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媛 高青梅 苏光
摘 要:随着我国民政领域社会工作的发展,社会工作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在特殊困难群体及家庭社会服务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制度性”失独家庭是中国特殊困难家庭,传统的失独家庭社会服务多运用问题分析范式,失独者被视为“病人”,服务过程强化失独家庭的挫败感和无助感,削弱家庭自我复原力。尝试引入优势视角,探索出“合作关系、优势资源、增能环境及介入服务”四维协同的失独家庭社会服务实践模式,不仅能有效实现失独家庭自我复原,还对民政领域社会工作服务本土化发展和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服务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民政领域社会工作;失独家庭;优势视角;服务实践模式
中图分类号:C91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12-0146-03
一、问题提出
2018年12月民政领域社会工作推进会上,指出我国民政领域社会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聚焦民政主要领域,发挥社会工作对民政事业的推动作用。其中,为特殊困难及家庭提供树立生活信心,修复社会功能,改善生活品质的社会服务工作成为社会工作重要的职责之一。我国20世纪80年代实施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对遏制我国人口过度增长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这一政策推动下也形成了天然存在风险的独生子女家庭结构。当独生子女出现意外死亡后,父母又因年龄过大而不能通过补偿性生育消除风险,产生我国特殊困难家庭“失独家庭”。卫生部公布的《2010 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中国每年新增7.6 萬个失独家庭,全国失独家庭已超过百万个。”如何应对这失独群体迅速增长和有效解决失独家庭困境,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工作的通知》中提出,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开展各类关怀性服务,帮助失独家庭成员解决实际困难。国内学者针对社会工作介入失独家庭的研究多采用“问题视角”分析范式,其中,社工是对失独家庭问题的理解和分析的“专家”,主导整个服务;失独者则被贴上牢固“问题”标签的“病人”,服务过程强化挫败感,削弱失独家庭自我复原力,失独家庭出现习得性无助感,习惯性地依赖外部“专家”。笔者尝试突破“问题视角”的局限,探索运用优势视角探索失独家庭社会服务实践模式,是一次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有益尝试,对民政领域社会工作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二、优势视角下的失独家庭社会服务的内涵
优势视角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精神障碍人士社会工作服务实践的反思。该视角认为不幸和困境是每个人在生活中必定会经历,人是积极的、发展的能动个体,在人生经历的每个不幸中成长;相信每个人、家庭都有能够应对困境的优势;在任何环境中的人们都可以获得环境的资源;抗逆力高的人能够以健康的态度去面对逆境。
优势视角下的失独家庭社会服务有显著的特征:首先,帮助失独家庭建立起解决失独生活中面临困境的资源和能力的信心。其次,不同角度解读困境,关注到困境下群体内部保护能力和外部保护资源的正向变化。失去独生子女对失独父母带来沉痛的打击,留下永久性的创伤,但当失独家庭勇敢接受失去独生子女留下的永久性伤痛的事实,用积极情绪化解对失独生活困难的恐惧,其身心都会恢复到最佳状态,并形成坚强、平和、乐观等个人品质,会成为应对未来生活困境的良好基础;失独家庭的困境已经引发政府、社会组织、学者的积极关注,这些都成为失独家庭可依赖的保护性资源。最后,以失独家庭抗逆力提升为目标,服务更强调帮助失独者接受现实并且调整自己心态,重塑生活意义,积极应对失独生活中的困境。
三、优势视角下的失独家庭社会服务实践探索
笔者在2015年中央财政资助哈尔滨失独家庭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中发现,社工运用优势视角为失独家庭提供社会服务,探索出“建立合作关系—失独家庭优势评估—创设增能环境—优势介入服务行动”的服务实践路径。其中,“建立合作关系”是服务实践基础,“失独家庭优势评估”“创设增能环境”和“优势介入服务”构成服务闭环,维持服务实践的递进和持续。优势评估发现的家庭内外部优势(失独家庭优势评估),创造宜于优势发挥效果的环境(创设增能环境),再通过优势介入服务激活能够帮助失独家庭改变和恢复活力的“优势”,提升失独家庭的抗逆力水平(优势介入服务),“优势介入服务行动”又会促进新“优势”产生,进入到新一轮的服务过程。
(一)建立合作关系:失独家庭社会服务基础
任何群体的社会服务都是建立在某种关系上的服务,助人关系决定助人服务的成效。失独家庭社会服务是以成长改变为导向的合作关系。但失独者不易接触,他们主动断裂社会关系,逃避社会交往,如何与失独家庭建立合作关系是首要突破的服务难题。
1.创设接触情境,破除交往阻碍。选择恰当的接触情境能够促进合作关系建立。一是普适性社区服务接触。利用健康体检、慰问活动、节日晚会等区域性失独群体的活动,创造接触机会,建立互动良好的服务者形象。二是互联网的虚拟社交接触。通过电话、微信、公众号平台等平台与失独者交流,网络的匿名化可以降低防范机制,减少交往障碍,减低接触成本。三是具体事件接触。当社区中失独家庭出现亟须解决的问题,社工进入社区向失独家庭提供综合性社会工作服务,帮助解决问题,进而走进失独家庭了解心声。
2.建立共同工作机制,转变服务者的“专家”角色。服务过程有意识地邀请失独代表参与座谈会、联席会、工作组,采用问卷及访谈的方式征询意见或服务反馈,开发失独群体志愿者等方式与失独者一起工作。潜移默化地传递“陪伴失独者面对生活中的挑战”的服务理念,避免救世主或专家身份,降低依赖性,将决定权归还给失独者。
3.加强服务团队能力建设。社会服务过程是服务者与失独者共同学习的过程,要让失独者成长改变,先需要服务者自己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如“优势观察”能力。改变惯性的问题视角,学会用心倾听失独者的故事,了解失独者的独特观察视角和成长改变的优势,找到成长改变的机会;“换位思考”能力。社会工作者站在失独者的角度观察,体会失独者内心的认知、情感,适时与失独者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可以如实地表露自己的担忧和犹豫,与失独群体建立一种日常生活式的双向交流;“学会植入希望的沟通方式”。使用场景化、自我披露、陪伴、肯定等沟通技巧,通过沟通达到增强失独者的改变意愿及信息,让失独者看到改变的方向和途径。
(二)失独家庭优势评估:失独家庭社会服务的核心
优势评估是与失独者一起发现能够应对其生活困境的优势的过程,过程发现的“优势”直接影响到后续失独家庭社会服务工作的方向,处于服务的核心地位。一方面,对失独家庭内部优势评估。服务者与失独家庭平等对话、互惠分享发现的有助于失独者改变的资源。如失独家庭以亲情、健康快乐、服务他人和社会或宗教信仰作为生命意义,可以引导失独父母参与可以实现其生命意义的活动;失独夫妻的亲密关系,原始家庭的凝聚力及亲属的团结等失独家庭支持系统为其提供稳定的支持资源;失独群体较强的互助与交往的愿望和实际交往行动,同质群体的朋友圈内的群体交流,实现宣泄情绪,重建自我,分享恢复的经验、相互勉励和支持,有利于哀伤的抚平和复原。另一方面,家庭外部环境资源。社区资源包括提供给社区居民互动的空间和居民家庭的各类支持性服务活动,拥有社区工作者、邻居、相关计生工作人员等人力资源。涵盖企业政府财力支持、高校智力资源的投入、社会组织公益服务、社会舆论的保护等社会资源。
(三)创设增能环境:失独家庭社会服务的保障
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人类的社会生活中个人与环境具有双性互动性,人适应环境,而环境对个人生活进行塑造。可见,为失独家庭营造能够激活失独者的优势,促进失独者自身改变的增能的环境氛围极为必要。
1.公众方面。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塑造“痛并快乐”的失独群体文化,形成良好的公众舆论氛围。以积极、正向的宣传形式塑造“痛并快乐”的失独文化,即失去孩子的伤痛不会消失但依然可以向阳而生。改变媒体、公众对于失独者的悲哀的标签化定义,营造积极向上的公众认知环境,且影响失独者自身认知改变,为失独者注入希望,促进其接受现实并且开始思考生活意义。
2.社会方面。通过“情境体验”和家庭支持性服务的方式,弱化普通家庭与失独家庭的差异,促进社会理性科学地看待失独家庭。首先,为独生子女家庭开展生命教育、自我保护、心理健康等预防性服务,引导大学生参与为失独家庭志愿服务,建立积极认知及情感体验。其次,运用人境心理学的“情境体验”,让普通家庭感受失独家庭的全貌,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失独者的生活,形成积极的生活心态。最后,提供健康养生、社区照顾和经济救助等一般性家庭支持性服务,提供融合的氛围,引导失独家庭与普通家庭良性互动。
3.政府方面。通过与政府、社区及社会组织合作,发挥政府及社会组织的政策及资源优势,为失独者搭建学习和交流平台,形成宏观支持环境。可以尝试与民政、卫生健康委员会、民间组织管理局等单位合作,失独之家的场地及物力提供支持,缓和政府和失独家庭的关系,感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怀和支持。
(四)优势介入服务:失独家庭社会服务的行动策略
优势介入服务行动是激发失独家庭优势,实现其自我复原的重要行动过程,整个过程分为“抗争、激发、保持、行动及正常化”五阶段。
1.在“抗争阶段”行动目的是创伤治疗,倾听失独者的苦恼和体验其生命故事,并且给他们一些改善的建议,可以辅助运用艺术治疗、团体治疗、心理辅导等提供心理复原服务。
2.在“激发阶段”行动目的是让失独者关注到自己的优势,帮助服务对象重新以更为积极的角度理解自己的生活经验。可以运用小组、个案和社区方式,引导失独者发现自己的生命意义,培养组建一支涵盖社工、心理专家、养老服务专家、大学生及志愿者等跨专业的失独家庭服务团队提供优质服务。
3.在“保持阶段”的行动目的是维持失独者及家庭改变的动力。可以利用失独群体主动参与自我服务,外部物质及政策激励,同伴教育等方法不断提升失独群体改变的动力。
4.在“行动阶段”的行动目的是让失独者能够与环境的资源链接起来形成良性互動。可以立足社区资源,以家庭关系、健康娱乐、社会志愿服务及康乐兴趣等失独者的兴趣特征,辅助培育自助公益服务队,实现失独者自助与互助的实现;借助饮食、风俗、气候等本地特点开展社会康复性服务,失独者重拾居民身份与普通邻里交流,感受快乐,恢复正常的社会交往。在其间利用新媒体技术,发挥公益传播的作用,营造社区共融文化,积极向上的关爱氛围。
5.在“正常化阶段”的行动目的是构建失独家庭社会服务长效机制。通过引入社会组织、社会服务机构等社区中的正式社会服务资源,完善“社区+社工+社会组织三社联动”机制,培育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于失独家庭的社会组织及机制,推动失独者自我服务性社会组织建立。
结语
优势视角强调优势及失独家庭自身的改变能力,突破了传统问题视角分析范式的局限,成为失独家庭社会服务实践的重要介入视角。基于优势视角的失独家庭社会服务实践,是一种“合作关系、优势资源、增能环境和介入行动”四维协同服务实践模式,具有“合作关系为基础,家庭优势评估为核心,创设增能环境为保障,优势介入服务为行动策略”等特征,能有效协助失独者促进自我康复。但笔者没有强调单纯基于优势视角社会工作介入失独家庭足以解决失独家庭问题,而是在不断尝试突破失独家庭困境,发挥社会工作在民政领域社会服务实践的创新性。
参考文献:
[1] 房曙光.断裂、社会支持与社会融合:失独老人社会生活的重建[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9):105-112.
[2] 张必春,李亚男.增能与复原:优势观点下失独群体救助的和会工作因应[J].社会科学研究,2018,(5):102-107.
[3] 张丹.优势视角下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的模式创新[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5):21-22.
[4] 刘海丽.优势视角: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性模式[J].学理论,2017,(9):106-108.
[5] 陈艺华,叶一舵,黄风南,刘富强,张振瑞,崔丽华.失独父母生命意义的重塑[J].中国特殊教育,2016,(9):72-77.
[责任编辑 百 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