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有效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2021-06-15 16:59杨倩倩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生活化创设情境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学习阶段中的基础阶段,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时期,小学数学对学生的逻辑思维、智力以及反应能力的培养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生活情境是以学生的生活为素材,创设模拟生活的情境,使学生置身情境之中,生动、具体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兴趣也就越浓,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创设生活情境,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

一、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作用

1.贴近生活,便于理解

小学生年纪尚小,对于事物的理解能力还比较弱,数学的很多概念如果不通过具体的情境来进行阐释,便很难理解。生活情境来源于生活,是学生可以现实体会的一些场景,在课堂上构建生活情境,可以将抽象的数学语言具体化,有利于学生快速地代入和理解课程的内容。

2.投入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阶段,学生对世界的认识仍是十分肤浅的,探索世界仍然是他们最大的乐趣。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探索生活中一些随处可见的数学问题其中的奥秘,这可以极大地激发他们内心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便会提高学习数学的专注度,有利于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3.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学习最终的目的是使人更好地生活,创设生活情境,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对课本上的知识有所认识和理解,让学生把生活和知识联系起来,在日常生活的过程中也能灵活地使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解决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并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寓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数学学习,在数学学习中联系日常生活,培养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

1.模拟生活情境,具体化抽象数学概念

数学本身是比较抽象的,而小学生的思维更容易理解具体的事物,这就要求教师在如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创设生活情境。在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可以将生活情境进行课堂模拟,让学生有如亲身体验,这样不仅让学生感受更加生动,而且更加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可以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小朋友去超市买东西的生活情境,让一年级的小朋友谈谈:平时你买过什么东西?买东西要用什么?要注意什么?让小朋友谈出自己购物的感受。然后在已有的购物感受的基础上,课堂上设置一个购物环境:第一排桌子摆上几样常用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把学生分成售货员和购物者进行购物模拟。让学生在小组间相互交流并介绍自己拿出的是一些什么样的钱币,不知不觉认识1角,5角,1元,5元……在练习中提出如怎样付1元钱买一把直尺?怎样用2元钱买一本书?等问题,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有的说付1元硬币或纸币,有的说付2个5角,还有的说付10个1角等等。学生对元和角之间的关系也就很清楚了。通过模拟“买文具”这一真实、有趣的生活体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体会到了一元钱的价值及应用价值,突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买东西的乐趣。

2.结合具体环境,适当改编教科书中的课生活情境

生活情境是课程情境的一種,简单地说就是要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代入其中,而这种情境必须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的就是要结合具体环境,如果课本创设的生活情境与实际所处地区情况并不相符,可以适当进行改编便于学生理解。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2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节课中,教科书给出的课程情境引入是同学们来参观博物馆,对于偏远地区农村小学的小学生来说,博物馆是十分陌生的地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处的环境适当改变这个情境,比如将博物馆改为春游等。虽然只是很简单的一个改编,但是课程情境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能够深刻地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融于生活”。

3.数学教学语言生活化,拉近生活和数学的关系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过于重视规范的数学专业术语,而忽视了将所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那就会将学生带进死胡同,使他们感到数学学习是无聊的、枯燥的,进而产生厌学情绪。教师在课堂中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活化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数学语言的含义。生活化的语言更符合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因此学生更容易接受,并且体会到学习数学是一件非常轻松有趣的事情。这要求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在课堂教学时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符合学生思维方式和感兴趣的学习素材,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自己熟悉的身边事物中学习和认识数学,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在日常生活中,数学的应用随处可见。教师要积极地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收集信息,教学中把与数学相关的问题抽象出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对数学学习产生亲近感。

4.创设开放型生活情境,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所谓开放式生活情境就是在情境的创设中教师只提供一个基本环境,而具体的内容由学生进行补充。鼓励学生进行阐述,并在学生的阐述中引导和提炼数学知识。

5.布置生活化数学任务,巩固课堂知识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尤其是小学数学的课程内容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基本的数学常识,因此教师在布置课程任务的时候可以适当布置一些生活化的数学任务,提升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也加深了学生对于学习过程的印象,而在学习过程中所体现的数学原理也不知不觉被学生理解内化成为已掌握的知识。

总之,小学数学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生活情境符合小学生的思维模式,可以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到日常生活中去,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并将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从实际出发,从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和认知水平出发,创设合理的生活情境,对于教学过程会大有裨益。

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杨桥街道王四坝完全小学 杨倩倩

猜你喜欢
生活化创设情境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创设未来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