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保东
(辽宁省东港市中医院,辽宁 东港 118300)
高血压脑出血属于临床常见的危重型脑血管疾病,多发于基底节区部位,患者预后往往较差,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1]。5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是该疾病的高发群体,此年龄段的老年群体生理功能下降,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手术治疗存在一定风险。选择合适有效的治疗方式对于患者恢复与生活质量的提高、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积极的意义[2]。本研究旨在探究CT定位下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效果。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134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行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与试验组(行CT定位下微创穿刺治疗),各67例。试验组患者年龄48~76岁,平均(62.30±3.10)岁;男34例,女33例。对照组患者年龄51~79岁,平均(63.80±3.30)岁;男35例,女3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确诊为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对本次治疗使用的药物无过敏史。排除标准:治疗依从性较差的患者;精神障碍的患者;存在严重肝、肾疾病或循环系统等严重功能障碍的患者;具有手术禁忌证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在显微镜下去除患者颅内骨瓣,达到减压目的后再清除血肿。试验组在CT定位下行微创穿刺治疗。对头颅进行CT定位扫描,确定血肿深度,选择合适的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从血肿最大外缘1/3处与交叉点1/3处进针穿刺,首次穿刺消除≤30%的血肿量,然后向血肿腔内注入合适剂量的尿激酶生理盐水混合液,120 min后进行引流操作,每10 h左右进行1次引流操作。如果患者出现脑积水,则在同一时间进行脑室穿刺术,以确保引流效果。术后再次行CT扫描,确认患者脑部血肿完全清除或者含量不足10 mL,且颅内压恢复到正常水平后才能将穿刺针拔出,术后予以患者一定剂量的抗生素,预防感染。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进行30 d以上的随访,统计患者存活情况、症状改善状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即护理满意度。使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对患者恢复情况进行评估,满分为15分,包括语言反应、肢体运动和睁眼反应3个方面,评分越低说明昏迷程度越高。GCS总分在13分以上为轻度昏迷,9~12分为中度昏迷,3~8分为重度昏迷。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两种手术的安全性。应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进行调查,总分100分,得分在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80~90分为满意,60~80分为一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病死率比较 术后30 d,试验组病死率为4.48%(3/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93%(1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42,P=0.0410)。
2.2 两组手术前后GCS评分对比 术前,两组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GCS评分和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前后GCS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手术前后GCS评分对比(分,)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趋势日趋严重,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患病率逐步上升,严重危害老年人群的生命安全,且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3-4]。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是高血压患者脑小动脉发生了病变,导致血压突然上升,引发脑动脉破裂所致,属于非创伤性颅内出血[5]。在通常情况下,该疾病的病因包括血液疾病、脑动脉粥样硬化、夹层动脉瘤、梗死后脑出血等[6-7]。该病发病突然,在发病早期多无明显临床征兆,在发病后,若不能在数个小时内对患者进行治疗,则会对患者的预后效果和存活率造成严重影响。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具有一定的疗效,但该手术持续时间较长,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刺激,体质较差的老年患者会出现多种并发症,手术风险较大,安全性有待考量[8]。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的成功率受患者自身高血压的影响。由于传统开颅手术往往存在较大的手术风险,临床多选择对患者创伤小、疼痛小、治疗费用少、治疗效果确切的微创穿刺手术治疗。CT定位下微创穿刺与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属于一种新型疗法,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9]。该手术操作简单,能够减少对患者正常脑组织与血管的损伤风险。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手术时间会影响患者的预后恢复效果,如果手术能够及早进行,且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就能将对患者造成的损伤降到最低,避免对脑组织造成进一步损伤,防止血肿范围进一步扩大。微创穿刺手术患者在术后30 d的致死率远低于在相同时间接受其他手术治疗的病死率。即便该手术去除血肿的效果可能不如开颅手术一次完成,需多次进行,还可能导致穿刺减压后患者出血量大幅度增加的风险,但与传统开颅手术带来的后果相比,该手术的风险仍在可接受范围内。对于年龄在40~75岁的脑出血患者进行微创手术治疗后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发现患者的GCS评分显著高于接受其他手术治疗的患者,这证实了微创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不会对血管和脑组织造成较大的影响,可减少对因自身器官功能下降的老年患者出现严重创伤和手术并发症的风险[10]。脑室内积血与血肿量是导致患者在术后30 d内死亡的主要原因。但在本研究中脑出血量对患者术后短期预后产生的影响较小,考虑可能与老年患者自身脑部组织出现萎缩,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有效缓解血肿量对患者颅内力造成的影响,导致患者病情演变影响因素与年轻患者相比有一定的差距。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的病死率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GCS评分和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采用CT定位下微创穿刺方法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显著,有助于促进患者恢复,提升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