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洁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0)
慢性肾脏病(CKD)即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病史大于3个月),该病无法逆转,防治的重点应该是早期原发病的控制及中期并发症的减少。CKD3~4期患者多无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主要引起患者就诊的表现就是恶心呕吐、贫血、便秘、水肿等症状,我科自拟温肾解毒膏,结合经络理论,内病外治,外敷肾腧、足三里等穴位,通过外治法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的患者,旨在延缓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症状,使患者保持良好的身体、心理状态,降低医疗资源的耗费。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疗效,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慢性肾脏病(CKD3~4期)患者,中医辨证属于脾肾阳虚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2007 KDOQI指南[1]提出的诊断标准:肾脏损害(可表现为血、尿成分、影像学中任意一项异常或有病理学的改变)≥3个月;肾小球滤过率(GFR)< 60 mL/(min.1.73 m2),持续时间≥3个月。符合上述两项中的任意一项,即可诊断为慢性肾脏病。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确定肾(阳)虚水停的诊断标准。症见水肿反复消胀,腰以下甚,尿量可有减少,腰酸冷痛,怯寒神疲,面色 白,大便秘结,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治疗原发病,如控制血压、血糖等,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质饮食,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避免劳累。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温肾解毒膏外敷肾俞穴、足三里,每日1次,每次6~8 h,2周为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温肾解毒膏:附片15 g、川芎15 g、肉桂6 g、细辛5 g、赤芍15 g、白芍15g、淫羊藿15 g、生军10 g、生半夏10 g、沉香3 g。
1.4 疗效评定标准
1.4.1 中医证候积分标准 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进行中医证候分级:①重度:“+++”表示,计6分。②中度:“++”表示,计4分。③轻度:“+”表示,计2分。④无症状:“-”表示,计0分。
1.4.2 试验室指标 ①治疗前后肾功能(BUN、Scr、eGFR)的变化。②治疗前后两组Hb、Hct的水平。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用()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用百分比(%)表示。所有统计结果当P<0.05 时,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2%,高于对照组的66%(P<0.05)。治疗前,对照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为(13.16±4.67)分,治疗组为(11.16±5.37)分;治疗后,对照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为(6.16±2.82)分,治疗组为(5.6±3.74)分。治疗前,两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积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Scr、BUN测定结果比较 治疗前两组数据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Scr及BUN值都下降明显,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Scr及BUN值有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后Scr、BUN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Scr、BUN比较
慢性肾脏病(CKD)的并发症,多与体内蓄积过多的毒素相关。毒素主要是指蛋白质的代谢产物及各类矿物质、微量元素等,其种类高达200余种,不同毒素对机体损伤的机制和原理不尽相同,但其作用人体后常可使患者出现相似症状。简单举例如下:尿素氮:肾脏病患者体内尿素氮蓄积到一定程度,可造成人体无力、纳差、恶心呕吐、注意力减退、畏寒、表现;胍类:生理状态下,精氨酸主要通过肝脏代谢为胍乙酸、肌酐和尿素,肾衰时,精氨酸则分解为甲基胍和胍基精氨酸,其中甲基胍在体内大量蓄积,其指标可达到生理数值的70~80倍,作为体内毒性最大的小分子物质,甲基胍可造成人体消瘦、贫血、胃肠道反应、昏昏欲睡等众多临床常见不适症状。胺类:脂肪胺影响肌肉活动,可造成肌紧张、肌阵挛等,并影响血液系统,造成溶血;精胺、尸胺、腐胺等多胺类物质则亦可影响消化系统,降低食欲,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功能紊乱症状,并引起蛋白尿的增加,促进肾衰时肺水肿、腹水和脑水肿的发生。
西医理论研究进展:损伤因素可造成肾脏DNA、细胞、大体结构等不同水平的损伤,肾脏重塑(即肾脏面对损伤产生的适应性改变)可分为两种类型:愈合性修复和瘢痕性修复,肾衰进展过程的实质即持续性的损伤性因素刺激产生肾脏重塑。从肾脏大体结构水平的重塑而言,主要有以下因素:肾脏细胞、细胞外基质以及肾脏血管。其中,细胞执行肾脏功能,细胞外基质支撑肾脏结构,血管输送肾脏所需营养。慢性肾脏病进展均有一个共同通路,即肾脏纤维化,其实质过程就是损伤与修复,即肾脏结构重塑,病理特征包括:肾小球硬化、小管-间质纤维化、炎症浸润、肾小管萎缩、毛细血管网毁损、足突细胞脱落。一旦出现损伤,肾脏组织就会产生一系列试图修复损伤的行为。包含激活固有细胞产生炎性趋化因子,引起纤维化信号的传导,改变细胞表型,导致细胞外基质沉积以及最终形成纤维化结构,出现血管毁损、肾实质丧失。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系列的动态过程,可能在慢性肾脏病的不同区域发生着“波浪式”的不断变化。肾脏结构重塑的复杂性使得我们认识到,慢性肾脏病的控制需要多个靶点的联合控制,延缓肾脏纤维化进展,这与目前临床中医运用益肾泄浊法治疗慢性肾脏病实践相符合。
中医理论认为,慢性肾脏病应该归属于传统医学中“水肿”“癃闭”“关格”等范畴,疾病日久,脾肾气化功能减退,无力运化,浊毒内闭,肾阳衰败。临床表现为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纳差肢冷等,病程较久、病情复杂,目前大多学者认为其病机[3-6]属本虚标实,其中脾肾阳虚为病之本,是CKD病机的关键,以湿浊毒邪潴留,瘀血蓄积内停为标。因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肾虚不能蒸腾气化,致水湿内停;另外脾虚不能升清降浊,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清浊相混,升降失常,故出现恶心呕吐、纳呆腹胀等症状。西医的肾功能损伤表现为肾脏生理功能的减退,与中医的正气不足异曲同工,而浊瘀内停与毒素潴留均为邪气(病理产物)有余,故治疗上宜扶正祛邪、标本兼顾。经络学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核心之一,中药穴位敷贴,是通过经络传导药物的功效,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方中附片为君药,具有回阳救逆的功效,研究发现,附子可以有效改善试验大鼠的血管微循环,降低血压,减少肾小球凋亡,上调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水平;《证治要诀》言“(附子)得桂则补命门”,肉桂具有补火助阳、温通经脉之功能,且肉桂中的肉桂醛可刺激HepG2细胞中谷胱甘肽的产生和Ⅱ期解毒酶的表达,故臣以肉桂温肾解毒。肾阳虚,目前比较公认其发病环节在下丘脑,主要的表现在于垂体-肾上腺-性腺功能降低[7],仙灵脾能提高肾上腺皮质激素的表达,此外,更有文献报道[8],仙灵脾能增强慢性肾衰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与《本草纲目》中谓仙灵脾的“益精气、坚筋骨、补腰膝”之功相似。细辛擅治风寒湿痹,慢性肾衰患者常有腰背酸痛,故佐以细辛。大黄具有泻热破积、活血化瘀功效,临床研究表明[9-10]其能有效降低尿毒症患者体内毒素,增加粪氮量,改善肾脏高代谢,同时还有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等作用。以大黄为首配伍川芎、赤白芍等活血化瘀药可改善微循环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川芎嗪可以降低实验小鼠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降低MDA含量,提高SOD,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同时降低肾组织匀浆中TNF-α的表达,减轻肾脏的炎性肾损伤,并增加IL-10的分泌,发挥积极的抗感染、抑制炎性因子作用,促进抑炎因子表达,从而改善肾缺血再灌注损伤[11]。川芎嗪可抑制肾脏细胞凋亡[12],原理主要是川芎嗪降低了糖尿病大鼠肾皮质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含量,从而对凋亡相关蛋白Bc1-2和Bax的表达产生调节。沉香、半夏降逆止呕,改善CKD患者恶心呕吐症状。临床试验证明,上述药物合用,具有清除代谢废物,减轻肾脏负担,改善临床症状,有效保护残余肾功,延缓肾衰进展的作用。
试验证明,温肾解毒膏治疗治疗前后组内、组间比较,患者临床症状、尿素氮、肌酐等试验室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方法为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安全有效的最佳治疗方法之一,且价格低廉,不良反 应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