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平 罗琼 熊兆胜男 柯贤忠
摘 要:建立健全“三全育人”机制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时代新要求,是高等院校实现转型发展的客观要求。全员育人既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举措,又是全面深化高校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环节。在学校二级学院建立“学生院长”自主管理育人模式,充分吸纳学生参与学院建设与管理,有助于增强高校“三自”育人实效,从而推进高校二级学院民主科学管理和效能提升。
关键词:全员育人;自主管理;学生院长;育人模式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14-0141-04
Abstract: To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mechanism of "three-integrity education" is the fundamental requirement of implementing the moral education, the new requirement of the era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grow into talents, and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It is not only the necessary measure to carry out quality education, but also the core link to deepen the refor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student dean" independent management education mode in the secondary colleges of the university and the full absorption of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the colleg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will help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ree self" education, thus promoting the democratic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and efficiency improvement of the secondary colleges of the university.
Keywords: full staff education; independent management; student dean; education mode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工作要求。“全员育人”是指高校本身、社会、家庭以及学生本人等组成全方位的育人系统。高校的“全员育人”工作是一个双向互动性的教育过程,需要受教育者的配合,而当下的学生对高校的教育工作者的认同感较低,对教育活动的兴趣度缺失,有时甚至出现抵触心理,这是制约高校“全员育人”的主观因素。新形势下,高校深入贯彻落实全员育人理念,如何有效坚持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探索全员育人理念下的学生自主管理育人可行性路径,既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必要举措,又是全面深化高校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环节。探索并构建全员育人理念下高校学生自主管理育人模式是当前高校学生管理研究新课题,具有广泛的研究和实践示范作用。
一、全员育人理念下的高校学生自主管理育人模式构建
学校培养学生不仅需要拓宽学生的知识储备,更需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表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的教育”,高校培养的是具有独立思考以及独立行动的人,“他治”只是一个手段、一种方法,而不是最终目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有必要改进以往传统管理方式,从过去“他治”的学生管理模式,转向以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管理为常态的“自治”管理模式。“学生院长”便是基于鼓励学生自治而生的育人实践探索。
具体来讲,“学生院长”自主管理就是秉承“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聚焦“学生思政”品牌,围绕学生工作中“学生成长航线、学风建设长线、安全稳定底线”这三大主线,牢牢把握学生学业生涯的适应、成长、发展和成熟“四个阶段”,搭建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评价的“五自”教育平臺,充分发挥学生主人翁意识,自主参与建设管理、师生良性互动、学院与学生协调发展的教育管理服务育人模式,是学院推动学生社团改革创新、强化民主科学管理、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创新举措。
二、全员育人理念下的高校学生自主管理育人模式构建意义
“学生院长”自主管理模式的建立就是通过教育引
导和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吸纳学生全面参与学院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榜样示范引领作用,畅通学院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反馈机制,实现学院与学生协调发展。其意义主要体现在:
(一)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高校学生骨干参与学生管理,是学生思想引导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良好途径。为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大量的理论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必须以科学理论知识为指导,积极广泛地参与各种实践锻炼。“学生院长”作为学院学生骨干中的一员,通过“学生院长”岗位得以施展自己的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同时兼有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两种角色,这种经历不仅给这些“学生院长”及其团队成员带来了莫大的荣耀,更激发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切实增强了把工作做好的信心和决心。
(二)架设师生信息沟通的高速桥梁
“学生院长”及其团队成员来自于学生,通过深入了解身边同学的思想动态,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群体中发生的各种问题,排除在学生群体中的不稳定因素,并利用自己的特殊岗位优势对具有共性的问题及时向学院进行反馈沟通。“学生院长”来自学生,最为了解学生,也最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由他们完成的信息反馈工作往往会收到更好的工作效果,为学院的大局稳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搭建创新实践育人的新平台
通过参与学院中心实验室管理、学生创新创业、教风学风信息收集反馈学生安全教育与督察等工作,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使命和担当意识,引导他们将自己梦想的实现与学院发展目标的实现相串联;通过专业的指导,使“学生院长”及团队成员在现实的履职过程中能夠科学分析形势,寻找到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提升自身的眼界与境界;通过培训和实践,提高他们的自我规划、实践与创新能力,将创新思维与学生的自我管理相融合;通过学习、交流与研讨,增强学院与学生之间上传下达的重要桥梁与纽带,促进“学生院长”及团队成员服务能力的提升。
(四)体现“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
学生通过“学生院长”岗位成为学院发展和建设的真正参与者,积极参与督查服务和信息反馈,为学院建设发展献计献策,学生对学院的良好建议通过“学生院长”这个渠道得到及时反映,促使学院管理层能够更为真切地了解到学生需求,心系学生所想,在制定政策时能够更多的“以生为本”站在学生角度考虑。传统的学生信息反馈只是学生作为学校的被管理者向学校反映情况,而“学生院长”模式则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有了“学生院长”好比有了“传声器”,学生能够更加方便、直接地表达对学院发展和建设的想法和建议。在学院创造的良好条件之下,“学生院长”及其团队自己制定章程、自主招聘团队成员、自主组织活动,定期向学院领导汇报工作,定期参加院长有约、党政联席会等学院会议及活动,极大地发挥“学生院长”及其团队作为学生组织的自治能力,真正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的。
三、全员育人理念下的高校学生自主管理育人模式的运行机制
“学生院长”学生自主管理育人模式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背景下的学生主体地位得以凸显的标志。“学生院长”通过参与学院相关事务管理、搜集并反馈广大同学对学院建设发展的意见,搭建了学院领导和学生之间更加直接、畅通、高效的沟通渠道。“学生院长”学生自主管理育人模式的运行机制如下:
(1)建章立制。根据学院在教风学风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实验室安全管理、学生文明宿舍创建等方面的特点和实际,分别建立相应的“学生院长”管理办法,明确工作职责与权限、选拔条件、选聘程序、日常工作机制、考核与监督机制等内容。(2)选拔成员。“学生院长”管理团队组建,由学院院长直接负责,学生工作办公室协助。选拔前在学院学生中进行广泛宣传,让学生充分了解“学生院长”制度的意义和要求,经过报名、资格审查、笔试和面试,公开选拔4名“学生院长”,分别负责教风学风、实验室管理等4项具体事务,经全院公示后由院长亲自聘任。“学生院长”管理团队成员选拔由“学生院长”、各团队指导教师、学生工作办公室协作完成。(3)岗前培训。每届“学生院长”及团队成员上任前的培训和工作期间的指导均由学工办和团队指导教师负责。培训具体包括:学院的基本情况与规章制度、工作内容与目标、工作技能与方法等。(4)开展工作。按照设置的4个“学生院长”岗位,分别负责学院学风教风建设、实验室管理、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文明宿舍创建等方面的工作,通过参与管理和调查研究,定期向院长或通过学院党政联席会,反馈相关问题、传达学院相关要求。(5)反馈优化。院长或学院党政联席会对学生提交的问题进行研究,可以解决的问题由有关部门限期改进,由于条件限制暂时无法改进的,由院长或相关部门在问题提出后做出合理解释。(6)专项激励。学院定期对“学生院长”及团队的工作给予考核和评价,每学年进行专项表彰,他们的工作列入社会实践活动,并优先推荐参与学校和学院各类评先评优。(见图1)
四、全员育人理念下的高校学生自主管理育人模式的工作机制
“学生院长”模式,赋予了学生主动参与学院事务管理的权利,学生通过在学院教风学风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实验室管理、学生文明宿舍创建4个岗位的工作,参与学院政策制度的制定与落实、学生现实困难与诉求的反馈、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育人模式以及学生合法权益的维护等。“学生院长”学生自主管理的工作机制如下:
(1)参与管理。发扬主人翁精神,积极参与学院建设与管理。如实验室管理“学生院长”团队,每天定期巡查学院教学、公共实验室以及负责教学公共实验室卫生等,参与学院实验室管理;教风学风“学生院长”团队通过课堂考勤核查、监考巡查、学风教风调查、组织学霸课堂等,参与学院学风教风建设与督察;创新创业“学生院长”团队通过各种创新创业竞赛团队组建、创新项目申报与指导、赛事模拟与培训等提升学院创新创业工作等。
(2)收集意见。了解、掌握学院学生思想动态,认真听取广大同学的意见建议;积极向学院领导反映学生对学院发展、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的诉求。如文明宿舍创建“学生院长”团队定期搜集同学们对宿舍文化环境、相关设施维修、宿舍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教风学风“学生院长”团队搜集同学们对任课老师的评价等问题。
(3)开展调研。每学期结合学院重点工作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拟定调研提纲开展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如创新创业“学生院长”团队针对学院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开展的调研;教风学风“学生院长”团队针对学生课堂表现与课堂纪律开展的调研;
文明宿舍创建“学生院长”团队针对宿舍晚归开展的调研等。
(4)政策宣传。积极向全院同学宣传、解释学院相关规章制度,及时反馈同学们有关问题的诉求等。
(5)培训交流。定期开展工作和业务能力培训,各
“学生院长”团队间不定期组织安排各种学习交流活动。
(6)研讨与监督。列席学院党政联席会,组织召开“院长有约”等面对面交流会,代表学生参与学院有关制度、政策的调研、起草和修订工作,监督有关政策、制度的实施情况。
在实际工作中,“学生院长”及团队成员把自己定位为联络员、宣传员、服务员和管理员。作为联络员,架起学生与学院领导之间的桥梁,让学院领导更好地把握学生动态,同时也方便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与建议及時反馈给学院领导。作为宣传员,“学生院长”及团队成员,深入学生群体,做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站在学生的角度,在学生中树立一批以身作则的榜样,让学生真正理解学校的育人理念。作为服务员,就学生宿舍维修、实验平台建设、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任课教师教风等涉及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问题予以收集总结,以最快的速度反映至学院,并跟进学院的解决。作为管理员,参与学院相关管理制度与政策制定,参与实验室管理、学生宿舍自律等,培养学生自觉参与学校管理的民主意识和民主决策能力,培养学生对学院的责任担当,激发了学生的主体创造力,实现了学院学生主体中心化的建构。
作为学生自主管理和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新模式,“学生院长”制度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和育人价值。“学生院长”团队成员从学生中来,他们更懂得自己和身边的同学诉求,能够成为学生为学院工作建言献策的“扬声器”;学生的身份与朋辈的力量让“学生院长”比学院老师拥有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能够成为学院政策有力的“快速路”;将“学生院长”纳入学院工作队伍,使学院教学责任与管理服务协同联动,激发学生“主人翁”意识。
“学生院长”自主管理育人模式能够全面了解学生
需求,鼓舞和激励学生发挥主人翁精神,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院各项事业的管理和建设,提升了学生的主动担当与责任意识,激发了学生的主体创造力,增强了人才培养内涵,提升了学校办学和管理水平,实现了高校学生主体中心化的建构。作为学生自主管理和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新模式,在国内高校具有普遍的可操作性以及可推广性。
参考文献:
[1]李浩野,胡琳,李林娇.高校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途径探究——以“学生校长助理”模式为例[J].长江丛刊,2018(24):203.
[2]潘涛.高校学生校长助理履职现状与路径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33(11):34-36.
[3]张丽芳.高校学生校长助理制度实践与思考——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8,20(5):26-29.
[4]刘琪.高校学生校长助理制度探究——基于四所高校的实证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6):25-27.
[5]李艳萍.构建高校学生校长助理制度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2(13):131-132.
[6]龙跃,李智慧,张山,等.学生院长助理制度——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3):80-82.
[7]徐剑.高校学生干部自主管理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13,27(4):137-139.
[8]吕利珊.高校学生社团实现自主管理的模式及机制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9,17(3):81-84.
[9]吴曼曼.自主管理体系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创新研究[J].学理论,2013(15):328-329.
[10]刘东燕.构建全员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J].中国高等教育,2018(5):42-43.
[11]李莹,徐原.高校学生自主管理中的主体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16(23):50-52.
[12]苗青.“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德育机制的实践探索[J].河南教育(高教),2018(4):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