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峰
摘 要:家园共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保障,家园携手,理念同行,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在幼儿园工作中,只有把家长工作做好,才能保证许多活动顺利开展。通过诸多活动的开展及日常工作,慢慢让家长了解幼儿园,了解班级及教师的辛勤付出,以此赢得家长的信任、支持、理解。长此以往,家园配合的默契度会越来越高,家园沟通也更加及时、有效,充分体现了家园合作的重要性。如何更好地做好家长工作,让家庭与幼儿园形成教育合力?这是幼儿园家长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家园合作;交流;沟通;理念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05-0033-02
Integrating Family and Kindergarten in Preschool Education,Winning the Future Together
ZHOU Feng (Jinhu Kindergarten,Guangrao Street,Guangrao County Dongying City,Shandong Province,China)
【Abstract】Co-education at home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preschool education. Only when homes and homes join hands and ideologically walk together can we better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In kindergarten work,only by doing a good job of parents can we ensure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many activities.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many activities and daily work,parents will gradually understand the kindergarten and the hard work of the class and teachers,so as to win the trust,support and understanding of parents. If things go on like this,the tacit understanding of homeland cooperation will be higher and higher,and homeland communication will be more timely and effective,which fully reflects the importance of homeland cooperation. How to do a better job of parents and let the family and kindergarten form an educational synergy? This is the focus of the work of kindergarten parents.
【Keywords】Home and kindergarten cooperation;Exchange;Communication;Idea
1.真誠交流、促进家园互信
萨提亚模式提出:“人们在第一次接触的时候,就可以在彼此之间建立某种联系”,当我们与家长进行接触时,就开始建立家园关系,我们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家园合作关系,才能让今后的工作更好的开展。
首先,在幼儿园制定规章制度时,应充分考虑家长工作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工作中,发挥家长的主观能动性,为幼儿园及班级做出自己的贡献。
其次,召开家长会是幼儿园一项必不可缺的工作,通过家长会的召开,能让家长第一时间了解孩子在班级及幼儿园的动态;同时老师也能获取孩子在家表现情况的信息。通过这样双向的、面对面的交流与探讨,让家长掌握更多科学的育儿知识。家长会的召开是家园合作的桥梁、纽带,不仅拉近了家园之间的距离,也给家长提供了面对面近距离的交流的机会。
最后,通过定期组织家长开放日,让家长观摩幼儿在园的一日流程,直观看到自己孩子在园的动态及表现情况。学习一些正确的教育理念,客观地评价孩子。同时,我们也会让家长留下自己的宝贵意见,结合园所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便为幼儿创设更加温馨、快乐的成长环境。
总之,家园合作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共同努力。有了这样共同的出发点,加上老师、家长之间坦诚交流、密切配合、共同合作,相信孩子会更加健康快乐、茁壮地成长。
2.日常工作中,注重积累,储备情感
教师充分利用入离园时间,简短与每位家长交流幼儿在园的细节与突发状况,让家长真正感受到幼儿园老师对自己孩子的关爱与关注。关注家长所需,解家长燃眉之急,多与家长沟通交流,更多的掌握孩子方方面面的情况,使家长真正感受到幼儿园老师的用心良苦与热情。重视家长平时交代的小事,个别事情做好记录与交接,并努力完成,及时反馈。每次,班级幼儿感冒生病,请假在家休息的时候,班级老师都会主动打电话询问了解情况,主动关心幼儿。每天的晨检,有的家长说最近幼儿身体不舒服,感冒流鼻涕,请老师督促孩子多喝些热水,班级教师就会认真记录在晨检记录中,在一日活动中,督促幼儿多喝水,保证每天的饮水量。
3.对家长因材施教,转变教育理念
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影响最大的人。父母的教育理念、榜样示范等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所以我们在幼儿园中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家长积极参与进来,不断提高家长的教育理念和育儿行为。
幼儿的生活圈子较小,一般是以幼儿园和家庭为两个中心,因此幼儿的教育不能完全依靠幼儿园,一旦幼儿园的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偏差,就可能造成幼儿思想动摇,并不利于学生的良好品质及良好习惯的塑造,因此新时期背景下幼儿教育更加倡导家庭与幼儿园联合教育。首先,幼儿园可以安排每个月的固定日期为家长日,邀请家长与孩子共同完成一些主题活动,并有针对性的设计品德习惯教学任务,既让孩子感受到家庭温暖,同时也能够有效的帮助家长理解共同教育的原则。其次,老师要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将幼儿园教育内容及重点及时传递给家长,让家长的家庭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体现出自身的修养与良好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并与学校的教学方针保持一致。
我们结合不同的家庭的实际情况,提供不同的教育建议,使其整个家庭教育理念有所转变。例如,因为乐乐小朋友的父母工作忙碌,陪伴孩子的时间较少,常年跟着奶奶生活,过于依恋奶奶,因此,我们选择了一篇《幼儿的童年幸福源于和谐的亲子关系》的文章,通过“悄悄话”的形式发送给乐乐的父母,通过阅读文章,启发他们知道良好亲子关系的重要性,定期举行亲子活动,重点邀请年轻父母来参与,让他们真正的感受到孩子的幸福来自于陪伴。
4.讲究方法、循序渐进,点面结合、事半功倍
陳鹤琴先生指出:“幼儿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须两方面结合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
现在的大部分家长由于缺乏正确的育儿理念,感觉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所有责任都交给老师,跟家长没有丝毫关系了。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家长身临其境,参与其内,真正让家长感受到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和管理模式。
首先,通过邀请专家来园做报告、讲座等形式,专家们用鲜活的实例、直观形象的视频,以及幽默诙谐的讲解风格,让家长们倍受启发,更新了家长的教育理念,提高家长的认知水平,转变了家长的教养方式。加之现场专家与家长通过互动、咨询、沟通等形式,耐心、诚恳的与家长交流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等,开启了他们的心扉,使家长们茅塞顿开。
其次,各班设有家园互动栏,让家长随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动态,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不仅有效的普及了家长的家教知识,还促进了家园合作教育;班里的微信群里也会不定时的推送一些好的文章及育儿方法,共同分享,相互学习提高。
最后,根据幼儿园活动需要,及时邀请家长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让孩子们接受更多的不同职业带来的教育体验。
5.区域活动家长的配合
当前的社会竞争压力较大,因此对于孩子的教育,大多数家长和老师也充满焦虑感,小学化的倾向越来越严重,不仅在教学模式上而且在教学内容和管理上也可以模仿小学,这并不符合幼儿的成长规律,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该对幼儿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对小学化的教育进行改进和优化,使得幼儿教育走上正轨,真正发挥家园共育的作用,推动现代教育向前发展。区域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经常会以物代物,模拟、体验生活场景。区域中投放的材料更多的是低结构、可塑性强的材料,这样孩子们才会百玩不厌。那么,收集区角材料时,就离不开家长的大力支持。如在各班设立“百宝箱”,把生活中用完的一些漂亮、精美的盒子、瓶子等物品清洗干净,放入班级“百宝箱”中,老师精心筛选,投入区角,让孩子玩有所乐。另外,当老师捕捉到孩子们对水培、土培有浓厚的兴趣时,就请家长一同参与进来。家长在家根据自己孩子的兴趣需要进行种植,结果孩子入园时带的各不相同,有大蒜、萝卜头、洋葱、红薯、豆芽等等。在孩子们的精心照料下,每颗小苗苗都争先恐后、竞争生长着。每次家长走到种植区都要停下脚步去欣赏,让自然角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孩子的区域活动占很重要的一部分,在区域活动充分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玩教具,通过丰富幼儿教育的生活,让学生更加习惯幼儿园教育,同时通过让家长参与进来,更好地实现家园共育的目标,提高幼儿教育的综合效果。
6.多种形式,及时反馈,夯实家园工作
在家长开放日、家委会、伙委会召开时,发放家长调查问卷,让家长如实填写问卷,这样才能更好地发现工作中的不足之处。通过收集、及时整理家长问卷信息,从中获取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认可度。针对家长提出的良好建议,结合园内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工作方式和方法,确保幼儿园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幼儿园可设立家教信箱,家长的想法、困惑,都可以随时进行来信咨询,及时解决家长困扰的问题。这一举措,不仅让幼儿园真正能了解家长的所思所想,及时帮助家长解决问题与困扰,而且还会和家长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为以后的家园工作夯实了基础。
从孩子的成长规律来看,幼儿园的教育与家庭教育具有一定的连贯性,要不断的完善教育管理方法,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体现教育的阶段性。因此要求老师既要理解家庭教育内容,又要熟悉幼儿园阶段的教学主旨,不要让教学的不同阶段产生较大的差异,这样会造成幼儿教育衔接过程的心理抗拒,注重衔接的平顺性才能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另外,许多幼儿的成长发育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老师不能过于强调学习方法的灌输性,要给孩子一定的成长空间和成长时间,也许某一天孩子会突然顿悟,只是需要老师尽心和耐心的等待,以不断诱导的方式对孩子加以关注,以符合幼儿能力的教学方法进行引导,切记教学过程中急于求成的心理,那样很容易使幼儿产生学习的挫败感,从而影响后期的整体教育提升。规范的家校共育体系是保证幼儿能够受到良好教育的重要保障,也只有完善的教学体系,才能激发幼儿教师、家长对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合理性开发。首先,幼儿园要对教师、家长的传统观念或不良观念进行有效指导强调,过早的教育并不一定对孩子有利,而是要依据幼儿的实际能力进行教学,在幼儿园阶段注重学习情感培养。其次,要加强幼儿教师、家长的专业技能培训,以科学谨慎的态度办学并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让幼儿教育始终保持先进性。
陈鹤琴先生指出:幼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和意义都非常重大,二者不能脱节,必须共同合作才能取得最大的教育效果。幼儿园以家庭教育思想为指引,对老师的家园沟通策略进行针对性研究,拓展家园沟通的途径,提升沟通的水平。
总之,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要以平等、合作、尊重的原则,取得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支持及主动参与。今后我们工作将继续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家园携手,共同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温馨舒适的成长环境,让孩子们健康快乐、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史江萍.幼小衔接中的家校合作共育策略[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8(02)
[2]邱洁莹.优化家园共育途径,科学做好幼小衔接[J].当代家庭教育,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