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虹
摘 要:幼儿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幼儿的哭闹情绪也逐渐成为当前幼儿园十分重视的问题之一。我国各个地区的幼儿教师也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通过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等多种教学形式,调整幼儿的情绪状态,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学习与成长环境。鉴于此,本文就从幼儿哭闹情绪这个角度出发,针对幼儿入园哭闹情绪产生的原因、幼儿入园哭闹情绪解决的具体策略以及让幼儿爱上幼儿园的创新途径进行有效探究。
关键词:幼儿入园;哭闹情绪;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05-0063-02
A Study on Crying Emotion and Solutions for Children
WANG Hong (Gansu Province Qingyang Xifeng District Central Street Kindergarten Dashizi Division,china)
【Abstract】Children are the hope of the country and the future of the nation. The healthy growth of children's body and mind is a topic of common concern to the whole society. With the rapid pace of socialist spiritu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China, the crying emotion of children has gradually become one of the problems that kindergarten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Preschool teachers in all regions of China should also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adjusting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adjust children's emotional state through various teaching forms such as in class and after class, inside and outside school, and create a warm and comfortable learning and growth environment. In view of th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ldren's crying emo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auses of children's crying emotion in kindergarten, the specific strategies to solve the problem and the innovative ways to let children fall in love with kindergarten.
【Keywords】Children entering school;Crying mood;Solution strategies
1.幼兒入园哭闹情绪产生的原因
(1) 幼儿自身的原因
金秋九月、秋高气爽,在这个令人期待的季节,幼儿园也迎来了开学旺季。然而在幼儿入园时,孩子的哭闹现象比比皆是,比如,有的孩子抓着父母的手迟迟不肯踏入校园、有的孩子站在老师身边但不愿进入教室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也对老师的开学工作开展造成了很大的阻力。究其根本还是幼儿自身,幼儿在未入园之前,大部分时间都与父母待在一起,父母自然而然就成为了他们的启蒙老师,但在目前的“中国式父母”教育模式下,独生子女的数量远远大于二胎的数量,这就造成幼儿从小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具有较强的占有意识,以至于幼儿进入幼儿园之后,他们不仅要与许多同龄人生活在一起,还要学会面对各种交际场合。因此,幼儿在面临集体生活中会感到陌生、不适应甚至想要逃离,身边的同学都是自己不认识的人,老师也没有爸爸妈妈那么熟悉,一下对环境的不适应,都使得孩子感到自己处于一种孤立的状态。
(2) 家庭自身的原因
在现如今的社会中,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越来越短。工作上的忙碌与工作后的疲惫使得人们生活的圈子逐渐缩小化,交际圈子也逐渐从以前的每家每户串门转变为只与自家的亲朋好友走动。人与人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幼儿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中,使得幼儿的交际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对于陌生环境的到来难以适应,而且现代人的生育观念也发生了较大改变,认为家里有一个孩子足够,这也就容易导致无论是父母还是长辈都会对孩子过于溺爱,孩子对父母与长辈的依恋心理比较严重,从而导致在面对分别的时候,哭闹情绪经常或一般发生。所谓依恋心理,主要是指幼儿与抚养者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情感,每个孩子都会有依恋的心理,这既是一种本能反应,也是人一生中各种情绪的代表之一。因此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会有不同的依恋情绪,而幼儿在入园的时候不肯从父母身边离开,父母一离开就嚎啕大哭的现象就是幼儿依恋情绪的强烈表达,鉴于此,如何解决好幼儿入园情绪哭闹问题也是父母的责任之一。
(3) 幼儿园及教师自身的原因
幼儿产生哭闹情绪的原因,一方面,幼儿自身对陌生环境产生的不适应以及对抚养者的依恋情绪较严重,另一方面,则是幼儿园以及教师自身的原因。因此,教师在幼儿进入幼儿园之前,应进行专业的培训与技能训练,并及时对每个孩子的家长讲明孩子目前的情况,得到家长的支持与理解,使得家长在家里对幼儿进行思想教育时能够产生一个较为正面的影响。此外,孩子有依恋情绪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教师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教师可以通过改变教室的环境创设以及幼儿刚入园时的活动安排,来安抚幼儿情绪,活跃幼儿园的开学氛围,从而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欢声笑语代替整日不停的哭闹情绪。
2.幼儿入园哭闹情绪解决的具体策略
(1)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在幼儿入园之前,幼儿园的负责人与教师可以根据往年的教学经验与自身经历将幼儿入园时的各种突发情况整合归纳,并制定好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幼儿哭闹情绪的问题。不仅如此,作为幼儿的启蒙老师,有权利也有义务告知家长自己的孩子在入园的时候易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向家长宣传一些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使得家长在面对孩子的哭闹情绪问题上有一个清楚正确的认识。这样即使幼儿在入园那天情绪波动较大,家长也能够冷静处理。另外,提前做好预防措施,也能够使得家长在对幼儿进行入园教育时,幼儿能够对陌生环境在心理上提前了解,并做好心理准备。
(2) 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孩子哭闹问题
根据每年相关调查表明,80%的幼儿在入园时都易产生哭闹情绪,但每个幼儿由于心理状态不一,所表现出的哭闹程度也不一样。有的孩子在哭过之后就忘记了父母的短暂分离;有的孩子在哭过之后发现父母不在依旧嚎啕大哭。孩子的情绪是可以相互传染的,如果想要解决孩子的哭闹的问题,首先必须通过细致分析各个孩子的哭闹原因,从而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问题。比如,面对那种哭的十分厉害的孩子,教师首先应该将他带离教室,去校园散散步或通过讲故事、玩游戏等方式调整孩子的不良情绪;面对那种轻度哭闹的孩子,教师便可以利用新奇的事物来吸引孩子眼球。幼儿园是幼儿接受社会教育的起点,也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教育场所,因此,幼儿园以及教师应立足真实性原则,通过制定个性化的应对方案来有效缓解幼儿入园哭闹情绪,让孩子重新爱上幼儿园。
(3)通过多元化活动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每个儿童都有较强好奇心与想象力,解决孩子哭闹问题的最佳办法之一就是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由于幼儿的认知能力与思维能力还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外界事物的刺激很容易转移幼儿的注意,因此,在幼儿入园产生哭闹情绪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各样的新奇事物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的注意力从要与父母分离转移到新鲜事物上来,对于幼儿而言,新鲜、色彩斑斓的事物都是十分美妙的事物,教师便可以在入园之后一周内,迅速通过家长了解到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并针对性地准备一些玩具或游戏,或者设计一些欢快的音乐游戏活动,利用课堂带领幼儿参与其中,使孩子体验到幼儿园和同伴带给自己与众不同的快乐,从而爱上幼儿园。
3.让幼儿重新爱上幼儿园的创新途径
(1) 创设情景环境,培养学习兴趣
随着我国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我国各个地区的幼儿园在幼儿入园之后,可以充分利用大自然的万物为学生创设情景环境,并结合季节及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的认知能力与实践水平,最终创设出符合实际、操作性强的情景教学环境。以种子发芽的实验为例,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大多数幼儿由于未见过种子是如何发芽的,都会积极主动参与这项活动。由此,教师应事先将准备好的情景环境带入教学实践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体验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变化与形态,丰富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不仅如此,在幼儿园的户外教学活动中,毛毛虫、小蜗牛、小蚂蚁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与随处可见的植物和昆虫,都为幼儿探索自然奥秘,感受大自然中的动植物的一年四季变化提供了良好的情景环境。
(2)丰富内容形式,增加技术素养
民间游戏作为目前一种幼儿开展游戏环节的重要载体,它能够在不受任何限制的基础上有序开展活动,提高幼儿园游戏活动形式的灵活性。由此,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民间游戏活动与幼儿入园教学工作两者融合时,应将各种活动类型的组织活动形式有效融入幼儿园教学课程之中。然而在幼儿园的育儿活动中,不仅严苛要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学科综合素养,通过针对性的教学使幼儿的身心健康与智力发育得到有效成长,而且还应坚持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前提下,利用生活实际中的经验将民间游戏活动深入贯穿到育儿的每一环节中去,从而促进民间游戏活动与幼儿身心健康培养工作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例如,由于大多数幼儿的生活经验与学习经验大多都是在玩的过程中获得的,由此,教师可以通过挖掘当地周围地区的自然资源,像石子、果实、树叶等常见物品,并将他们作为游戏材料。幼儿在这些材料的相互作用之下,一方面,丰富了幼儿科学素质培养的内容形式,使得幼儿身心健康培育工作质量得以提升;另一方面,通过幼儿在树底下捡叶子、草地里捉虫子、泥土边找石头等教学形式,获得了相关科学探索与学习经验,同时他们的沟通交流能力与思想道德修养等方面也能得到一定程度上的锻炼和提升。
(3)拓宽课外知识,提升学习能力
教师作为幼儿学习路上的领导者,还应兼顾第二重角色,为孩子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例如,幼儿在完成课堂任务的时候,应继续鼓励孩子大胆想象,通过观察、类比、对比等形式挖掘游戏背后蕴含的道理与价值,做到语言、健康、科学、社会、艺术五大领域不分家,相辅相成,紧密联系。不仅如此,探索是幼儿的本能与冲动,好奇心与想象力是幼儿与生俱来的特点,由此,教师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将生活的游戏知识与幼儿的素养培育有机融合,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能力,教师也应针对幼儿面临的问题与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提供积极指导帮助,使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进而在问题得到解决的基础上拓展提升孩子的基本素质。同时,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教学模式创新中,应带领幼儿走出教室,走出课堂,一起去感受新鲜的空气、阳光的照耀与雨露的滋润,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等。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如何解决幼儿入园时的哭闹情绪,已经成为目前各个地区幼儿园教学发展的一个巨大挑战。因此,在幼儿园开展教学活动中,教育工作者可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导向,立足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工作中,用爱心、耐心、责任心帮助指引幼儿前行,同时,丰富课堂教学材料,通过对课堂内容、形式与手段等途径创新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另外,还应发挥为人师表的率先作用,充分融入到孩子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全面渗透德育思想,改善幼儿的不良情绪,从而引导幼儿对幼儿园产生兴趣,最短时间改善幼儿入园哭闹情绪现象的发生,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娟芳. 从容应对入园新生哭闹问题的措施[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3):229
[2]黄 茵. 关于幼儿入园的焦虑情绪研究[J].求知导刊,2018(10):64-65
[3]魏蔚. 如何缓解新学期新生及家长的焦虑情绪[J].中華少年,2018(05):258-258
[4]刘媛. 家园合力,提升小班幼儿情绪表达和调控能力[J].福建教育,2019(03):55-57
[5]王梦琪. 浅谈如何缓解小班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症[J].新一代:理论版,2018(20):218-218
[6]简佩英. 新生入园教师应对策略[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10):1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