMINE线下集合店
现代装饰(2021年1期)2021-03-29 07:08:22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当代水产(2021年1期)2021-03-19 05:16:46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2:38
“空中课堂”解忧烦
为空中课堂插上有效的翅膀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空中课堂百园千课计划”启动仪式在京举行
中国火炬(2015年3期)2015-07-31 17:39:09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