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2021-06-16 01:09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12期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张 尧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沈阳 110041)

脑梗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脑部疾病,主要因脑组织血液的供应发生障碍所致。作为脑部病变的一种,其包括脑栓塞、脑血栓等。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十分复杂,多以中老年人群为患病主体,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等基础疾病时,发生急性脑梗死的概率大大提高。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急性脑梗死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1]。有资料显示,通过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能够明显减少因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概率[2]。本研究旨在探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主体,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与治疗组(47例)。对照组中男性28例,女性19例;年龄51~78岁,平均年龄为(65.67±2.39)岁。治疗组中男性30例,女性17例;年龄50~76岁,平均年龄为(66.21±2.5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学会通过的关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②接受头颅CT及MRI等扫描检查后确诊,有明显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③首次发病或者既往有脑血管意外史但无后遗症。④均接受血常规、心电图、血生化及血凝分析等常规检查。⑤入院前未接受抗凝、溶栓及降低纤维蛋白原等治疗。排除标准:①有明显的意识障碍者。②合并严重的心、肝、肺、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者。③有脑出血情况或者有出血倾向者。④入院前服用过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及华法林等药物或对本组药物过敏者[3]。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常规血压调节、血糖控制及脑保护等基础治疗,积极改善患者的脑细胞代谢和血液循环,增加其脑血流量,降低血液黏度。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每次口服0.1 g,每日1次,连续服用1个月。治疗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阿司匹林每次口服0.1 g,氯吡格雷每次口服75 mg,每日1次,连续服用1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1个月后的临床效果。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量表(Barthel index,BI)评分情况。抽取患者的静脉血,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血小板聚集率。hs-CRP采用超敏CRP试剂与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在测定时以二磷酸腺苷作为诱导剂,测定方法为免疫比浊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NIHSS评分、BI评分、血浆hs-CRP水平、血小板聚集率等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治疗总有效率等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后,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及BI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及BI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及BI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及BI评分对比(分,)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hs-CRP水平与血小板聚集率对比 治疗前,两组血浆hs-CRP水平与血小板聚集率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浆hs-CRP水平和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hs-CRP水平与血小板聚集率对比()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hs-CRP水平与血小板聚集率对比()

3 讨 论

阿司匹林通过花生四烯酸来抑制血栓素A2转化的途径,从而使前列腺素和血栓素A2的释放受到抑制,进而阻滞血小板的聚集和释放。阿司匹林不能对一些处于活化状态中的血小板进行抑制,难以阻滞环氧化酶旁路或者环氧化酶途径,导致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加重[4-6]。氯吡格雷是一种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剂,能够使二磷酸腺癌及其受体有效结合,对转化过程产生影响,抑制第2条血小板的激活途径,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氯吡格雷的作用机制主要表现在:能够降低机体动脉炎性反应,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并减轻血管内膜的增厚与肌层增生所带来的损害,使纤溶酶原激活功效增强[7-8]。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能够从更多的途径上抑制血小板聚集。由于阿司匹林的药效发挥较快,在服药1 h后便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而联合氯吡格雷在服用2~3 h后起效,使血小板的聚集抑制效果更为明显。动脉粥样硬化作为一种炎性疾病,在发病后7 d是疾病进展期,会对脑组织造成明显损伤。炎性反应标志物以hs-CRP为主,患者在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后血液中的hs-CRP含量会明显增加,而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可显著减少hs-CRP的含量[9-11]。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NIHSS评分、BI评分、血浆hs-CRP水平、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相关研究[12-14]报道具有一致性。

由此可见,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用治疗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我们生活在格雷河畔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