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丹丹 王乐 赵堃 叶放蕾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东院区耳科(郑州 450052)
突发性聋是指72h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邻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 dBHL;其中所有频率听力均下降,即250~8000 Hz平均听阀≥81 dBHL为全聋型[1]。突发性聋病因尚不明确[1,2],影响预后的因素也复杂多样[3,4],而全聋型和伴有眩晕症状的患者预后更差[5-7]。为此本研究回顾分析136例伴眩晕的单侧全聋型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探讨相关临床因素对预后的影响,为指导临床治疗、评估预后提供参考。
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东院区耳科住院治疗的136例伴眩晕的单侧全聋型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版)[1]标准,入院听力曲线呈全聋型且主诉症状伴有眩晕病史者。排除标椎:①合并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病及免疫系统疾病者;②既往患有梅尼埃病、听神经瘤、前庭神经炎、前庭性偏头痛、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及颅内占位性疾病者;③院外已经进行治疗干预者;④患有严重的视力及眼部疾病不能配合前庭功能检查者。136例患者中男63例,女73例,年龄10~80岁,平均年龄46.54±14.501岁,初诊时间1~30天,平均天数9.84±7.501天,初诊250~8000 Hz气导平均听阈为94.53±6.568 dB‐HL。
所有患者发病初期均行纯音听阈测听(测试250 Hz、500 Hz、1000 Hz、2000 Hz、4000 Hz、8000 Hz气导阈值)、声导抗、耳声发射、听性脑干反应等相关听力学检查及冷热试验、视频头脉冲试验检查(测试前48小时无饮酒、镇静剂及前庭抑制药物应用),治疗2周后复测纯音听阈测听。
参照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版)[1]给予①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片1mg/kg(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60mg),晨起顿服,连用5天;同时鼓室灌注地塞米松注射液0.5ml(5mg/ml)1次/日,连用7次;②甲钴胺针0.5mg+0.9%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1次/日,连用12天;③金纳多105mg+0.9%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日,连用12天;④巴曲酶注射液首次剂量10BU+0.9%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隔日一次,后续剂量5BU,使用前监测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小于1g/L时暂停1天后复查,高于1g/L时方使用,一般使用5次。合并伴随疾病患者请相关科室会诊后规范治疗伴随疾病。
治疗2周后复测纯音听阈测听,对比发病初期纯音听阈测听结果。参照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版)[1]标准疗效评定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4个等级,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患者分为有效组(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组。
采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类变量资料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分析性别、年龄、侧别、初诊时间、是否患有伴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冷热试验结果以及视频头脉冲试验结果与预后的关系。进一步运用Forword:LR法建立回归模型,将性别、年龄、侧别、初诊时间、是否患有伴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冷热试验结果及视频头脉冲试验结果作为自变量,预后作为因变量,参照组为每个变量的第一个值(变量赋值情况见表1),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136例患者规范治疗2周后痊愈耳2例,显效耳17例,有效耳52例,无效耳65例,总有效率为52.21%(71/136)。
2.2.1 单因素分析
年龄、初诊时间、冷热试验结果、视频头脉冲试验结果与预后存在关联性(P<0.05),而性别、侧别、是否患有伴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与预后无显著关联性(P>0.05)(见表1)。
表1 不同临床因素对伴眩晕的单侧全聋型突发性聋患者预后的影响Table 1 Effect of different clinical factors on prognosis of unilateral total sudden deafness with vertigo
2.2.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年龄、初诊时间、冷热试验结果、视频头脉冲试验结果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见表2):年龄>50岁患者听力恢复有效率是≤50岁患者的0.349倍(OR=0.349,95%CI为 0.161~0.757,P=0.008);初诊时间>14天患者听力恢复有效率是≤14天患者的0.370倍(OR=0.370,95%CI为 0.163~0.843,P=0.018);冷热试验异常患者是正常者听力恢复有效率的0.297倍(OR=0.297,95%CI为0.111~0.792,P=0.015);视频头脉冲试验异常患者是正常者听力恢复有效率的0.351倍(OR=0.351,95%CI为0.158~0.780,P=0.010)。
表2 伴眩晕的单侧全聋型突发性聋预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Table 2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prognosis of unilateral total sudden deafness with vertigo
突发性聋是耳鼻喉科的常见急症,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全球范围内发病呈上升趋势[8],目前治疗方法有全身应用激素、改善循环、营养神经药物、鼓室灌注、高压氧等[1,6,9],但伴眩晕的单侧全聋型突发性聋在突发性聋分型中预后相对较差[5-7]。本研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相关临床因素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初诊时间、冷热试验及视频头脉冲试验是影响伴眩晕的单侧全聋型突发性聋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
本研究中年龄>50岁患者较≤50岁者听力恢复有效率存在显著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相关研究也报道年龄越小,预后越好[4]。考虑随着年龄增长,机体状态及全身血管情况相对较差,当出现缺血、缺氧及其它病变时,内耳毛细胞耐受及修复调节能力降低,预后不良[10]。本研究中不同性别、侧别患者预后无统计学差异,说明性别、侧别不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与既往的研究结果一致[3]。高血压、糖尿病是突发性聋患者常见的伴随疾病,关于其对预后的影响仍有争议,有研究报道高血压、糖尿病与预后无相关性[3],也有学者认为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预后更差[11]。本研究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患有伴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不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研究报道初诊时间是影响突发性聋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防止不可逆的听觉损伤[12,13]。根据表1、表2可以发现初诊时间>14天患者听力恢复有效率显著低于≤14天者,多因素分析显示较长的初诊时间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与赵晖[11]等研究结果相符。全聋型突发性聋病因可能为耳蜗总动脉或蜗轴螺旋动脉的血管栓塞或者血栓形成[6],耳蜗微循环对维持正常的听觉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14,15],初诊时间延长,内耳毛细胞和耳蜗神经元细胞缺血、缺氧状态未能及时纠正,损伤进一步加重,听力恢复差,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改善预后意义重大。
冷热试验是目前常用的检查前庭功能的方法,其结果异常提示内耳病变范围广,波及前庭系统,本研究中冷热试验结果异常和正常患者听力恢复有效率分别为45.19%(47/104)、75.00%(24/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冷热试验异常患者预后不良,与既往的研究结果相符[16]。早期的冷热试验检查可为伴眩晕的单侧全聋型突发性聋患者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本研究中视频头脉冲试验与预后存在相关性,异常者听力恢复有效率显著低于正常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其结果异常是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与Byun等[17]研究结果一致。视频头脉冲试验主要检测高频刺激下半规管的功能状态,其感受器细胞是位于壶腹嵴顶的I型毛细胞,张圣池等[18]研究认为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半规管损伤多发生在低频区的II型毛细胞,随着损伤程度的加重逐渐累及到高频区I型毛细胞。所以视频头脉冲试验结果异常,往往提示着内耳受损严重,预后不良。
总之,伴眩晕的单侧全聋型突发性聋预后与性别、侧别、是否患有伴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无关,与年龄、初诊时间、冷热试验及视频头脉冲试验结果相关,高龄、较长的初诊时间、冷热试验异常、视频头脉冲试验异常提示伴眩晕的单侧全聋型突发性聋患者预后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