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峰 王卉媛 孙凤霞
(大连市中医医院检验科,辽宁 大连 116000)
原发性肺癌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疾病,主要采取化疗和手术切除治疗。该疾病的病情进展比较隐秘,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往往已错过了最佳手术时期,仅能选择化疗。有研究显示,原发性肺癌的发生与患者体内凝血指标变化,存在显著相关,其中,原发性肺癌患者容易形成高凝和血栓状态,其是该病发生的重要症状之一[1],因此,临床可以通过检测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等指标,为原发性肺癌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2]。本研究旨在分析凝血指标、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在原发性肺癌诊治中的意义。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大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40例原发性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4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年龄41~62岁,平均年龄(52.00±5.50)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17.51~28.36 kg/m2;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3例,冠心病3例,糖尿病1例。对照组年龄55~64岁,平均年龄(51.00±5.70)岁;BMI为15.47~27.74 kg/m2;基础疾病:高血压2例,冠心病 2例,糖尿病4例。两组患者的年龄、BMI等基础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本研究通过了本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所有参与试验的人员均知情,并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所有病例均经CT及病理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肺癌,且未行抗肿瘤治疗;心、肝、肾功能正常。排除标准:排除患有乙型肝炎,艾滋病等感染性疾病的患者。排除近3周内服用影响凝血功能药物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Stago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浓度,并比较检测结果。采用自动混凝分析仪进行检测,所用试剂均为仪器配套试剂。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均长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凝血指标、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较()
表1 两组凝血指标、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较()
原发性肺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较高的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该病具有转移快、生长快的特点,且患者肿瘤生成与其凝血异常等现象密切相关[3],其原因为,患者肿瘤细胞会释放一些细胞因子,这些因子可激活单核细胞、血小板、血管内皮细胞等,使其产生异常,使患者凝血相关指标发生高表达,其血液处于高凝状态[4]。凝血酶原时间反映了外源性凝血途径,检测凝血酶原时间是评估外源凝血系统是否正常的标准[5]。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是在无纤维状态下,并缩短了高凝状态时间[6]。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与内源性凝血途径中凝血因子Ⅷ、凝血因子Ⅸ、凝血因子Ⅺ及凝血因子Ⅻ水平表达有关,且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是评估内源性凝血系统是否正常的敏感指标[7]。凝血酶时间反映了常见的凝血途径。纤维蛋白原浓度与患者肝脏分泌的糖蛋白有关,其是血浆中一种重要凝血因子,其水平变化与患者的凝血功能异常密切相关[8],研究表明,患者纤维蛋白水平的升高,表明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长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浓度高于对照组,这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10]。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肿瘤细胞破坏有关,该过程会产生了大量组织因子,其能通过外源性途径,激活凝血途径,导致患者纤维蛋白原浓度含量增加[11-15]。这提示,通过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浓度对原发性肺癌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作为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D-二聚体,可反映患者血栓形成状态,其属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以及血栓形成的一个敏感指标[12]。根据国内外的研究,通常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增加且其含量较高[13,16-20]。血浆D-二聚体可作为常见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指标。相关研究指出,检测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对确诊原发性肺癌意义重大,并可对疾病进展程度进行预测[13,16-20]。
综上所述,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对原发性肺癌的发生及预后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