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筱倩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医院,辽宁 建平 122400)
在新生儿常见疾病中,最为严重的一种就是缺氧缺血性脑病。在我国,该疾病的发生率在20%左右,主要是因围生期窒息所致。该疾病会导致患儿的脑组织受损,对新生儿生长发育、智力发育有着较大的影响,甚至会遗留共济失调、智力低下、癫痫、脑瘫等后遗症[1]。另外,新生儿免疫功能不完善,易引发院内感染,加之病情隐匿、发展速度快,为避免错过最佳的救治时机,提高救治效果,需做好相关护理干预工作。与传统的护理措施相比,精细化护理干预更重视细节,强化精准。本研究旨在探讨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应用精细化护理干预的效果。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医院收治的94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7例。干预组日龄1~6 d,平均(3.15±0.42)d;女婴23例,男婴24例;其中8例重度、14例中度、25例轻度。常规组日龄1~5 d,平均(3.06±0.49)d;女婴21例,男婴 26例;其中6例重度、17例中度、24例轻度。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采取传统护理措施,内容包括并发症预防性护理、无菌化操作、遵医嘱给药等。干预组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临床观察:密切关注新生儿惊厥、颅内压、肌张力、意识状态以及兴奋、抑制等神经反应,监测心率、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2]。肌张力借助体位姿势、被动运动来判断;意识状态借助外部刺激反应、自然活动反应来判断[3]。如果新生儿出现惊厥征兆及时处理,防止抽搐进一步损伤脑组织,先兆症状有烦躁、尖叫等[4]。②感染预防:确保病房温度、湿度恒定,定时通风和紫外线消毒。保温箱使用消毒液消毒后调节好温度,如有需要通过热水袋加强保暖。新生儿要隔离防护,护理人员彻底洗手后再与新生儿接触,制订合理的家属探视制度,预防交叉感染[5]。③呼吸护理:患者取仰卧位,并将肩部适当垫高2 cm,确保呼吸畅通;如果口鼻中有分泌物要及时清除,并借助弹足、抚摸背部等方式帮助患儿改善呼吸状况;如果不能自主呼吸,需及时给氧[6]。④生活及用药护理:遵医嘱给予镇静、脱水、止痉、改善脑代谢等药物治疗;合理配置药物,现配现用[7];在治疗期间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发生。为了确保新生儿正常发育,需做好饮食、排便、保暖等基础护理,细心照料患儿。⑤康复运动护理:协助新生儿头部转向一侧,呈趴卧体位,从背后牵拉、抬放手臂,站在另一侧进行引逗、呼唤,让其短暂抬头,以头下位侧滚、旋转,每次15~30 min,每日1次[8]。
1.3 观察指标 ①随访到新生儿出生40 d,对其头围、身高、体质量情况进行测评,并与出生时对比,计算出增长值。②比较两组新生儿干预前后的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sychomoter Developmental Index,PDI)和智力发展指数(Mental Development Index,MDI)测评,采用7级评分法,总分越高智能水平越高。③统计两组新生儿共济失调、智力低下、癫痫、脑瘫等后遗症发生情况,同时记录两组院内感染 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新生儿出生40 d体格发育程度对比 干预组新生儿40 d头围、身高、体质量增长值均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出生40 d体格发育程度对比()
表1 两组新生儿出生40 d体格发育程度对比()
2.2 两组新生儿护理前后PDI、MDI评分对比 干预组新生儿护理后的PDI和MDI评分上升幅度大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护理前后PDI、MDI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新生儿护理前后PDI、MDI评分对比(分,)
2.3 两组新生儿后遗症发生情况对比 干预组新生儿后遗症发生率、院内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新生儿后遗症发生情况对比[n(%)]
2.4 两组新生儿院内感染情况对比 干预组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率为6.38%(3/47),常规组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1.28%(1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4,P=0.036)。
缺氧缺血性脑病是一种进展快、起病急的疾病,对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会造成严重的损伤,患儿易出现惊厥、脑积水等并发症,即使存活也会遗留功能障碍等后遗症,增加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9]。为了最大限度的确保新生儿的生命安全,改善其生存质量,在治疗的同时需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精细化护理干预是符合现代护理理念的新型模式,能提高护理的精准性、全面性,改善护理质量[10]。在临床运用过程中,该模式根据新生儿的病情特点、病情进展等设计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让其渗透到临床的每个细节中,更好的服务患儿,为其安全提供保障,加速病情转归。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新生儿40 d头围、身高、体质量增长值均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新生儿护理后的PDI和MDI评分上升幅度大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新生儿后遗症发生率、院内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护理过程中采取精细化护理干预对改善新生儿的预后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