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开展各项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立德树人的理念,在教学时间的各个环节中,要将思政教育切实融入到其中,实现教育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具有育人功能,发挥育人作用。高校专业课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积极寻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思政育人元素,将思政教育元素自然的融入到教学内容之中,体现在教学时间的各个环节里,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力量,发挥专业课育人的功能。在高校学习阶段,实现知识体系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同步开展。文章围绕商务日语课程的教学实践,探索课程思政的建设,为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商务日语;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01-0110-04
Abstract: President Xi Jin ping pointed out that we should persist in taking the moral education as the central link, and integra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ces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so as to achieve full education and all-round education. Teachers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fully explore and us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lements and functions contained in each course, integrate into each link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realize the organic un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knowledge system education. This paper takes the Business Japanese course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professional courses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usiness Japanese; course teaching
引言
中共教育部黨组在2017年12月颁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在纲要中,对课程思政及课程育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提出了创建高校系统化育人的长效机制,在积极创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将课程思政作为改革创新的目标,积极挖掘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的交叉点,不断优化课程设置,整合专业教材,加强教学管理,设计生动、立体,具有育人作用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课程思政的作用体现于课堂实践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实现知识体系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同步开展。
高校设置的每一门课程,都包含有育人的功能,教师应该在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教学能力的同时,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各种思政教育元素,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方式,将思政教育潜移默化的融入到日常专业课程的教学之中,实现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一位学生开展全方位的思政育人工作,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高校课程体系。
高校大学生是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场所,也是高素质人才最集中的场所,大学生的价值观以及综合素质水平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力。所以,高校要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利用每一次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来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发挥出专业课程的育人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的同时,重视自身在思想道德方面的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成为素质教育的优秀代表,成为国家未来发展的可靠主力军。
商务日语属于是一门应用型交叉学科,但是这门学科要以日语语言的学习为基础,并将日语语言应用到经济贸易、商务投资等领域之中,为商务活动的更广泛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企业在招聘商务日语人才时,对其职业能力素养给予了高度重视,特别是“学习思考能力”“沟通交际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商务日语教学改革应是结合最新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所做出的教学实践,除了让学生具备较高的语言应用水平和较强的专业素质,还要侧重培养学生在跨文化前提下的沟通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目前,在各大高校中,商务日语课程开展的时间还不是很长,还要在理论方面、教学模式方面、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商务日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在概念界定方面,大多专家学者都认为课程思政是一种课程观,融入在各类课程之间,侧重于思想价值引领。高德毅(2017)认为“课程思政”的关键是在高校改革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都与思政教育进行结合,而不是开设一门新课或者开设一项全新的思政教育活动,课程思政的实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环节来实现思政教育对于大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李如占、张冬冬(2018)强调,首先要对教师的德育意识及德育能力进行强化,然后对思政资源进行挖掘、整合;最后要对教学评价进行完善。国内还有很多专家学者围绕“课程思政”展开了相应的研究,各高校也在不断探索开展好“课程思政”的有效策略。
西方国家并没有“思想政治教育”一词,但在公民教育、道德教育以及学校教育都蕴含着“思想政治教育”,只是词义的表述不尽相同。在美国的高等教育中,非常重视隐性课程的作用,他们积极利用隐性课程来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美国教育领域在塑造隐性课程的价值观时,十分重视课堂教学所发挥的作用。在课程名称上,美国、日本这些国家没有专门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而是将公民道德教育滲透到各项社会实践以及专业课教学中。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大多采用渗透方式、实践方式来开展大学生的思政教育。
关于商务日语教学研究现状,周林娟(2009)指出商务日语是建立在语言学基础上的应用型交叉学科,是指在经贸、投资等商务领域中的语言应用,是开展商务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王琳(2011)针对商务日语课程改革指出商务日语在我国还是一门年轻的课程,需要在理论提升、教学实践以及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不断地研究和探索。李爱文(2011)提出,中国商务日语教育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到目前为止,国内学术界对商务日语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更全面、系统的研究,属于国内日语研究领域的薄弱环节。林伟(2015)认为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充分了解日本文化,了解日语的动态发展,让学生在情境中掌握语言知识的具体应用,掌握交际的技巧,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综上所述,现有的研究为本文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同时也凸现了进行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商务日语专业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让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可拓展现有的商务日语教学研究视野,为高校中开展全过程思政教育提供参考,实现培养实践应用型、综合型、高素质外语人才的目标。
二、商务日语课程的现状与主要问题
(一)重语言学习,轻实践学习
商务日语课程属于高校一门开展时间相对较短的课程,所以,在授课过程中会借鉴传统的日语教学模式,教学的重点就会倾向于日语语言的知识点学习,特别是对日语词汇及日语语法方面的学习,但是这样的商务日语课程和普通日语教学区别不大,很少涉及在商务场合之下的实战训练,无法凸显出商务日语对于商务方面的应用。教师对知识点的讲授往往按部就班,重理论而轻实践,缺乏对商务专业技术技能方面的专业化训练。最终导致学生难以牢固掌握商务日语的基本知识技能,在深入到实际商务领域内进行工作时,无法胜任岗位职责。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日语知识,教师仍然会花费大量的课堂时间为学生详细讲解,致使学生在日语学习过程中过度依赖教师,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得到锻炼。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课程教学内容,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没有得到锻炼。这样的课程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商务日语知识认知不足,实践能力难以提高。导致这些情况存在的理由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受学校教学条件限制。学生在课堂实践中,学习形式单一,主要围绕理论基础知识进行学习,没有充足的实践机会,在为数不多的实践活动中,并没有围绕相关主题开展深入实践,而多是走走形式,所以,日语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弱,普遍缺乏“即战力”,毕业后难以满足商务场合的各项技术技能要求。二是受到教师水平的限制。由于商务日语课程包含商务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这就要求商务日语教师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商务日语行业内的工作经验及背景知识。但是高校绝大部分的日语教师都是日语专业出身,虽然具备扎实的日语语言知识基础,却不具备相关行业背景知识和工作经验。近年来,虽然已有不少高校计划引进双师型教师,但是具备社会商务经验且高学历的商务日语队伍双师型教师极其缺乏。师资环节的薄弱直接影响了商务日语课程的质量。
(二)重理论知识,轻文化素养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文化的反映,语言和文化相辅相成。目前各大高校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听说读写类的基础课程占据了大部分比例,课堂教学中大部分的时间都用于培养日语听、说、读、写、译这些日语语言基本功。日本文化概论、跨文化交际等人文专业课程数量明显不足。商务日语课程中涉及到很多商务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而出身于语言专业的教师们能讲好这些商务专业知识已经倍感压力,很少再考虑如何将文化融入教学过程。这些原因导致日语专业大部分同学认为,学习日语就是扩大词汇量、学好语法等, 普遍没有意识到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文化的重要性甚至高于学习语言理论知识。
学生在开展学习活动时,普遍存在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不同步的问题,很多学生在认真听讲、努力学习的基础上可以获得较好的成绩,但是这个好成绩知识局限于掌握了较多的日语词汇,可以较好的运用日语语法,但是并没有深入学习、了解日本的文化,这就会出现在具体的生活中或工作中无法将自身掌握的日语知识和技能灵活的进行运用的问题。且不少学生学习日本的文化缺乏辩证思维,全盘接受,对于哪些日本文化本身源自中国文化或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而形成既不了解也不关心。在商务日语课程中只注重日语语言理论和商务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既使学生难以适应跨文化交际的需要,也不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辨别能力。
(三)重应试,轻应用
迄今为止,我国外语课程教学中以语法翻译法为主,重视单词和语法的讲解,教师在教学中,会围绕某个语法点有针对性的列举大量例句,来为学生进行分析与讲解,同时讲解例句中使用的单词,然后再为学生布置大量的练习作业,让学生对相关的语法及单词进行加深记忆及运用。在传统的日语学习模式下,教师侧重于语言在知识方面、结构方面的学习与运用,学生可以掌握大量的词汇,形成明确、系统的语法规则,可以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复述、背诵,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及解题能力。此外,在很多日语相关权威测试中,并没有设置口语测试相关的内容,学生通过笔试的方式来完成测试,所以,学生主要通过“刷题”的方式来获得令人满意的成绩,导致学生没有养成外语的思维习惯,日语表达的能力和积极性普遍不高,即使在各类日语考试中获得了优异成绩的同学,同样也十分缺乏日语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这就是教学过程中过于侧重应试、而忽略了语言应用能力培养所产生的不良现状。语言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进行交际,而不只是扩大词汇量, 掌握语法规则和语言知识。如果日语专业学生仅仅视语言学习为考试服务的应试工具, 而非提高日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必定难以满足我国经济、科技等对于外语人才的需求。
三、课程思政融入商务日语课程的实践探索
商务日语是在商务环境中使用的日语,首先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日语这门语言;其次,商务活动的开展需要市场营销知识、国际贸易知识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来支持,所以商务日语具有较高的复合性、应用性,被列入交叉学科的范畴之内。在商务日语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要学习日语相关的词汇、语法,还要学习商务相关知识和技能。高校所培养的商务日语人才必须要兼具专业的日语语言运用能力及商务专业知识,擁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掌握国际商务的基础理论与实务,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商务沟通能力和职场适应能力。商务日语课程在提高学生日语语用能力、增加其对相关商务专业知识理解以及提升在对外交流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同时, 教师应引导学生转变学习外语的观念, 由注重学习语言知识转向以外语为工具学习商务专业知识和异国文化, 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增强其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自信,在学习、面对不同文化的过程中,能够拥有准确的文化辨别能力,确保大学生在面对日本文化、西方文化时,采取辩证态度,自觉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一)文化元素融入专业知识,提高人文素养
在商务日语的教学中,不是单纯的语言的学习和商务专业知识的学习,而是语言·商务·文化三方面的融合。通过加深学生对日本文化和中国文化的理解以及对中日文化异同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人文素养。并且使学生具有中国情怀和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具备对外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基本知识储备和基本能力。例如,商务日语教学中加入中日商务礼仪中的文化因素。中国和日本同属亚洲国家,都享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虽然唐朝时期日本遣唐使将中国文化带回日本,对日本的经济、文化、艺术等众多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也包括对日本人的礼仪产生的影响,但随着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两国人民对礼仪的理解大相径庭。在中日商务谈判中,中国企业的谈判人员普遍呈现出的是热情招呼、大方随意,而日本企业的谈判人员体现的是一丝不苟、细致严谨。中日文化上的差异在商务礼仪和商务谈判方面得到了体现。如果课程中对文化因素方面少有涉及,这就很容易在对日客户交流中不能真实理解对方的意思或触及对方的忌讳,甚至会影响双方的合作。在进行中日商务中,中国企业的成员不仅仅是公司的一员,也是一名中国人,也代表着“中国形象”,在理解了对方文化的基础上,展现自己的得体言行,才能肩负起架起沟通世界桥梁、增进世界对中国文化理解的使命。此外,还可在商务日语教学中加入中日文化元素并对比中日文化差异,从唐朝的文化繁荣、鉴真和尚东渡扶桑,结合中国工艺美术品、茶叶等商品出口的案例, 加强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自信和自觉,提高其对于不同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和思辨能力。
(二)建设线上线下课程思政教育模式
在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过程中,可以通过各大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微课、 慕课等线上课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日语学习资料,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视野,推广课程思政的受众群体。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提前将预习内容、课后习题等相关内容在学习平台上发布出来,同时也可以将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搜集的各种资料及一些拓展阅读材料同步发布到网络学习平台上,实现学习资源的共享,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活动。学生利用课程网络学习平台,根据自己的时间、自己的节奏来开展自主学习活动,也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通过平台向老师提问,还可以在讨论区中与教师和同学展开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被拉近,教师在沟通中了解学生的需求与困难,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除了线上的网络平台课程建设,教师也可以通过线下讨论答疑、布置专题任务的形式,了解学生们对专业知识及思政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补充不足的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通过建设线上、线下课程的联动,可以更好地完善和推进专业课中的思政建设。
(三)提高专业课程教师的思政教育意识
高校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高校教师有责任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引导,教师本身所具有的育人意识及能力对于课程思政开展的效果具有直接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要高度认同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基于此,才能在课堂实践中,将思政内容融入到专业知识中,并准确、高效的传递给学生。所以,教师思政意识的强化以及开展思政课程执教能力的提升,实现“传道”与“授业”的有机统一,是当下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任课教师普遍具备较好的专业素质,在提升专业水平的同时还需要不断提升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自身素养。这不仅需要高校提供有力支持,例如组织专业教师参加线上线下课程思政专题培训,学习其他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建设课程思政教师小组定期交流探讨,积极组织课程思政教学竞赛等,全面提升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品德。此外,高校还可制定相关制度,在考核评定、职称评聘、人才引进等环节将课程思政纳入评价指标体系,以激励专业课教师们更好地参与并开展课程思政。提升教师的思想认识格局,认识日语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中国情怀、国际视野、思想品质、文化意识、人文素养等。帮助学生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定文化自信,在日语课程的日常教学中,实现育人目标。
四、结束语
高校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工作,这是一个系统性很强的工程,将思政教育和商务日语课程进行融合,实现在商务日语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不仅能够在传播价值的过程中,有效的将知识底蕴进行凝聚,还能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对主流价值进行强调与凸显,将隐形教育蕴含于显性教育之中,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润物于无声之中,完成立德树人的目标。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各个专业之间的相互融合,将课程思政的基本内容与精神内核寓于专业教学之中,形成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培养出更多可以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01):43-46.
[2]徐家林.加强思政教育不能仅靠“一节课”[N].解放日报,2016-12-20.
[3]李如占,张冬冬.课程思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J].高教论坛,2018(6):14-16+26.
[4]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03):64-69.
[5]高千惠.“课程思政”视阈下高校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08):28-30.
[6]王录,吴越.文化自信视域下英语专业语言文化类课程思政建设——以《跨文化交际》课程为例[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9,36(03):216-222.
[7]周林娟,潘幼芳.中日商务人才需求与商务日语教学改革[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9(02):118-122.
[8]李爱文.中国商务日语教育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展望[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1(04):7-13.
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商务日语》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湘教通[2019]291号序号:945)
作者简介:赖军芳(1982-),女,汉族,湖南长沙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商务日语教学和中日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