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桂平
摘要 以不同来源的杏鲍菇菌渣为原料栽培草菇,比较其菌丝生长情况、满床时间、现蕾时间、采收时间、蛋形期子实体的形态特征以及产量,同时检测供试配方的矿质元素,重金属Pb、Cd、As、Hg、Cr等含量,研究其对草菇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不同来源的杏鲍菇菌渣栽培草菇,尽管配方的辅料、发酵处理方法、出菇管理等处理措施相同,但最终的草菇农艺性状、营养品质、矿质元素含量等均存在一定差异。杏鲍菇菌渣用于栽培草菇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效益,但需注意不同来源杏鲍菇中的玉米芯含量对草菇栽培的影响。
关键词 杏鲍菇菌渣;草菇;配方;品质;重金属
中图分类号 S646.1+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10-0050-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10.01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Experiment on Cultivating Volvariella volvacea with Different Pleurotus eryngii Residue
HUANG Gui-ping (Changtai County Agricultural and Rural Bureau,Changtai,Fujian 363005)
Abstract Differen Pleurotus eryngii residues were used as raw materials to cultivate Volvariella volvacea,its mycelial growth,bed-full time,budding time,harvest time,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yield were compared,and the content of mineral elements in the formula,heavy metals such as Pb,Cd,As,Hg,Cr were detected to study its influence on the production of Volvariella volvace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sing differen Pleurotus eryngii residues to cultivate Volvariella volvacea,its cultivation performance was different,although the formulas auxiliary materials,fermentation treatment methods,and fruiting management were the same. Pleurotus eryngii residue could be used to cultivate Volvariella volvacea to obtain higher yields and benefits,however,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influence of corncob content in Pleurotus eryngii from different sources on the cultivation of Volvariella volvacea.
Key words Pleurotus eryngii residues;Volvariella volvacea;Formula;Quality;Heavy metal
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 (Bull.ex Fr.) Sing.),又名蘭花菇、中国菇等,是一种热带和亚热带广泛栽培的高温型食用菌[1]。分类学上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无隔担子,伞菌目,鹅膏菌科,草菇属[2-3]。草菇人工栽培在200多年前由广东省南华寺僧人所创,由于其肉质鲜美,口感脆嫩,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喜爱,也是僧人重要的蛋白质来源。目前栽培的菇类大部分为中低温品种,而草菇属于少有的高温菌类,在夏季出菇,可以较好地弥补高温季节市场上食用菌品种短缺的问题[4]。漳州是草菇的传统栽培主产区[5]。近年来随着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及其菌渣废料日益增多,草菇种植技术的发展以及对环保的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食用菌菌渣用于草菇栽培,如海鲜菇菌渣[6]、金针菇菌渣[7]、杏鲍菇菌渣[8-10]等。但目前尚未见关于不同来源杏鲍菇菌渣栽培草菇时对其农艺性状、产量以及营养品质、矿质元素、重金属等的影响。笔者以不同来源的杏鲍菇菌渣为原料栽培草菇,研究其对草菇生产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菌株 V9715,漳州当地生产用菌株。
1.2 试验原料 杏鲍菇菌渣由漳州本地2家工厂化杏鲍菇企业提供,A厂杏鲍菇栽培料配方:玉米芯16.4%、甘蔗渣16.4%、杂木屑32.8%、麸皮16.4%、豆粕8.2%、玉米粉8.2%、石灰0.8%、轻质碳酸钙0.8%,该厂菌渣称之为菌渣A;B厂杏鲍菇栽培料配方:玉米芯34.5%、甘蔗渣12.3%、杂木屑22.2%、麸皮15.0%、豆粕7.5%、玉米粉7.5%、石灰0.5%、轻质碳酸钙0.5%,该厂菌渣称之为菌渣B。
过磷酸钙、轻质碳酸钙等辅料购自当地饲料市场,材料新鲜。
1.3 培养料配方 培养料配方1:菌渣A 97.0%+过磷酸钙1.5%+轻质碳酸钙1.5%。培养料配方2:菌渣B 97.0%+过磷酸钙1.5%+轻质碳酸钙1.5%。
1.4 培养料处理及栽培管理 出菇试验采用漳州当地传统的室内层架栽培。
不同处理原料分堆堆制。新鲜杏鲍菇菌渣原料拉到基地后,少量多次淋水,菌渣淋透水后停水1 d。按照培养料配方,将各原料搅拌均匀,建堆,堆高1.2~1.4 m,长宽依场地而定。间隔3~4 d翻堆一次(料堆表面以下30 cm处的料温至少应达56 ℃以上),翻堆3~4次,在室外前后堆积发酵约12 d。一次发酵结束后调节含水量至70%以上,进菇房2次发酵,发酵结束后,湿度要求在66%~68%,待料温降至32 ℃左右时开始播种。播种后空间温度控制在30 ℃以下,料温30~35 ℃,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70%左右,出菇阶段料温控制在32~35 ℃,空间相对湿度控制在80%~95%。一般播种11 d 后开始出菇。
1.5 测定项目与方法 观察各处理的料温、菌丝长势、满床时间、现原基时间、采收时间、子实体耐存程度、单朵重,分别记录各处理及各床架的产量。并委托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檢测中心(漳州)分中心对各个处理草菇子实体的营养品质、矿质元素、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具体测定方法见文献[11-25]。
1.6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Excel 7.0和DPS v7.0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Duncans新复极差测验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配方处理对草菇农艺性状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利用不同来源的杏鲍菇菌渣栽培草菇,尽管辅料和处理方法相同,但最终的草菇农艺性状表现一定差异。配方1播种后料温较稳定,菌丝长势较好,菌丝较密,银灰色,长势强壮,吃料均匀有力,生长速度适中,满床时间为9.37 d。配方2播种后料温相对较高,菌丝稀疏,长势较弱,偏灰白色,菌丝生长速度稍快,满床时间为9.12 d。方差分析结果表明,2个配方的满床时间无显著差异。现原基时间相差1 d,存在显著差异。采收时间为配方2﹥配方1,2个配方相差1.1 d,存在显著差异。蛋形期子实体采收后,配方1的破膜时间较配方2延迟2 d,2个配方菌盖破膜时间存在显著差异。观察发现,料温较高,菌丝生长快,但长势较差,偏稀疏,子实体较不耐存放。配方1菇体颜色为鼠灰色,菇基部黑色,黑白较分明。配方2的菇体颜色偏浅。配方1单朵重平均为28.2 g,配方2为25.42 g,方差分析结果表明,2个配方的平均单朵重存在显著差异。
2.2 各配方处理对草菇产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2个配方第一潮产量无显著差异,配方2比配方1的产量稍高0.25 kg/m2;第二、三潮产量存在一定差异,配方2后期表现较差,单产明显低于配方1;从前三潮产量表现看,配方1单产为7.95 kg/m2,较配方2高1.07 kg/hm2,2个配方在单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分析认为配方2料温较不稳定,温度相对较高,尽管菌丝生长较快,但相对高温对菌丝存在不利影响,导致草菇菌丝处于“亚健康”状态,第一潮出菇较早,菇质偏差,且后期乏力,第二、三潮出菇少。
2.3 各配方处理对草菇营养品质与矿质元素的影响
食用菌是铁、钾、磷、镁、锰、锌、钙等多种矿质元素的重要来源[26],这些矿质元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元素[27]。由表3可知,以不同杏鲍菇厂的菌渣为原料栽培出的草菇,营养品质和矿质元素含量存在较大差异。配方2的蛋白质含量为3.1%,较配方1提高24%;配方2的铜、钾、锰、镁、钙含量较高,与配方1相比提高了292.3%~9.6%;配方1的脂肪含量为0.11%,较配方2提高了22.2%;配方1的锌、铁含量分别为23.9、36.0 mg/kg,较配方2分别提高了241.4%、29.0%。
2.4 各处理对草菇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重金属是生物难以降解的物质,较易分解,而是长期残留于环境中,一旦进入人体,也不会在体内发生分解和变化,过量的重金属进入人体将会造成不可估测的伤害,因此国家对食品中重金属含量有严格的标准。按照相关检测标准,配方1未检出重金属铅、镉、总汞、总砷、铬,配方2检出镉含量为0.003 8 mg/kg,超标26.7%,其他重金属如铅、总汞、总砷、铬均未检出(表4)。
3 结论与讨论
该试验结果表明,利用不同来源的杏鲍菇菌渣栽培草菇,尽管配方的辅料、发酵处理方法、出菇管理等处理措施相同,但最终的草菇农艺性状、营养品质、矿质元素含量等均存在一定差异。配方1播种后料温较稳定,菌丝长势较好,菌丝较密,银灰色,长势强壮,吃料均匀有力,生长速度适中,满床时间为9.37 d;蛋形期子实体采收后,配方1的破膜时间较配方2延迟2 d;配方1菇体颜色为鼠灰色,菇基部黑色,黑白较分明,单朵菇重平均为28.2 g,与配方2存在显著差异;配方1单产为7.95 kg/m2,较配方2增产15.5%,存在显著差异。分析认为配方2料温较不稳定,温度相对较高,尽管菌丝生长较快,但相对高温对菌丝存在不利影响,导致草菇菌丝处于“亚健康”状态,第一潮出菇较早,菇质偏差,且后期乏力,第二、三潮出菇少,因此总产量较低。配方2的蛋白质含量为3.1%,较配方1提高24%;配方2的铜、钾、锰、镁、钙含量较高,与配方1相比提高了292.3%~9.6%;但配方1的锌、铁含量分别为23.9、36.0 mg/kg,较配方2分别提高了241.4%、29.0%。
综上所述,不同杏鲍菇工厂的栽培料配方有差异,其中玉米芯含量不同,事实上不同工厂的杏鲍菇菌渣不同,其营养物质含量、物理结构与化学性质都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尽管都是利用杏鲍菇菌渣栽培草菇,若来源不同,尽管管理方法相同,其栽培结果可能会存在较大差异,草菇的矿质元素与重金属含量也会有一定区别。该研究结果表明,杏鲍菇菌渣中不同玉米芯含量对草菇栽培时的料温影响较大,对后续的栽培管理和出菇影响不容忽视,需要引起重视。
该研究虽然取得较好的试验效果,但仍有不少方面有待深入研究,如有必要选择更多杏鲍菇厂的菌渣作为草菇栽培原料,尤其是不同玉米芯含量,以明确其含量对草菇栽培的影响,指导草菇生产;有必要系统检测、分析不同杏鲍菇厂菌渣的营养成分、矿质元素、重金属含量,研究其与草菇品质的关系,探究其转化规律;该研究菌渣来源杏鲍菇厂的木屑、甘蔗渣等原料来源基本相同,初步认为,不同杏鲍菇菌渣栽培草菇时的营养品质、矿质元素含量、重金属含量有差异,可能与玉米芯含量存在一定关联,但具体关联如何未知;必要筛选出与杏鲍菇废料栽培相适应的草菇新品种等,进一步提高其生物转化率和产品品质,这些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黄毅.食用菌栽培(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张树庭.草菇[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75.
[3] 吕贝贝,于海龙,祝子坪,等.草菇耐低温突变菌株Vtlt-1和原始菌株V23转录组差异的研究[J].菌物学报,2015,34(6):1143-1152.
[4] 王伟科.草菇高产菌株筛选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4.
[5] 柯丽娜,张金文,张志鸿,等.草菇品种对比试验初报[J].中国食用菌,2013,32(1):17-21,24.
[6] 袁滨,柯丽娜,林秀芳.海鲜菇废料熟料袋栽双孢蘑菇试验[J].福建农业科技,2016(3):9-11.
[7] 何燕萍.利用金针菇、杏鲍菇废菌渣栽培草菇试验[J].蔬菜,2010(12):42-43.
[8] 范育明,焦敏,张立伟,等.利用杏鲍菇菌渣为基质的草菇工厂化周年栽培关键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7,33(8):172-174.
[9] 张志鸿,张金文,柯丽娜,等.杏鲍菇菌渣栽培草菇技术[J].食药用菌,2011,19(03):43-44.
[10] 赵光辉,林原,陈剑,等.食用菌菌渣栽培草菇试验[J].福建农业科技,2015(01):15-17.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GB 5009.4—2016[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GB 5009.5—2016[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脂肪的测定:GB 5009.6—2016[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膳食纤维的测定:GB 5009.88—2014[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锌的测定:GB 5009.14—2017[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
[16] 中華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 5009.11—2014[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铅的测定:GB 5009.12—2017[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镉的测定:GB 5009.15—2014[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铬的测定:GB 5009.123—2014[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5.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GB 5009.17—2014[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铁的测定:GB 5009.90—2016[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钾、钠的测定:GB 5009.91—2017[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钙的测定:GB 5009.92—2016[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
[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镁的测定:GB 5009.241—2017[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
[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锰的测定:GB/T 5009.242—2017[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
[26] 张金颖,金日光,田野,等.食用菌微量元素含量分布的分析[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6,32(11):139-141.
[27] 傅永怀.微量元素与临床[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21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