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粮价上涨对我国农业全产业链影响的研究

2021-06-15 03:30牛梦
商场现代化 2021年7期
关键词:全产业链

摘 要:国际粮食价格在连续多年低迷后自2020年初波动上升,食品价格指数自2020年6月至今连续攀升9个月。本文以国际粮价上涨为切入点,建立国际粮价与国内农产品价格变动的逻辑关系,针对其对全产业链的影响路径及程度分析,得出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改进方向,并提出全产业链增值的策略和保障措施。

关键词:粮价上涨;全产业链;农产品价格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2020年5月13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把“六保”作为“六稳”工作的着力点,稳住经济基本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保居民就业、保基层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自2020年3月初国际粮价频繁浮动,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向深水区迈进,为完成且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粮食价格问题是影响农业全产业链的关键因素。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国际经济、价格变动的风吹草动直接为我国农业生产经营带来不稳定风险。农业若要完成转型优化,就要深刻意识到全产业链各环节发展面临的难题,从而对症下药促进我国农业全产业链横向拓展,使各个产业环节和产品功能得到补充,壮大产业规模。同时,从纵向角度加强农业与工业、服务业互动,加大农产品深加工比例,为市场提供优质农产品供给。

本文的理论意义在于通过阐明国际粮价对国内粮价的传导,进而分析对农业全产业链的影响,在学术上填充目前学者在农业全产业链上的内容;实践意义在于粮价是百价之基,研究粮价对农业全产业链影响的程度,可以为经济主体决策、稳定居民生活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提供借鉴意义。

二、文献综述

1.关于粮价波动对农业影响的文献回顾

郑旭芸、隋博文等(2020)通过实证研究得到,国际粮价对国内粮价的作用机制主要通过进口直接路径、进口产品成本路径和进口替代路径等进行。为此,我国要注重农业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粮食市场的风险防范系统和价格调控体系。

董渤(2020)指出,国际稻米价格上升有利于缓解国内稻米支持政策压力,这是由于国际稻米价格与我国稻米库存呈反向关系,价格长期倒挂。我国拥有众多从事稻米种植的农户和低价稻米消费者。低价稻米自由进入我国市场会降低生产者剩余,降低稻农生产积极性。

周静(2019)认为,农产品价格补贴政策对农业生产行为扩张具有正向激励作用。当农产品价格上升时,补贴金额改变了农产品和其他非农产品的相对价格,受利益的吸引,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的意愿被进一步激发,这就是产生农产品价格替代效应。

汤芬芬(2020)通过研究发现农产品价格年度波动呈整体上升趋势,农产品价格频繁波动对生产者造成的影响有降低农民收入、使农民生产决策失误和加剧农民的恶性竞争。

2.关于全产业链概念及影响因素的文献回顾

产业链思想最早源于西方古典经济学家Adam·Smith,该理论认为内部分工与专业化将有效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此后从众多学者对产业链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其很多观点都是来自于价值链、供应链、需求链等相关理论。

全产业链是2009年中粮集团提出来的一种依托中国居民食品消费升级、农产品产业升级、食品安全愿景的大背景下诞生的战略模式。王志涛基于交易成本理论视角分析指出全产业链是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主体间的生产环节进行内部化细分,从根源到消费终端都在规划范围内可控操作,从而形成一体化的产业内部治理体系。

黄磊、刘则渊研究了全产业链创新网络和网络内核心企业的融合创新模式,将外部技术与内部技术相结合,可以说是一种经济集聚模式,也可以说是一种产业链的横纵向整合。

丁冬(2020)指出,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分析导致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增值存在不足的因素,例如,企业与农民利益关系失衡、农村人力资源对全产业链增值模式的认识不足、稻米产品供求结构矛盾突出、全产业链各环节的成本居高不下。

李腾飞(2015)在对内蒙古农畜业的研究中指出农畜产品面临“贱卖初级产品、贵买加工成品”和“产业链两端诉苦、中间喊冤”困境的一定原因是农村合作社、大型企业、连锁超市等尚未掌握运用全产业链经营战略解决农畜产品流通中信息不畅、产销衔接不上、流通成本过高等问题。

韩喜艳、刘伟等(2019)表明,小农户参与农业全产业链的选择偏好存在异质性,主要来源于小农户的兼业程度、家庭年纯收入和收入在村中所处水平三个因素。小农户兼业程度越低、年纯收入越低、收入在村中所处水平越低,越偏好参与农业全产业链经营。

3.文献评述

可以看出,现有文献对农业产业链的研究比较深入,特别是有关农业产业链整合的研究,主要以案例分析(中粮集团居多)的形式分析企业在全产业链中的战略,对农业全产业链中的农民、收购商、工厂等主体之间的利益协调以及如何帮助农民走出“谷贱伤农”与“谷贵也伤农”的困境研究较少。本文从粮价对全产业链影响的程度分析,提出优化农业全产业链模式的建议。

三、粮价上涨对农业全产业链影响的路径及程度分析

1.国际粮价上涨对我国农产品价格作用的传导机制

目前学术界认为,国际市场对国内市场的传导路径主要来源于三个维度,即国际贸易路径、金融路径(包括汇率路径和期货路径)和能源路径。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2021年3月4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月全球食品价格指数為116点。食品价格指数由谷物、植物油、乳制品、肉类和食糖5个商品类别价格指数的加权平均数构成,粮农组织每月发布一次,用来衡量全球贸易中最活跃的食品类商品国际价格变化。通过观察表1历史数据可以发现,该指标已出现连续第9个月上涨。

从国际环境角度看,源于大流行扰乱了供应链,自然灾害影响了收成促使粮食价格上涨背后,直接反映全球粮食缺口的出现。我国为满足国内粮食需求多样化的需要和寻找低价粮食,每年都要进口大量粮食。2020年3月下旬开始,各国基于本国供应和交通物流等因素的考量,相继宣布禁止或减少农产品出口贸易,出口禁令涉及地区广泛、种类繁多,阻碍了全球粮食生产、流通、消费大循环,进一步延长了粮价只升不降的周期。详见表2。

国际粮价上涨的同时,国内大宗商品中部分农产品现货价格均有上升,大体呈同向变动。本文选取了玉米、豆一、硬麦、油菜籽四项与居民生活相关的农产品,对其自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每月末的现货价格进行分析。如表3所示:

从国内环境看,尽管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形势尚不严峻,但是我国依旧是世界上粮食进口大国,国家粮价的波动直接对我国粮食供应端和需求端产生蝴蝶效应。粮价上涨对于产业链上游阶段的新一季粮农而言,易产生惜售情绪、待价而沽。初级农产品价格上涨,进而口粮、饲料价格上涨紧随其后,进而传导至肉禽蛋奶、能源消耗等多领域。另外,随着多国货币宽松政策的实施,溢余的货币供应量将流入流通市场促进粮价上涨,而我国为应对经济发展的短期降速,采取了一定程度的经济刺激政策,也是促成粮价上涨的原因。2020年我国农作物产区出现低温霜冻、强降水和冰雹、病虫害等灾害,使农作物产量受到损失,因此国家对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玉米、小麦等多种粮食收购最低价格作出指示,直接奠定了国内粮价普遍高于上一年的基调。

2.农产品价格上升对农业全产业链各环节影响的具体表现

完整的农业全产业链模式是由其上游、中游、下游及其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系统构成。其上游环节主要包括种子采购、种植与农具基础建设环节,中游环节主要包括原料加工、深加工、成品流通等环节,而下游环节主要包括销售、信息服务、金融等环节。此外,全产业链的每个环节还包括了运输、入库、加工、包装、出库、销售、品牌打造等子环节。

农产品价格上涨直接作用于全产业链下游环节,在销售中一个相对满意的收购价格下,农民出售初级农产品,在交易市场上价格优势增加了农民收入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强消费意识,提高消费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农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但是粮价上涨的传导机制也使农具、化肥、柴油、农机等基础设施价格、工人薪酬等更加敏感,出现水涨船高的上升趋势。这直接使全产业链上游在下一年的生产成本加大,而接下来一个农作物生产周期后的产量、价格并没有预测和预警机制进行保障,农民的生产经营抗风险能力降低,这也预示着农民种植利润随着成本的上升,毛利润降低。

由于农民对农产品市场收购价格的不敏感及市场信息不对称,农民很难直接通过出售初级农产品获得预期利润,在新一轮理想的收购价格出现之前,很大一部分农民就已经将农作物出售。以玉米为例,在2020年秋冬季,辽宁省大连地区大窑湾及北良港玉米收购价格为2620-2630元/吨,上涨20元/吨;黑龙江省绥化地区新玉米收购价格在2380-2440元/吨,上涨30元/吨。可见,处于价格左右区间极值的农民利润率是有很大差别的,这直接影响一个家庭的年收入支出。

粮价的上升将迅速使养殖业成本加大,随即使农副食品、生活必需品价格提振,社会生产成本加大,那么全产业链中游环节的原料加工、深加工、成品流通等费用增加,都提升了成品售价,挤压了利润空间。看似粮价上涨增收喜悦的背后,也容易出现资本市场大肆囤粮,之后炒作粮食促使粮价上涨,使农民自己也受粮价上涨之苦。另外,粮食是没有过多替代品的,粮价上涨必然导致CPI(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易引发通货膨胀。所以说,国际粮食价格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也已经演变为货币政策的问题。最终影响实体经济,即引起企业和居民资产结构的调整以及投资方向和消费预期的变化。

四、农业全产业链增值的对策

1.政治角度:建立农业全产业链的政策保障机制

在全产业链上游坚守耕地红线,加大良种推广力度。确保到2022年建成10亿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在中游环节,继续推进科教兴农政策的实施,普及农村办加工厂、合作社的关键技术,增加新型经营主体;输送技术型人才下乡指导产品研发、包装设计环节。在下游环节,政府要为农产品销售助力、代言,改变当前重种植、重规模、轻市场、轻品牌的现状,帮助农业产业提升竞争力,增强生产循环动力。

2.经济角度:在全产业链运行中注入经济加持力

在上游生产环节,进一步安排农机购置补贴、发放春耕、养殖专项的低息贷款,建立大宗商品价格预警机制,使农民从供给端合理安排农作物品种及播种量。在中游环节,打破城乡金融资源逆向配置,提高农村投资资本回报率,丰富金融供给,提供多元化金融信贷产品。在下游销售环节,切实加大财政资金投入,足额保障农作物目标价格改革补贴资金;银行应该增设助农便民基层服务点,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建立农业企业生产经营风险评价体系,规范农村产业财务制度的运用,使企业规范化运行,降低经营风险。

3.人文角度:推动农民进入全产业链中下游环节

构建农业产业链的目的不仅是使农民获得生产环节的效益,还要有能力和技术分享加工、流通、制造环节增值的利润。首先,要打破农民在生产环节的进入难题。当前由于农民法律知识欠缺,每年因为种植合同、信贷资金等发生的纠纷不在少数,为此要加强基层法律援助,让农民知法懂法,受法律保护。其次,要不断实现农村产业合作化经营,使农民收入中由出售原材料获利占比降低,参与深加工获利、成品加工获利的比重增加,从而降低了由于粮价波动带来的收入不稳定,提高抗风险能力。最后,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增加新兴职业农民比重,适当加大对获得专业农民资格证书补贴的比重。

参考文献:

[1]丁冬.吉林省稻米全产业链增值机理与路径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20.

[2]韩喜艳,刘伟,高志峰.小农户参与农业全产业链的选择偏好及其异质性来源——基于选择实验法的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20(02):81-99.

[3]郑旭芸,隋博文,庄丽娟.进口贸易视域下国际粮价对国内粮价的传导路径——来自玉米和大豆的证据[J].中国流通经济,2020,34(05):108-120.

[4]董渤.国际稻米价格波动及对我国的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20.

[5]汤芬芬.从“谷贱伤农”到“水果自由”[D].浙江海洋大学,2020.

[6]周敏.中粮集团全产业链战略实施及其财务绩效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9.

[7]韩喜艳,高志峰,刘伟.全产业链模式促进农产品流通的作用机理:理论模型与案例实证[J].农业技术经济,2019(04):55-70.

[8]周静.农业补贴对稻作大户生产行为的影响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9.

[9]魏晓蓓,王淼.“互联网+”背景下全产业链模式助推农业产业升级[J].山东社会科学,2018(10):167-172.

[10]田剑英.农业全产业链融资方式与完善对策——基于浙江省55条农业全产业链的调查与跟踪研究[J].经济纵横,2018(09):112-121.

[11]寇光涛.东北稻米全产业链增值的创新路径及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7.

[12]尹靖华.国际粮价波动对我国粮食贸易安全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5.

[13]李腾飞.基于全产业链的内蒙古農畜产品流通组织体系研究[D].内蒙古财经大学,2015.

[14]刘喜明.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9.

作者简介:牛梦(1996.09- ),女,汉族,吉林省大安市人,西安财经大学,会计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产业链分析、财务绩效评价

猜你喜欢
全产业链
和粮: “全产业链”食品安全的践行者
爱伲集团全产业链运营模式研究
构建以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的农产品全产业链运行模式研究
微电影的商业模式创新
基于全产业链的住宅产业化发展思考
基于全寿命周期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方法探讨
里斯:“全产业链”时代的品牌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