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莉
【教学目标】
1.探究简·爱、保尔、祥子或成长、或毁灭的内因和外因。
2.比较阅读,分析简·爱、保尔与祥子在他人影响和自我救赎中的异同。
【教学设想】
受群文阅读的启发,我想名著也可以聚焦同一议题,将学生读过的多部名著进行整合,带领学生进行小专题探究,探究名著中的共性与个性问题。
出于这种目的,我的教学设计力求做到三点。第一,突破单部局限。定篇为《简·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三部小说,定点为共性话题——主人公在苦难中的成长之路。这三部小说简·爱、保尔、祥子都在苦难中遭遇种种,但结果是简·爱、保尔成为最好的自己,而祥子却在成长中毁灭,变成末路鬼。定篇定点之后,我设计了三个活动,先用活动一“梳理主人公的‘变形记”,厘清主人公的成长或前后变化。第二,重构名著内容。人的因素是一个大的话题,颇为复杂,需要进行细化。于是我将三部名著进行整合,分为他人和自我两个阵营来探究,用活动二“寻找‘天使的‘礼物”,来探究他人在主人公成长中所起的作用。第三,进行思辨训练。让学生通过活动三“探究自我的拯救”来分析简·爱、保尔、祥子三个主人公在各自心理历程中自救的成与败,聚焦到内因上来。最后归纳小结。
【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一 梳理主人公的“变形记”
※任务与意图
回顾情节,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简·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三部小说主人公的成长经历或变化。
※过程与方法
1.看图片回忆名著情节,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主人公的成长或变化。
2.小结:成长与毁灭,这是一个问题,简·爱、保尔在苦难中成长,祥子在苦难中毁灭,由人变成“鬼”。
教学活动二 寻找“天使”的“礼物”
※任务与意图
通过寻找“谁是最重要的人”的游戏,探究他人在主人公成长中的积极作用,通过辩论“谁是祥子的‘天使”,比较简·爱、保尔成长的他助因素与祥子人生经历中的他助因素的异同。
※过程与方法
1.回憶主人公身边的一些人物。通过希沃游戏——归类,学生将人物卡片放入对应的名著。
2.游戏:谁是最重要的人
小组讨论:根据主人公身边的人对主人公影响的程度,从刚才希沃游戏中的6个人名中依次划掉5个,只保留你认为不可或缺的一个人。并说明理由。
1、2小组——简·爱,3、4小组——保尔,5、6小组——祥子。
小组代表发言,其他成员补充。
3.以《简·爱》为例,朗读片段,分析:海伦·彭斯给简·爱带来了什么?
(1)“最能克服仇恨的并不是暴力,最有把握治好创伤的也不是报复。”
“你们的仇敌要爱他,诅咒你们的要为他祝福,恨你们、凌辱你们的要待他好。”
“如果你尽量去忘掉她的严厉,和因此引起来的愤激情绪,你不是会过得更快活一些么?我觉得生命太短促了,不值得把它花费在怀恨和记仇上。……”——P55《第六章》
明确:在海伦与简·爱相识的四个月里,她教会简·爱与人为善、爱敌人、容忍不公、勤奋好学。海伦的教诲和身体力行为简·爱的灵魂注入了宽恕、克己、冷静、坚强、博爱。具有真、善、美的高贵灵魂。
(2) 通过简·爱的变化验证海伦·彭斯对简·爱性格的影响。
简·爱离开舅妈家的时候,在门口说:
“我恨你,我恨有关你的一切。我长大以后永远不会回来看你,只要我活着就永远不会叫你舅妈。”
简·爱回到盖茨黑德府见病危的舅妈,她说:
“我曾带着满腔怨恨离开这个妇人,如今重新回到她身边来时,却只有一种对她所受巨大痛苦的怜悯之情,以及忘掉和宽恕她种种伤害的强烈渴望,——心只希望彼此和解,握手言欢。”
分析简·爱对舅妈前后态度发生了变化,这说明简·爱的性格发生了什么变化?
明确:从充满仇恨、愤怒和冲动变成以德报怨、理性、宽容。海伦的人生哲学对简·爱的一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就了简·爱的性格和人格。
4.其他人对主人公的影响。如谭波尔带给简·爱知识与智慧,圣约翰救助落难的简·爱;达雅对瘫痪的保尔不离不弃。这些人都是他们生命中的“天使”。
5.小结:简·爱和保尔的共性:幸遇“天使”。或遇人生导师,或得朋友相助,或获亲人支持,成就性格和人格,帮其开启新的大门,助其渡过危机难关。
6.辩论:谁是祥子的“天使”?学生辩论,自由发言。
结论:曹先生、高妈、小福子于祥子,与海伦于简·爱、朱赫来于保尔不同。曹先生虽是一个思想进步的人,为人宽容,为祥子提供了工作机会,但是曹先生只是视祥子为拉包月的车夫,思想不能完全进步,无法真正影响祥子。高妈教祥子为人处世要圆滑,告知祥子如何放高利贷,但她是一个独自维生的寡妇,也生活在社会底层,改变不了来自农村保守、自愿存钱的祥子。小福子是祥子的救命稻草,与祥子相互安慰,和祥子一样生活艰难的小福子虽要强,但更早放弃对生活的努力,无法积极地影响祥子。这些人都没有成为祥子的“天使”。
教学活动三 探究自我的拯救
※任务与意图
聚焦内因,分析简·爱、保尔、祥子三个主人公在各自心理历程中自救的成与败,探究深层原因。
※过程与方法
1.提出问题:三部小说,其中两部的主人公简·爱、保尔能在苦难中得以成长,唯独祥子走向了毁灭,仅仅是因为他身边缺少“天使”吗?得人相助是幸运,没有人相助,就要靠自己。请同学们探究自身因素在个人命运中所起的作用。
(1)读片段,回答问题。
当简·爱得知罗切斯特有妻子时,她决定出走,此时她的内心是这样的:
我所想到的则是凄凉的出走和无家可归的流离,同时,唉!我心痛难忍地想到了我所抛下的一切。我无法自制。……唉,担心他会自暴自弃,还远比担心我自己更厉害得多,这种心情正在竭力驱使我这样做!……可我呢?在我饱受内心痛苦和疯狂地坚持原则之中,我隐隐地对自己感到厌恶。我从自命正确,甚至从自尊自重中,丝毫也得不到什么安慰。我损害了——伤害了——离弃了我的主人。我在我自己的眼里看来都觉得可恨。可我还是不能回去,一步也不能后退。……我一边痛哭一边走着我凄凉孤单的路,我很快、很快地走着,就像个神志错乱的人似的。一种虚弱感从内心开始,渐渐扩展到四肢,控制了我的全身,我跌倒了。我躺在地上好几分钟,把脸紧紧扑在潮湿的草皮上。我有点害怕——也可说是有点希望——我就此死去。但我还是很快就爬了起来,先是用两手两膝往前爬着,然后又重新双脚着地站了起来,——跟先前一样坚决而急切地朝着大路走去。
——P292《简·爱》第28章
探究:简·爱宁可出走也不卑微地接受有妇之夫,靠什么走出了感情的困局?
明确:即使内心挣扎,前途未知,簡·爱在爱情面前也决不卑微,简·爱的自尊自强,拯救了自我。
(2)当保尔疾病缠身,几乎丧失战斗和生活能力时:
为什么还要活着呢?在现在和在凄凉的将来,他将怎样才能证明自己生活得有价值呢?用什么来充实这生活呢?光是吃喝和呼吸吗?只作一个无用的旁观者,看着同志们在战斗中向前猛进吗?成为队伍的累赘吗?他应不应该毁掉这个背叛了他的肉体呢?朝心口打一枪——一切难题都解决了!……
他的手在口袋里摸着勃朗宁的光滑枪身,指头习惯地握住了枪柄。他慢慢地抽出手枪来,大声对自己说:“谁能想到你会有今天哪?”
枪口轻蔑地对着他的眼睛。他把手枪放在膝上,狠狠地骂着说:“朋友,这是假英雄!任何一个笨蛋都会随时杀死自己!这是最怯懦也是最容易的出路。活着有了困难——就自杀。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你已经尽了一切力量来设法冲出这个铁环吗?难道你已经忘记了在诺沃格勒-沃伦斯基附近一天作过十七次的冲锋,而终于排除一切困难攻克了那个城市吗?把手枪藏起来,永远不要让别人知道你有过这种念头。即使生活到了实在是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活下去,使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
——P306《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二部第8章
探究:保尔打消了自杀的念头,依靠的是什么?
明确:保尔绝望、苦恼、挣扎,甚至想自杀,但保尔坚定的信念让他打消了念头,自己拯救了自己。
(3)推送链接给学生,学生通过平板查找名家对《骆驼祥子》的点评。结合名家点评,小组合作探究:祥子在堕落的过程中还有自我拯救,但是他为什么没有完成自我的救赎?
《骆驼祥子》就是写城市贫民悲剧命运的代表作,这部小说在老舍全部创作中是一座高峰。通常认为这部小说的成功在于其真实地反映了旧中国城市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揭示了一个破产了的农民如何市民化,又如何被社会抛入流氓无产者行列的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所经历的精神毁灭的悲剧。就作品描写的生活情状及主要人物的典型性而言,这部作品的确有助于人们认识二三十年代中国城市社会的黑暗图景。然而如果更进一步探究,会发现这部小说还有更深入的意蕴,那就是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思考。这部作品所写的,主要是一个来自农村的纯朴的农民与现实城市文明相对立所产生的道德堕落与心灵腐蚀的故事。
——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老舍在祥子所代表的下层城市贫民身上所发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个人奋斗道路破灭以后的苟且忍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国民性格中的某些弱点。
——钱理群
选段1:可以投奔的,可依靠的人,在他心中,只有两个。打算努力自强,他得去找这两个——小福子与曹先生。曹先生是“圣人”,必能原谅他,帮助他,给他出个好主意。顺着曹先生的主意去作事,而后再有小福子的帮助;他打外,她打内,必能成功,必能成功,这是无可疑的!
——P168《骆驼祥子》第22章
选段2:他根本不想上曹宅去了。一上曹宅,他就得要强,要强有什么用呢?就这么大咧咧的瞎混吧:没饭吃呢,就把车拉出去;够吃一天的呢,就歇一天,明天再说明天的。这不但是个办法,而且是唯一的办法。攒钱,买车,都给别人预备着来抢,何苦呢?何不得乐且乐呢?
—— P175《骆驼祥子》第23章
选段3: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里去,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他停止住思想,所以就是杀了人,他也不负什么责任。他不再有希望,就那么迷迷忽忽地往下坠,坠入那无底的深坑。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因为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了去。他只剩下那个高大的肉架子,等着溃烂,预备着到乱死岗子去。
——P177《骆驼祥子》第23章
小组展示,平板拍照上传,分享。
明确:选段1——寄希望于他人;选段2——认知的局限;选段3——精神世界的崩塌。可见祥子无法完成自我的救赎与其性格、认知、能力有着莫大的关系。
【教学总结】
1.小结并板书:人,一撇一捺,一撇是他人,一捺是自己,顶天立地。简·爱、保尔幸遇“天使”,“天使”的“礼物”给予他们健全人格,指引方向,鼓励扶持的力量。他助有积极的影响力,但毕竟是外因,人要完成自我的救赎最终还是由内因来决定,如果祥子突破认知,提升能力,丰富精神世界,他是否也能像简·爱和保尔一样从苦难中泅渡出来。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
2.名言共勉
对于困苦,我们的态度: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天生的人,善恶杂糅,还需锻炼出纯正的品色来,才有价值。”——杨绛
对于人生,我们的态度:
人虽然渺小,人生虽然短促,但是人能学,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贵在人自身。——杨绛
【作业设计】
“可以投奔的,可依靠的人,在他心中,只有兩个。打算努力自强,他得去找这两个——小福子与曹先生。曹先生是“圣人”,必能原谅他,帮助他,给他出个好主意。顺着曹先生的主意去作事,而后再有小福子的帮助;他打外,她打内,必能成功,必能成功,这是无可疑的!”……
从此段内容开始,续写小说结局,要求为祥子注入自我救赎的力量,改写祥子的命运。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名著难教,多部名著整合难度更大。为了突破这一局限,有效地进行名著阅读复习,我尝试聚焦一点,通过“解密‘变形记之成败皆由人”这一专题研究,用游戏化、合作化、辩论等方式来探究“人”的因素在简·爱、保尔和祥子人生中的作用,以及通过比较阅读,分析简·爱、保尔与祥子在他助和自我救赎中的异同,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回顾这一节课,有遗憾也有小小的收获,总结一下,发现这几个方面的尝试还算是成功的。
1.聚集同一议题,整合名著。聚焦简·爱、保尔、祥子或成长或毁灭的内因和外因进行整合,围绕“人”将三个教学活动一线贯穿,由概括主人公的成长经历,到分析他人影响再到探究自我救赎的内涵分梯度设计探究问题。
2.借助智慧平台,游戏串联。寻找天使的“礼物”,先通过希沃分类游戏热身,了解学生对三部小说中出现的人物的熟练程度,再通过升级游戏——“谁是最重要的人”来讨论对主人公有着深远影响的人是谁,达到分析人物形象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目的。
3.通过合作学习,碰撞思维。小组合作学习,在这节课上展开得较为充分,学生纷纷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同一小组出现不同的意见,学生的思维在讨论中碰撞出了火花。尤其是在探讨“谁是祥子的‘天使”和“祥子为什么没有完成自我救赎”的问题时,对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也有不少问题存在,最突出的有两点:
1.探究的问题较多,课堂容量太大。可以分为两个课时进行,让学生的谈论更充分。
2.展示方式单一。可以通过智慧平台,设计不同的展示分享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