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碧茜
【摘要】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现代教育中还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如何在小学美术课程中通过灵活运用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提炼小学美术创新教育观,从对事物的描绘中发现打开儿童内心世界的“钥匙”,解放儿童的天性和创造力,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关键词】创新教育观;解放天性;内心世界;创造力
当今社会,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是现代人才最宝贵的品质。陶行知先生提出:“创造力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以来与环境不断奋斗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适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这种创造力,使他们成长得有力量,以贡献民族与人类。”教育工作者需要运用创新教育观培养人才的创造力,那什么是创新教育观?它是在理解关于教育的认识和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如何运用现代化思维、创造性思想来理解教育、看待教育的问题。创新、实践、求真是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真实写照,同样,幼儿绘画就是幼儿运用各种方式真实地描述内心世界的复杂想法并用独特的形状表现出来。在幼儿绘画中,幼儿所描绘的不是在视觉上看到的事物,而是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表达语言来代表周围世界的事物。在儿童绘画的世界里,他们不需要以绘画的方式去复制真实的事物,这实际上是一种表达思想的艺术行为。我们可以通过儿童画更仔细地了解儿童内心的心理世界。因此,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对当今小学美术教学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陶行知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小学阶段,学生对世界的认识是模糊的,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内心世界塑造极其重要。美术老师通过阅读学生的绘画作品,解读其内心世界,在传授绘画技能的同时,通过情景化的导入,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
陶行知先生说:迷信、成见、曲解,都像裹头巾一样,禁锢了儿童的创造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美术课程一方面可以在解放学生创造力的过程中凝聚学生对世界探索的好奇心,另一方面又可以在学生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塑造人格、性格,进而形成内心世界,最终形成优良的品格。那怎样通过小学美术课程创造“世界”呢?下面结合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理论谈谈我的看法。
一、“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六大解放,是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和民主教育思想的反映,可以理解为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原则。六大解放是指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眼睛、时间和空间,还儿童以自由,从而解放儿童的创造力。陶先生说:“有了这六大解放,创造力才可以尽量及时地发挥出来。”而小学美术教育有了这六大解放,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首先得到了极大的释放,甚至会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
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也很繁重,多元发展意味着多重压力,这也使得家长和学生在美术课堂上投入的精力不多,对于课后延伸教育也不够重视。但是小学美术教育对儿童启蒙阶段的成长非常重要,美术可以调节身心,发挥想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解放儿童的头脑,鼓励他们在美术教育课堂上发挥想象,通过开展“我的故事自己讲”等小活动,围绕绘画内容,学生讲述绘画思路,教师讲评特色亮点,在互动中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遇到的问题,进一步解放创造力。
学校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我觉得教育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的心灵的交流。作为老师,我们要充当点火者,以自己的智慧之火来点燃学生的智慧。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还要注重情景营造,教师应通过营造适合儿童年龄的环境,引导和激发学生进行表达。通过绘画,激发孩子的情感神经,不纠缠,甚至不即兴创作,加深孩子的情感认知,使学生运用简单的技巧进行绘画活动。教师在理解学生后,可以凭自己的认知进行艺术教育。
二、“个性解放”,注重教学的个性化
创造教育是追求发展学生的独特才能,赋予其不重复于前人的崭新的人文本质,因此,教师是否尊重并善于感受儿童绘画的心理世界尤为重要。儿童时期的人在认知上,甚至在情感上都不完美。他们眼中的世界不同于成年人眼中的世界。有时正是这种特殊的角度和理解使他们在艺术表现上更有价值。儿童绘画心理的思考,无论是通过艺术技巧还是通过绘画教学向世界表达自己,都丰富了儿童的认知和情感,是对人与内外世界关系本质的教育。小学美术绘画是儿童与外界联系的关键,是成人理解儿童心理的关键。孩子们通过绘画形成了一种新的情感交流方式,这种特殊的交流激活甚至加深了孩子们心中的特殊情感。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绘画心理学帮助学生正确地建构这种形象概念。通过对不同的学生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进而架起一条通往儿童内心深处的桥梁。
人的思维一般包含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只有两种思维均衡发展才能极大地提升少儿的学习水平和促进其智力平衡发展。因此,少儿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孤立地学习模仿教师传授的绘画知识和绘画能力,应该充分发挥想象,通过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这也需要教师在施教过程中注重激发孩子的学习情绪,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教师可以采用主题式绘本课程这一手段,通过预先设定某一主题,运用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场景和生动的故事描绘,将教育思想和理论贯穿其中,从而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知识点的学习,并主动发挥想象力,进而主动探索获取知识。在《我设计的图书封面》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白板向学生展示更多图书封面的素材,让学生在白板上进行拼拼、摆摆,掌握封面的布局,同时教师也可以展示构图技巧及绘画方式,让学生清晰掌握创作方法。利用白板可以增加课堂容量,加快课堂节奏,给学生展示更多素材,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有效激发学生的绘画积极性,从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
三、“脑體结合”,强化美术的实践性
陶行知教育思想中提倡全面发展、多元进步,培养“手脑双挥、脑体结合”的人。陶先生也是长期在教育岗位上从事教学工作,从实践中提炼出创造教育思想。远在1923年《南京安徽公学办学旨趣》一文中,他就提出“科学的精神,美术的精神,大丈夫的精神”的办学思想。小学美术教育同样如此,教育个性化并不是指学生在美术课程中涂抹乱画,毫无章法。美术教学在反映儿童丰富内心世界的同时,也需要学生锻炼极强的动手能力,将内心世界具象化,将现实世界形象化,这对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教师是强化美术实践性的关键: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精神,教师自身能力首先要达到匹配标准,同时有一整套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方案,系统性地夯实学生在绘画方面的基础。创新是强化美术实践性的手段。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电子信息化成为如今的潮流,用平板、电脑作画也有着传统绘画不可比拟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进电子绘本、电子贺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信息化操作能力。尤其是美术的实践性决定着学生能否客观地创造内心世界。在开展美术课程的同时,教师只有想方设法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在提前备课的基础上,发现同学们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看法,才能够理解学生内心的思想活动。
在小学教育阶段,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就是解放儿童的天性。儿童的天性是他们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并用一种独特的方式进行表达。儿童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充满了想象和好奇,也会产生很多稀奇古怪的问题。创造他们的“世界”,更多的就是尊重他们的天性,在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构造内心世界和自我认知时,能够给予一定的帮助和引导。在儿童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的初期,教师所采用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论就是在无声地影响着学生们的思想体系,无形地塑造学生们的价值追求。
陶行知先生是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得意弟子,但他并没有死搬硬套国外的教育思想,也没有独自埋头研究自己的教育理论。他的学术研究和教育思想始终都從我国国情出发,从第一手实践资料着手,最终建立在对中国当时社会环境的全面考察上。陶先生的教育理论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又通过其丰富的内心世界来使其升华,这种作风对现在的学生教育,尤其是少儿启蒙教育尤为重要。《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小学美术教育作为学生启蒙教育的综合学科,应当始终遵循陶行知先生创造教育思想的核心和内涵,在教育实践中灵活运用“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等理论,指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建设美好的内心世界和锻炼极强的动手能力,真正成为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和力量。
【参考文献】
[1]林雪.注重儿童绘画心理学的美术教学探索[J].艺术科技,2015(5).
[2]陈慧.小学科学活动设计与指导[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3]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教学探索[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