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美玲
当汉字带着历史的足音、带着文化和故事走进学生的心灵,每一个汉字都拥有了独特的神韵、风骨和气质,能激发起学生无限的想象力。看见“马”字能想象出千里马的神采骏逸,看见“国”那份浓浓的家国情怀定能激荡人心,看见“剑”自然想起古代文人墨客的剑胆琴心……我们语文教师有艺术地将字理教学与写话、习作教学融汇,字理就会像清新的空气一般,被学生的“肺腑”惬意吸取,既提升了文化品位,又增强了他们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一、感受字理之趣,让学生快乐表达
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低年级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把字理教学与说话、写话和思维发展交融、整合,以达到语文素养综合提升的效果。
例如在《树之歌》的教学中,通过课文学习,学生认识了11种树:有杨树、榕树、梧桐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金桂。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树的名称,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这些树的名字里都有“木”。教师出示木的甲骨文,让学生知道木字的本义就是“树”,也是木本植物的通称。和树木有关的字一般都有“木字旁”。然后问学生你还知道哪些树木的名称也还有“木”?学生会说到柳树、榆树、椰子树、橘子树……你能照着课文的样子来说一说吗?学生与老师一起合作整理,另一首小儿歌就诞生了:“椰子喜暖在南方,腊梅耐寒斗冰霜。桑树小果枝头挂,樟树香味飘四方。橡胶今日用途广,桃树结果甜又香。”
再如《小青蛙》一课中,学生学习了字族文,感受到了形声字的特点后,就用母体字“青”字来编写一个小故事。
小青交朋友
小青说:“今天,我去交朋友。”
刚走进公园大门,小青就碰到了“讠”,他跟“讠”握握手,说:“我们做好朋友吧!”“讠”很高兴,他俩来到一张长椅前。小青对“讠”说:“请坐,是你把我变得更懂礼貌了!”
迎面走来 “氵”,小青向“氵”问好,“氵”高兴地拉起小青的手,走到清澈的小河边。这时候,“目”走過来,小青对“目”说:“碰到你我能看到蓝蓝的天空,绿绿的小草,活泼可爱的小鱼,好美呀……”小青的话还没说完,“忄”来和他打个招呼,说:“你好吗?小青。”“我很好啊,今天交了好几个朋友,我的心情真愉快呀!”
这时候,“虫”跳出来。他和小青一拉手,小青背后就长出了长长的翅膀,变成了蜻蜓飞回了家。
编儿歌、写故事,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和创新能力,又让学生感受到偏旁表义的特点,了解形声字的内在逻辑,让每个生字都神奇耀眼,妙趣无穷,充满美感。
二、感受字理之妙,让学生精准练笔
茅盾说:“文字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汉字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尽管形体有所变化,但它的表意性特点仍熠熠可见。例如在《小儿垂钓》的后两句教学中,老师和学们一起表演当时的情景。教师大声地喊道:“小朋友,请问到杏花村怎么走呀?”这时请学生边演示,边说 “遥招手”的含义。 一个学生做摆摆手的动作,让问路人不要叫喊了,免得惊吓了鱼儿。另一名学生就做甩甩手的动作,表示让问路人快点走开,不要打扰我钓鱼。还有的学生做招手的动作,示意问路的人悄悄走近一些,然后再轻声回答他的问题,这样就吓不跑鱼儿了。教师说:“一个‘招手,学生就有这么多的理解,真是各有各的情趣,让我们探究一下“招”的字理,你的心中就会有准确的答案了。一起来观察一下“招”的小篆字体,左边是手,表示用手招呼人,右边是声旁召,表示招呼;这个字的本义就是打手势叫人。这下我们明白了,小儿“遥招手”不是拒绝回答问路人的问题,而是怕说话声惊动鱼儿,急忙招手示意,叫问路人走近些再回答。孩子陶醉在垂钓的乐趣中还不忘帮助人,他可真可爱!老师希望你们也能像这小孩一样乐于助人。”接下来,就进行一个片段训练,让学生把古诗改写成一段人物描写,指导学生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行人问路,急忙招手的儿童自由自在、憨态可掬的可爱情态。字理与语用训练相结合,使学生沐浴着祖国文化的璀璨阳光,体验着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
三、感受字理之理,让学生自由创作。
“为汉字‘代言”习作指导课中,教师结合自己对汉字字理浸润课堂的实践,选取典型易错汉字为素材,以发微信朋友圈的形式引导学生写作,将习作与字理学习结合起来。
第一环节是字音对比,让学生感受汉字的形音特点,初发“朋友圈”。通过对大夫、大夫、大王、大王的不同含义的理解,让学生发现汉字的读音和它的意思是紧密相连的。然后让学生发朋友圈,课堂评改。第二个环节是书写对比,体会汉字因形表意的特点,再发朋友圈。老师先从日常生活中容易写错的“礼”“裙”两个字入手,然后指导学生发现衣补旁都跟衣服有关,示字旁大都跟祭祀、鬼神有关。让学生体会到只有知道了汉字的意思,才能更好地把字形写正确。接着引出天下第一错字“冒”,让学生发现冒的部首既不是曰,也不是日,而是冃。然后讲解字理,出示金文,小篆的字体。教师讲解:上边的部件是个大帽子的形状,下边是眼睛。大帽子上还装饰物了一些花边。这些花边可不能把整个帽子缝死了,要不我们就戴不上了。这就是“冒”字,本义就是头上戴的帽子,后来它的这个意思消失了。那怎么表示“帽子”的意思呢?古人在“冒”的基础上加上表义的“巾”字旁,就变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帽”字。下面请你给“冒”代言,发朋友圈吧。
学生写到:你们好!我就是“冃”。古时候的我写在“目”的上边,表示头上戴的帽子。后来,人们又给我加上一块布——“巾”,我就变成了“帽”。帽子要戴在头上,大家可千万别把我的“冃”给写错了,不然,你可就戴不上啦!
第三个环节,就是课堂总结,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为汉字代言。强调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爱汉字、懂汉字,传承汉字文字。为汉字“代言”。
这样的一节课,在写作与点评的语文实践过程中,传递的是“爱汉字、懂汉字,传承汉字文化”的教育思想,相信也给我们今后的习作教学带来了启发。
一个象形字,就是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一个会意字,就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形声字,会使人获得形象的、色彩的、声音的全息感受。字理为习作点亮的这盏灯,原来如此明亮!
编辑/赵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