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俞
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是指教师进行有效引导,学生针对数学问题进行自主讨论、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解析数学应用题,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相应的建设,以自身所掌握的学习内容为基础进行问题的归纳与总结,在这个基础之上产生新知识的学习方式。这能增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加强学生逻辑思维的分析能力,学生掌握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而使自身的数学素质得到提升,为全面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让知识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
小学生的生活、社会阅历较为浅薄,因而小学应用题的训练目的是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进行应用题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题目的实际生活需求,使题目贴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将生活现象、社会动态整合到小学应用题的设立当中。在进行解题技巧的学习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通过细致的观察能避免许多由于粗心造成的马虎而犯错的现象。例如在进行单位填写的题目时,有些学生会填写为树高8千米,这类简单的单位换算问题学生没有答对,表明了学生对日常事物的观察不够细致,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生活常识与认知,这能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正确率。因而,教师在进行应用题的题目设计时可以出题为:普通的树高为8米,世界上最高的树其高度超过80米,问,最高的树的高度是普通树高度的几倍?这种题型会给学生建立正确的生物认知,这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观察力。
二、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能力
一方面,有效的思维是解答数学习题的重要思维方式,小学教学环节,学生通过学习与领悟具备基本的数学思维方式,这使学生能独立进行问题的解析,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不畏数学难题的思想,面对学生的错误与马虎,教师要给予耐心的指正,这能让学生认为“数学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的心理,这能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当后期学生再犯这种“低级错误”时,教师则可以严厉的进行批评,让学生意识到这种“低级错误”是“不可饶恕”的。教师在前期耐心指导的过程,也是成功将学生引入主动学习知识的过程,因而,学生能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实则是非常好的现象。敢于说,才能发现自身的优秀之处,敢于说才能纠正自身的错误之处,这能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良好的提升。另一方面,刚接触应用题解题时,教师以带领学生前进为目的,与学生一同进行问题的解答。例如在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该课知识点内容为例,小明去乡下的外公家需要三小时,汽车1小时行驶60公里,问小明距离外公多少千米。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读题,并进行有效信息的抓取:“同学们,小明到外公家需要多久啊?”学生回答“3小时”教师继续问“那汽车一小时可以跑多远呢”学生回答“60公里”老师接着问“那小明到外公家的距离应该是时间乘距离,对不对?那正确的算式应该怎么列呢?”学生回答“3小时乘60公里”教师最后再问“那么答案就是?”学生回答“180千米”当学生的答题思路逐步稳定后,教师则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阅读题目,进行有效信息的抓取、列式计算。依旧以《三位数乘两位数》该课知识点内容为例:“同学们的答题思路非常好,非常正确,那么请同学们帮老师算算这道题应该怎么解答呢?”这时教师在黑板上写下题目,郑老板要为公司购置电脑,电脑的价格分别为一千元、两千元、三千元,郑老板带了九千元,最多可以购置几台电脑?如果要三台电脑款式各需一台,最多可以购置几台?
这种不是唯一答案的应用题目,能有效的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学生借鉴教师的解题思路的同時,阅读该题目并掌握有效的解题信息,进行题目的解析,进而完成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
三、注重教学环节的趣味性
小学生不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因而不能很好的进行应用题的正确解答,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当在自主探究模式中融入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答题兴趣,这能促使学生主动进行题目的研究与解答。当学生遇到问题,无法顺利的进行问题的解决时,教师要加以指导帮助学生顺利的解决问题。例如,家具售卖问题的换算虽然能增加学生的生活常识,但是缺少一定的趣味性。因此,当学生生活常识类的知识得到一定的扩充之后,教师可以注重应用题目的趣味性,将家具改成近期在学生之间流行的图书、玩具的售卖等,提高学生探索题目、解答题目的兴趣。通过调动学生的答题兴趣,待学生完成答题后令小组之间进行列算式的过程及原因的讲述,最后挑选小组成员到黑板上进行列示并计算,讲述自己的算式列算的过程,这能促进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四、给予学生思考、交流的学习时间
为了快速的提升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数学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积极的探索问题的答案。当教师讲解完一道题目时,应当给予学生消化知识的时间以及自主思考的空间。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时,教师要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对于学生有了解的不够透彻的问题进行解答与指导。小组之间互相交流的过程是学生与同学展示自己的过程,因而,对自身的探索答案拥有自信心,当学生解题后进行交流探讨时,会出现不同的答案,在这里,教师不要直接将学生的错误答案“盖棺定论”而是通过提问,让学生说出这样解题的原因,再通过有效的引导,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解题过程中的错误,这种交流方式不仅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还能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
结语:
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是一项长期的、循序渐进的教学任务。通过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生活化的转换,帮助学生完成这项富有挑战的数学学习过程。数学不仅能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加强,还能使学生良好的掌握应用题目的解题方法,因此,在小学应用题的教授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特性,帮助学生完善自身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广西玉林容县容州镇厢南小学 李 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