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散文全集》全新修订出版
日前,周作人研究巨擘锺叔河全新修订本《周作人散文全集》正式面世。《周作人散文全集》初版于2009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此次修订本按照写作时间排序,让读者沿着写作年代的发展,窥见周氏文章的思想脉络与风格转变轨迹,从而总结周作人各时期散文创作的特征;尽可能弥补初版的一些缺失:修订100余处注释,增加近200处注文,改正若干错讹;考证、收录了不少市面上没有的周作人作品集,增加《周作人自编集》33种原版书的封面和版权页,同时将初版索引卷纳入全集,共成15卷,690万字。此外还收录了周作人不同时期的珍贵照片,民国时出版文集的封面封底、内页插图,以及民国时期几位篆刻艺术家为周作人刻制的印章图示,呈现了一个更接近历史现场的周作人的散文大观园。
107岁马识途推出“甲骨文笔记”
“这次解读的字更全面、更准确,可以把之前的全部替换了。”日前,在107岁的文学巨匠马识途家中,四川人民出版社社长黄立新接过一个印有“百年巨匠”烫金大字的大红色笔记本,这本甲骨文笔记本里写满了马识途对书稿的最新修改意见。马识途首部有关甲骨文的著作《马识途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有望年内面世。据了解,该著作回忆了马识途当年在西南联合大学求学时,罗常培、唐兰、陈梦家、王力、闻一多等先生讲授的语言文字学,尤其回忆了唐兰先生的甲骨文研究精髓,同时记录了马识途当年的部分甲骨文研究,以及他现在对甲骨文做的形训注解,以此向西南联合大学以及语言文字学大师们致敬。“七十几年过去了,竟没有一个朋友知道我曾在西南联合大学学习和研究过甲骨文。我现在才把我和甲骨文这段因缘告诉我的朋友。”在《我和甲骨文》的自序中,马识途这样写道。1945年,马识途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文学系。求学期间,马识途选修了文字学大家唐兰教授所开的说文解字及甲骨文研究两门课程和陈梦家教授所开的金文(铜器铭文)课程,颇有心得。据马识途的女儿马万梅介绍,离休后,马识途在文学创作的闲暇时,开始撰写“甲骨文拾忆”,尤其是封笔之作《夜谭续记》2017年完稿后,103岁的马识途全身心投入关于甲骨文、金文的古文字研究,写出拾忆两卷。中间,马识途曾因两三次住院而中断过创作,但即使生病住院,他也一直把这部甲骨文书稿记挂在心。“每天都有读者打电话或者发微信询问马老这部甲骨文大作什么时间出版,市场非常期待这部新书。”四川人民出版社编辑蔡林君是本书的责任编辑,她表示,《马识途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并不艰深难懂,是一部兼具知识性、趣味性和思想性的甲骨文著作。“马老文笔流畅,文字精炼,语言诙谐幽默,娓娓道来,生动鲜活地还原了西南联合大学课堂,再现了大师们当年的风采。”
日本文学机构为湖北作家召开作品研讨会
日前,一场特别的研讨会——由日本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主办的湖北省作家协会签约专业作家普玄作品《疼痛吧指头》研讨会,以视频形式召开,现场釆用中日双语交流。普玄的作品《疼痛吧指头》来源于真实的故事。普玄的儿子今年22岁,他3岁半时即被确诊为孤独症。20多年里,普玄和他的家族为儿子诊断、治疗和培训,一直没有停止过。目前,儿子生活已经能半自理。研讨会由日本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加藤三由纪女士主持,与会的多位研究者围绕《疼痛吧指头》这一作品,热议了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人类精神疾患问题。将普玄多篇作品译为日语的译者仓持李子女士作主题发言,她认为,《疼痛吧指头》中残疾人的生存原态及其治疗过程,是反映中国时代变迁的一面镜子,作品没有局限于一个“终生疾患”孩子引起的家庭悲剧的述说,而是把视线转向了家族历史,进而扩展到历史和社会,把目光投向了世界,从而更有力地突出了精神疾患这个题材的共性。与会专家认为,《疼痛吧指头》这部作品视野广阔、主题深刻,将深刻的道理用平实的语言表达出来,每个人物形象都描写得栩栩如生,可读性极强。日本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表示,将把这部作品介绍给更多的日本读者。
《小说月报》邀请当代名家做客大學公开课
近日,百花文艺出版社《小说月报》杂志邀请中国当代有影响力的作家登上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作家公开课”讲台,引导中外学生阅读文学经典,促进学生对当代中国的理解与认同。据了解,“中国作家公开课”为北京语言大学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的通识课程,第一批受邀作家有梁鸿、胡学文、徐则臣、宁肯、石一枫等。课程内容由教师讲授、作家讲座和专题研讨3个部分构成,涉及当代中国文学的不同类型和社会生活的不同方面。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们将从作家的创作心得、业内专家的对话、国内外作家的交流互动中获得立体而鲜活的文学经验,以此提升文学鉴赏能力,深化对当代中国的理解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