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启顺
摘 要:支架,又称为脚手架,可以对习作产生“借力”作用。在初中习作指导中,作文教学支架的使用对学生作文认知和实践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初中生习作教学开辟了一条重要的、必要的道路。习作支架的使用,对学生丰富习作素材、构建习作脉络、提高习作能力等均有裨益。不仅如此,它还对提高课堂增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各种支架的融入,实现初中习作既有课内踪迹,又有课外的写作延展,实现教学的优化。
关键词:习作支架;课堂增量;习作能力
习作支架是近年来流行起来的习作范畴概念,“支架”一词在建筑学、医学中均有运用,建筑师在建造房子的时候需要搭建房子的支架,医学中为了进行身体疏通亦有“心脏支架”等运用。
一、文章本天成——“习作支架”建构的背景
“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习作支架”对于作文来说,就相当于树的根,人的志。没有“习作支架”的习作是缺乏依据的、缺乏调理的、缺乏结构的,一定程度上来说“习作支架”和“习作提纲”等有一些相似重合之处,支架的建构需要教师的引导。
一篇优秀的作文离不开好的结构,“习作支架”能为初中生提供合理的习作脉络。在部编版语文教材中,有明确的习作素材,基本上会提供比较现成的习作支架,学生通过这些支架的学习和探索,迈出学习习作的重要一步。
“习作支架”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习作课程中相关内容的提炼。能够一目了然地指导这篇作文应该写什么,应该怎么写,一步步循着提示来进行思考,继而列一个表格或者画一个思维导图,该如何安排文章内容,用怎样的篇幅安排每一部分的内容。
二、妙手偶得之——“习作支架”建构的问题
习作支架的构建非一夕之功,部编版教材给了我们很好的范式。通过这些范式,我们可以继续创新形式、创新内容,让习作支架更加丰富、多元、美观,为初中生写作搭建一条指向思维发展的体验之路。初中生的习作支架多数以图标为主,这些制作起来更加方便、快捷、直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可以融入更多的短视频、微课等,将“情景支架”“范例支架”“反馈支架”进行整合,相互协调作用,为学生的习作提供更扎实的支撑点。
但随着对“习作支架”的了解,在建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实际操作问题。比如流于形式、困于任务、陷于雷同等。针对“习作支架”建构的问题,笔者进行了反思,并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期待解决“习作支架”搭建过程中存在的困惑。
三、意匠亦就天——“习作支架”建构的做法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习作课程仅仅提供写的机会是不够的,不足以让他们从浅层习作思考中苏醒过来,需要教师通过更多的形式,通过搭建图表、观察表格、思维导图等直观的方式,教会他们学会习作,学会思考。并借习作支架为基点,为学生提供习作的跳板,帮助学生高质量度过习作的最近发展区。
(一)范例支架,引导模仿
好的支架能够让人一目了然,在支架建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使用导图、图表,给出一定的范例,让习作能够更加自然地发生。图表的好处是更加直观、生动、简单、具象,学生易于接受且乐于接受。学生在学习这些图表的过程中得到启发,理清思路,对习作产生作用。
1.依托导图,学会梳理。有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来也会诹。”习作是和写诗是一个道理,都是一个学习、模仿的过程。学生在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图表整理自己的思路,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明白习作的流程,习作的方法等。
例如在《松鼠》一课中,学生从松鼠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性格特征等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整体感知松鼠的乖巧可爱:在外形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它的面容、眼睛、身体、四肢、面孔、尾巴多个方面,其中着重写的是帽缨形的尾巴,在教给学生描写细致的同时也教给学生“轻重有序”的习作方法;在生活习性方面,是这篇文章的介绍重点,松鼠喜欢在高处行动,在树上坐卧,不喜欢接触人,喜欢晚上互动,它们十分机警敏捷,它们做窝的技巧也十分高超等等。我们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完全、完整地对文章进行复述,这对我们掌握文章内容,习得习作方法大有裨益。
类似文章都进行思维导图的建构,继而巩固方法,在尝试介绍一种事物之前,对这种事物的特性、外观等也进行思维导图的描述,再通过文字进行描述的习作过程中势必会事半功倍。
2.依托实际,学会理解。我们在用图表建构支架的过程中,实际就是思维梳理的过程,是不断唤醒我们大脑的过程。我们不断从生活实际中获取习作素材,通过大脑的筛选、加工,最终形成我们的文字。依托实际,适当的想象,通过多个方面进行具体地阐述,让我们的观点变得有理有据。
初一课外习作《我的奇思妙想》中,写作提示给出了我们一些范围,它举的例子是《会飞的木屋》,通过一幅图告诉了我們可以从木屋的样子和功能来进行写作,木屋的样子又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木屋下面有四个轮子,木屋两侧有机翼,木屋像一架没有头和尾的飞机;功能分为五个方面,木屋可以环游世界,可以遨游太空,可以居住,可以自动除尘,可以自动报警。这个支架是我们所要学习的,我们想要创造的东西也可以根据这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再通过有顺序、更具体的文字将其表现出来。
3.依托情感,学会表达。在生活中有许多事值得我们铭记,有许多人值得我们感激,但是部分学生在拿起笔时,却无话可说,无字可写,这是一种缺乏思考力、生活力的表现。比如写《我最敬佩的一个人》时,有些同学想写父母,有些同学想写老师。无论写谁,这个人必然是孩子生命中十分尊敬的,且较为熟悉的。这么熟悉的一个人,若无话可说则说明孩子缺乏发现美的眼睛。情感是人类重要的抒发点,我们知道要敬佩一个人感激一个人,却表达不出来,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情啊!这时候,可以借助导图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告诉他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哪些方法来进行描写和倾诉。
(二)反馈支架,启发修改
习作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它需要二次修改。俗话说文章三分靠写七分靠改,学生在写完之后自己进行修改之后,教师需要在习作点评课之前进行详细的课前习作反馈。“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通过对习作的修改,学生更能明白习作的需要和方法,通过改反作用于知,继而作用于后续写作。这不是单一的“习作支架”搭建的过程,而是系列效应。
由此观之,“习作支架”并不单指一图一表,更本质的是一种习作方法的指引、习作精神的传达以及习作习惯的培养。习作支架的搭建,为学生的习作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希望借助习作支架,我们能够得到更多的启思,我们的习作课堂拥有更多的课堂增量,我们的学生更加乐于表达勤于表达。
参考文献
[1]段金元.试论支架理论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汉字文化,2020(12):96-97.
[2]简悦.初中写作教学支架式教学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20.
[3]杜鸿丰.调整性评价在初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D].喀什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