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教育在作文教学中的渗透

2021-06-15 05:27祁金龙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1年5期
关键词:小學语文审美教育作文教学

祁金龙

[摘 要]审美在各级各类学科的教学中都存在,且各具特色,尤其是语文学科,无论是阅读教学或是作文教学,审美教育都具有极大的价值。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审美教育的渗透,在读写结合教学中引发审美期待,基于审美方面组织审美实践活动,在课堂中鼓励学生进行审美表达,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使小学生的文字也能够表现出自然等多种类型的美感。

[关键词]审美教育;小學语文;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3-0087-02

审美教育在小学教育阶段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三观、思想道德情操等素养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将作文训练与审美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利用学生的审美心理开展有效的审美教学。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锻炼学生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引发审美期待,打好教育基础

要在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中渗透良好的审美教育,首先就需要语文教师了解小学生的审美心理,引发学生的审美期待,使小学生拥有审美的动力,为审美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目前,读写结合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常应用的一种教学理念,且作文专题课时数较少。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在单元课文的教学中结合课堂随笔训练渗透审美教育,引发学生的审美期待,为作文专题课时教学做好准备。

以统编教材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为例,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景色,习作的训练主题是“推荐一个好地方”,也是写景类主题。所以在本单元的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示课文内容中的视频或者图片,然后利用语言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审美期待。

如在《观潮》一文的教学导入阶段,教师先询问学生:“在初读课文之后,你们能够通过想象总结出钱塘江大潮的特点吗?使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一下。”由于阅历、生活经验、表述能力的限制,大部分小学生只能以有限的语言表述文章的内容。如,学生A回答:“特点是潮水很大,速度很快,形成的水墙有两丈。”这样的答案虽然的确是基于课文总结的特点,但没有包含学生自己的语言,也并没有包含与审美有关的词汇。所以,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课文所描述的景象。在展示视频之后,教师再对学生进行引导:“刚刚你们只说出了钱塘江大潮水大、速度快等特点,没有表现出钱塘江大潮的壮美,而作者的语言可是丰富多彩的,你们却是忽略了课文中的相关句子哦!让我们再次阅读课文,学习作者描绘美景的本领好不好!”在上述教学活动之后,学生们会格外注意文中与美有关的内容,教师的审美教育以及课后练笔也拥有了良好的基础。

二、基于审美经验,开展引导活动

在实践中,作文专题课时数较少,语文教师并没有足够的课堂教学时间引导学生积累审美经验。因此,在作文专题教学之前几周,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审美价值及习作专题,引导学生深入到自然、社会中,观察并且记录学生所遇到的事与物,以此作为学生的审美积累。在专题教学时,教师再组织引导学生对所积累的事物进行审美分析,以此渗透优质的审美教育。

比如,在“推荐一个好地方”的习作教学之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假期前往相应的地点进行实地考察,在实践中观察目标地点的景色,并做好相关的记录。为提升审美实践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先为学生们限定范围,如限定在本县、市区内,然后让学生们在作业本上写下三个地点,上交给教师。教师在整合学生们提交的地点之后,将学生们依据相同的目标分成小组,建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集体考察。如此,学生们可以利用个性化的兴趣方向尽量丰富考察内容,并以不同的思维角度记录所发现的“美”。在布置实践任务时,语文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足够的引导,对学生提出实践观察记录的要求及建议。比如,在课堂教学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地将目的地的景物种类记录下来,并在不同的景物中以形象的词汇标明自己的审美感受。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举例自己想要去的地方,并且详细举例应该记录的内容。在教师提出问题之后,有学生举手回答:我想要推荐的地方是公园,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景色是公园内部的一个花坛。那么在实践审美过程中,我应该记录下该花坛所包含的花种、花坛的形象,以及我在观察到花坛时想到了什么画面。在该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教师需要对该学生的举例进行表扬,然后继续引导其他学生补充相应的记录细则。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举例,学生们能够较好地完成审美实践观察与记录任务,并在这个任务中得到审美思维的发展。

三、发挥引导作用,鼓励学生表达

在课内外教学活动奠定审美教育基础后,语文教师需要发挥自己的组织引导作用,鼓励学生迁移在阅读学习活动中学到的表达美的方式,并引导学生基于自己的实际生活经历创造美、鉴赏美。

比如,在“推荐一个好地方”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们确定自己在实践之后最想推荐的地方,然后依据学生的选择将学生分组。在分组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在小组中分享自己记录的内容,然后互相交流彼此对“美”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启发,如学生们可以从自己的五感角度去思索不同地点中包含的美,或者学生可以从能看到或者不能看到的时空思索美的表现。比如,教师先引导发言:A小组推荐的地方是城市中的一座大公园,该公园以树林而闻名。而当前月份是10月份,天气炎热,树木依旧较为茂盛。那么A小组的学生便可以结合本季节树林的景象,合理的畅想在不同季节中树林的美景。然后,教师便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在多媒体上展示本单元学过的各种修辞手法,如《观潮》一文第四段中应用的比喻修辞手法,启发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语言及多媒体引导下,学生们能够主动分享自己对美的认知。如A小组一位学生L发言:在描景状物时需要尽可能具体,加入情感,并依据自己的情感以及描写的对象应用修辞手法。教师对其进行表扬,然后主动要求其他小组的学生回答问题,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并且引导学生们分享自己的个性审美体验、经验。例如,在这样的引导教学之后,学生L在其作文《美丽的花园》中写道:“粉红娇艳的花儿们在秋天的微风中摇曳着,仿佛一位位羞红着脸的小仙女在向我点头致意。”在该学生的作文中,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应用较多,良好地表现了自己对花儿的喜爱,既体现了自然植物的美,又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性之美。

四、融合审美体验,提升作文美感

学生的审美体验来自多个方面,如阅读教学、审美实践、小组交流等。且学生的审美体验还可以分为多个种类,如自然之美、社会之美、人性之美。语文教师需要发挥主导作用与促进作用,结合作文教学的主题,利用信息技术展示相关的审美内容,引导学生将多种类型的审美体验融合进作文之中,提升学生作文的美感。

在作文训练中,教师可以结合作文教学的主题或者是学生的写作意象展示蕴含丰富审美价值的内容,以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审美经验融入作文之中。例如,在“推荐一个好地方”的作文训练教学中,在了解学生的实践经历与审美体验之后,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写作意愿展示蕴含自然美或者社会美的文章片段,引导学生感知其中的美,并指导学生参考名家文章或者以自己的个性化理解进行文章创作。比如,学生B主要的写作内容是本城市中的一座湿地公园,其主要表现的是该公园中的自然美景,班级中有许多学生的写作意愿与之相似。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展示相关的微课资源,以视频辅助文字的形式直观地将自然美展示给学生。比如,语文教师可以结合之前學过的写景类课文,选择其中能够体现自然美的片段,然后播放相对应的微课视频,通过这样的方式示范名家表现美的方式。如三年级下册的课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美丽的小兴安岭》等课文,以及本单元的《观潮》等课文。教师可以重点挑选与学生写作的地点相似的文章,如《美丽的小兴安岭》,在展示相似的微课资源之后,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师问:“同学们,结合你们自己的审美体验和以前学过的知识,你们能想到以怎样的方式展现所推荐地点的美呢?”在上述教学活动的引导下,学生们很快能够想出表现自然美的方法。如,学生C回答:“我想仿照小兴安岭那篇课文,写湿地公园的四个季节,并且重点写每个季节中最美丽、最富有特色的景色。”如,该学生作文为《春天里的湿地公园》,其中描写柳树的句子:“当柔和的春风拂过,柳树们便抑制不住自己的喜悦,纷纷伴着春风在空中舞蹈。”在这句话中,学生良好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展现了自己对春天里的湿地公园的柳树的喜爱、赞美之情。如此,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实施相同的引导策略,能够有效地增强全体学生作文的美感。

综上所述,将审美教育渗透在作文教学之中,需要语文教师了解学生的审美情趣,基于学生的审美心理开展审美和作文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在现实生活中,美是无处不在的,并且体现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如教材课文的优美、自然环境之美、社会中的人性美等等。在作文训练中,渗透这些方面的美的内容可以给予小学生真切的美的感受,让小学生美的素养得到成长。

(责编 韦淑红)

猜你喜欢
小學语文审美教育作文教学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尝试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