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彦如 鲁仪
内容摘要:《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历代研究其的学者不绝如缕,甚至形成了专门的红学研究领域,但是很少有学者从文学地理学的角度思考《红楼梦》。《红楼梦》中主要情节发生的背景是贾府,贾府的地点在南京还是北京一直是《红楼梦》研究争论的焦点,本文试从贾府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考证贾府的原型地点。
关键词:文学地理学 《红楼梦》 自然环境 人文环境
《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历代研究其的学者不绝如缕,甚至形成了专门的红学研究领域,但是很少有学者从文学地理学的角度思考《红楼梦》。《红楼梦》中主要情节发生的背景是贾府,贾府的地点在南京还是北京一直是《红楼梦》研究争论的焦点,本文试从贾府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考证贾府的原型地点。
1.贾府的自然地理环境
文学人物的性格和命运走向,不是某个偶然的“气象”或“天气”现象造成的,而是与那些具有“多年特点”的“气候”(物候)环境有着重要的关系。研究文学人物的性格、命运与“气候”(物候)环境的关系,可以收举一反三之效。[1]
1.1气候
气候是大气物理特征的长期平均状态。气候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气候的变化影响着文学家的创作思想。《红楼梦》的抒情色彩非常浓郁,其中多次出现较为细致的气候描写,从而给予了读者诸多考证贾府原型地点的线索。
南京在地理位置上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该气候区由于降水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降水相比而言较均匀,被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该地区具有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冬冷夏热,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热同季的特点。
北京的气候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春季风多干燥,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相对较短。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年降水的80%集中在夏季六、七、八三个月,期间常有暴雨。过少的雨量,会造成秋旱。
1.2物候
“物候现象是非常广泛的,在大自然中,那些受环境(主要是气候)影响出现的,以一年为周期的现象,多属于物候现象。”[2]
《红楼梦》总一百二十回,其中十七回出现了“雪”的意象。特别是在第四十九回和第五十回中,对雪进行了集中的描写。第四十九回中有这样的描写:“(宝玉)一面忙起来揭起窗屉,从玻璃窗内往外一看,原来不是日光,竟是一夜大雪,下将有一尺多厚,天上仍是搓绵扯絮一般。”“出了院门,四顾一望,并无二色,远远的是青松翠竹,自己却如装在玻璃盒内一般。”雪下了一夜,积了足足一尺多厚,且大雪仍在继续,没有将停的迹象。《红楼梦》中四十九回和五十回以大雪为背景,此番雪景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较为常见,而在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比较少见,故推测《红楼梦》中雪景的描写以南京为原型地点的可能性较大。
《红楼梦》总一百二十回,其中二十一回出现了“雨”的意象。其中第五十三回对雨有这样的描写:“乌进孝忙进前了两步,回道:‘回爷说,今年年成实在不好。从三月下雨起,接接连连直到八月,竟没有一连晴过五日。九月里一场碗大的雹子,方近一千三百里地,连人带房并牲口粮食,打伤了上千上万的,所以才这样。小的并不敢说谎。”[3]《红楼梦》是一部非常贴近现实的小说,其中诸多环境是从现实世界中观察临摹而来,而如此逼真且细腻的天气状况描写往往是现实世界的写照。书中写雨的持续时间从三月持续到八月,中间连续晴朗的天气不足五日,并且在九月下起了冰雹。对比北京与南京的气候条件,北京全年的降水时间较为集中,多在六、七、八三个月里,且降水量较大,常有暴雨,而三至五月较为干燥;而南京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雨量充足且均匀。故由此推测《红楼梦》中雨景的描写以南京为原型地点的可能性较大。
此外,对于植物的描写贯穿了整部小说。《红楼梦》一书提到的植物种类非常可观,其中的荷、柳、竹、桃、梅、桂、杏、松等物候都较为常见,南北皆有,无法推测从中推测贾府的地理位置。但是全书一百二十回中共有十八回提到稻。北方种植业以旱地为主,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谷物等。南方以水田为主、主要作物有水稻、油菜等。故由此推测,《红楼梦》中植物的描写以南京为原型地点的可能性较大。
2.贾府的人文地理环境
狭义的人文地理包括文教地理(教育、人才、学風等)、宗教地理(原始信仰、本土宗教、外来宗教等)和风俗地理(方言、民俗、风气、习惯等)。[4]狭义的人文地理对文学产生了深刻且持久的影响,故本文以文学地理中的宗教和方言两方面为例进行分析和阐述。
2.1宗教
人文地理环境中,宗教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焦点之一。在《红楼梦》中,曹雪芹描写了大量宗教活动,其中一些宗教活动以寺院庙宇为背景,从对寺庙的描写,我们可以推测这些寺庙的原型地点,从而对推测贾府的地理位置提供参考。
《红楼梦》提到了很多寺庙,如铁槛寺、水月庵(馒头庵)、栊翠庵、玉皇庙、达摩庵等,其中栊翠庵、玉皇庙、达摩庵位于大观园。据现代学者考证,铁槛寺原型为杭州钱塘祠,亦称钱王祠;水月庵原型为杭州艮山门外水月老人庵。书中其他寺庙也多以杭州的寺庙为原型。曹雪芹晚年居住在郊外,从他所留下的各种同友人的诗句中我们可以知道,曹雪芹著书十年中常常拜访位于郊区的寺庙。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北岸、京杭大运河南端,距北京1276.9公里,距南京276.7公里。《红楼梦》中多次宗教活动以寺庙为背景,南京与杭州距离较近,且有京杭大运河联通,交通便利,北京则相对不便,书中并没有过多的篇幅描写羁旅劳顿,故推测《红楼梦》中贾府在南京的可能性较大。
2.2方言
《红楼梦》方言研究一直是红学研究的热点。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对《红楼梦》中方言的研究也愈演愈烈,简而言之,有如下几种颇有影响力的观点: 图穆热所支持的“东北方言说”、张振昌所支持的“山东方言说”、沈新林所支持的“江淮方言说”以及群一所支持的“云南方言说”等等。[5]
曹雪芹生活的时代并没有统一规范的共同语,今天的人们从《红楼梦》中读到各种不同的方言并不奇怪,一方面体现了方言语汇交融的特征,一方面也显示了曹雪芹驾驭语言文字的深厚工力。[6]方言被称为语言发展史上的活化石,通过对小说方言的研究,可以对贾府的地理位置进行推测。
《红楼梦》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对方言的使用有很大的区别,前八十回中,几乎每回都能找到苏北方言的痕迹,后四十回比之明显减少,这也从侧面证明后四十回只有小部分为曹雪芹原稿,大多数为高鹗、程伟元续写的。高鹗善用东北方言,而程伟元善用吴语,二人都不能成熟运用苏北方言,曹雪芹对苏北方言比较熟悉,故推测其应该在苏北居住了较长时间,且与城市下层人民有广泛的接触。在上文中提到,曹雪芹晚年居住在郊外,经常拜访郊外的寺庙,在此过程中,与城市下层人民接触的机会较多。
现在学术界普遍认为曹雪芹生于1715年,幼年时期在南京渡过,在雍正五年,曹雪芹家被封门,次年被抄家,随后举家北上,迁居北京,当时曹雪芹13岁。根据《红楼梦》中的方言俗语及有关资料可以推定,曹雪芹曾在雍正初年在苏北地区生活了两年以上的时间。[7]
综上所述,虽然《红楼梦》中方言种类繁多,但是排除后四十回方言的影响,可以发现《红楼梦》的方言以苏北方言为主,方言极具区域代表性,故可以推测,《红楼梦》贾府在南京北部、靠近扬州的可能性较大。
3.结论
现代学者对于《红楼梦》中贾府地点的争论颇多,但是从文学地理学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的成果较少,不成体系,本文在此抛砖引玉,希望引发其他学者的关注与思考。本文从贾府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分析贾府的气候与物候、宗教与方言,认为贾府在南京的可能性较大。
参考文献
[1]曾大兴.气候与戏剧、小说人物之关系——以杜丽娘、林黛玉为例[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9-15.
[2]曾大兴.文学地理学研究[M].商務印书馆.2012-03-01.
[3]曹雪芹、高鹗著《红楼梦》[M].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1982年版.
[4]曾大兴.文学地理学研究[M].商务印书馆。2012-03-01.
[5]林纲、刘晨.《红楼梦》方言研究二十年评述[J].湖南社会科学.2011-07-28.
[6]王毅.《红楼梦》与江淮方言———兼评“湘方言”说[J].明清小说研究.2007-12-15.
[7]沈新林.漫话《红楼梦》中的苏北方言[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1-07-30.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戚墅堰分校;常州大学怀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