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问题与对策

2021-06-15 01:56李红梅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5期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问题

李红梅

内容摘要:综合性学习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一大特点,这是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的,但这种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是学语文,而不是借助语文学习其它课程,有的老师在解读课程标准的时候,出现了偏差,在教学中舍本求末,一味的拓展一些与文本关联不大的内容,或者借助标准中的“跨学科学习”理念,在语文课堂中借助文本中出现的其它课程的信息,大讲其它课程,致使语文教学没有走在语文的路上,荒了自己的田,肥了别人的地。

关键词:语文 综合性 学习 问题 对策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一大特点,这是语文课程的性质所决定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此有明确的说明。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进行综合性学习,标准也有诸多具体的“教学建议”,但有部分老师对这些“建议”没有深刻领会,出现了诸多偏差,致使语文教学没有走在语文的路上,荒了自己的田,肥了别人的地。

一.舍本求末

语文课程的核心是语言文字教学,即语文教学不但要教学生识字与写字,还要教学生说出或者写出规范的话语,掌握交际中的这个最基本的也是最特殊的工具。工具性是语文课程显著的特征,也是语文课程的“本”,没有这个工具,人类就无法交际,没有这个工具,人类文明就无所依附无法传承,但实际教学当中,有些老师为了追求课程的其它新理念,常常把教学的重点没有放在这个工具性上,而是放在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上,通过多种手段拓展人文性的训练,而人文性的训练因为缺乏坚固的“工具性”基础,得不到应有的提升。比如,小学阶段的中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为了实行综合性学习理念,常常在课文还没有读通顺的情况下,就进行相关内容的拓展,比如以“网络连接”的方式,让学生阅读作者的相关作品,或者阅读课文中提到的其它知识,比如、地理的、历史的、科学的、政治的,然后让学生把阅读的内容讲述一番,或者根据课文中所涉及到的有关内容讲一些看似关联实际上没有多大用处的东西。比如,一位老师教学《沙漠之舟》时,就大讲特讲对动物的保护意义和措施,而这些所讲根本与课文主题或者“单元主题”没有什么关系。《沙漠之舟》处在“交通工具”的“主题单元”里,这个单元的几篇课文,讲的是不同时期不同的交通工具,骆驼在沙漠中为什么能够成为交通工具被人们所用,是一篇说明性文章,具体讲骆驼的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而这两个方面正是它作为交通工具所具备的条件,与环保没有关系,但这位老师却“为拓展而拓展”,为体现综合性学习而综合,偏离了主题,没有一点实际意义,他自己还美其名曰:进行环保的思想教育是综合学习的具体落实。殊不知,对课文中生字的识记与积累、对课文语言的熟读与感知,才是阅读教学的基础与根本,只有当这个基础夯实了,才能进一步感知课文的写作脉络与思想感情。其实,每一篇课文教学,教材都在课文后设计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这样一个训练题,从这个练习题中我们可以看开出,读正确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对小学生来说,读正确是需要花费一定时间的,小学生不可能打开课本就能一下子读正确的,这个读“正确”是从“不正确”向“正确”过度的,在“读正确”的前提下,再推进“读流利”环节,而流利也需要在反复的读中达到目标要求的。正确、流利的朗读是识字与积累语言的一个基础性过程,也是一种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有感情的朗读”是建立在这两个环节的基础之上的。在正确、流利的朗读中,学生会渐渐的体会出文章的写作思路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来,这时候学生所感知到的感情,还是比较肤浅的,或者是有所偏差的,还要在老师的讲解或者点拨之下再度的思考、再度的阅读体会,这样,文章感情的领悟才能逐步深入。这几个朗读环节,究其实质,就是语文工具性的学习。是需要花费时间和气力去做的,千万不能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不要因为要综合性的学习,就占用宝贵的瞬间,把无关紧要的内容扯进来,显示语文学习的综合性。这种教学的结果是,一堂课下来,学生好像涉猎到了许多内容,但就是对语文的最基本的东西没有掌握。这就是舍本求末的做法。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识记、感知、理解、应用,这才是语文教学之本。综合性学习必须围绕这个“本”开展活动。现在的教学中有种现象值得警惕:有不少青年教师认为一些老教师的思想守旧,教学方式落后,他们认为老教师在课堂上就是让学生一遍又一遍的读课文,然后集中识字、理解遇到的新词语、理解一些精彩句子、再进行课文分析,这些程序太古板,没有新意,所以抛弃这种教学思路,于是,他们的课堂上,课文还没有被学生熟读,就开展拓展训练,认为课堂上给学生的信息量越大越好,所以就以综合性学习的理念为由,大搞拓展阅读,这种做法实际上背离了语文课程的本质。我们承认老教师的这种方式缺少活力,但我们必须承认,他们的做法有值得我们传承的一面,即夯实语言文字这个语文之本,我们的教学要在固本的基础,改革那些程序化的过程,有要创意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不要为求新而不顾语文课程的性质进行一些花哨的活动。

二.没有正确理解“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这一理念的实质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拓展教学资源,进行跨学科的学习。标准强调的“跨学科学习”,不是在语文中学习其它学科,而是借助其它学科学语文,有的老师却恰恰弄反了。有位老师在教学《捞铁牛》一文时,几乎用了一堂课的时间讲了捞铁牛的基本原理,把初中物理学科中的浮力知识拿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大讲。我们不反对老师对相关物理知识的介绍,但我们倡导的讲是浅显易懂地讲,简洁明了地讲,是帮助学生学习课文内容的讲解,不是把语文课当物理课来讲。讲一点浮力知识,让学生感知到这种方法是捞铁牛的好办法就行了,要把重点放在作者是如何用清晰的思路讲述捞铁牛的过程、如何用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达这个过程的,这样做才符合语文教学的本质属性。有位老师在教学《海底世界》一文的时候,没有把重点放在课文对海底世界的说明顺序与说明方法这类语文知识上,也没有放在课文中精彩句子感知积累上,而是提出了许多科学问题让学生探究:比如向学生提出了“海底为什么有那么多生物”“阳光能穿透多少米海水”“海底的生物为什么有多种色彩”等等问题。这些问题,小学生很好奇,但他们的知识储备还远远不能解答,我们激发学生的好奇性没有错,但激发好奇的目的是让学生去阅读课文,从课文中了解作者介绍给我们的新知识,这些知识包括海底的一些生物现象,包括作者的写作技巧与作者对大自然的探究之趣,不是去探究学生无法探究清楚的科学知识。课文中的描写就很精彩,这是语言文字教学的好材料,要在反复朗读中去感知去理解,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可以借助学生的想象去模仿着写一些,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有位教师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文时,不仅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唱这首歌,还组织学生用这首歌的曲子跳舞,然后让学生画出一幅幅图画,在小组与全班同学面前展示,就是没有反复的诵读课文,没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词的生动性与形象性,体会歌词的优美。课堂上学生非常积极地投入到唱歌、跳舞、画画中,就是没有投入到文本的语言文字中。这种综合性学习,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在上语文课,是借助语文材料学音乐学美术学舞蹈了。正确的做法是以课文的朗读理解为主,适当的通过音乐、美术等形式,升华对课文的理解,而这位老师恰恰做相反了。

上述案例,都是对综合性学习的误解,或者是借助综合性学习理念搞的一种不切实际的改革。

三.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方式的过度应用,冲淡了教师应有的指导作用

综合性学习需要综合性的学习方式,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综合性学习应该“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强调合作精神”,有的教师为了贯彻这些建议,忽视了标准提出的“要加强教师在各环节中的指导作用”的建议,对传统课堂进行颠覆性改革,把原来的课堂由教师主宰变成了由学生主宰,教学目标由学生讨论制定,学习内容有学生决定,学习方式与方法都由学生自主选择。这种改革,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但不一定完全适合小学生,比如,低年级学生,他们的知识储备还很薄弱,能力还很低,教学要依靠老师,有时候还要需要完全依靠老师,这种方式就不恰當。比如有的课文适合这种教学方式,有的课文教学就不一定适合。因此,这种改革不能一概而论。即使到了中高年级,这种方式还要根据教材的内容而推行,比如一类课文即讲读课,还是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教与学,二类课文即自主阅读课,就完全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传统课堂注重讲授式,现代课堂推崇探究式,这两种方式各有各的长处,也各有各的不足,要取长补短,在相互配合中综合应用。自主学习是适宜语文教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教学的,比如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或者自主写作,然后让学生在小组里进行交流讨论,在合作中解决一些“小”问题,然后通过和老师的合作,解决一些“大”问题,即学生通过自主与合作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既不能沿用教师的主宰,也不能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让教师成为看客,要让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与合作学习,这样,教学方式才能得以合理综合,教学效果才能更加显著。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语文素养提升的综合性学习实践研究》(课题立项编号:GS【2020】GHB0917)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河畔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综合性学习问题
对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综合性护理在支气管扩张患者雾化吸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