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以“治理能力”为视角

2021-06-15 10:28叶玉钢蔡文钦
黑河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治理能力行政体系

叶玉钢 蔡文钦

(四川轻化工大学 法学院,四川 宜宾 64400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命题,并将之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有关治理问题的研究,涉及方方面面的主题,治理的内涵丰富,俞可平教授认为,治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善治(good governance),即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以促进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1]。对于高等院校行政管理专业来讲,充分挖掘和拓展“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内涵与广阔外延,将“治理能力”的提升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指引不仅契合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也是提高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专业素质和就业能力的必要举措。因此,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要突出“应用型”特征,在既有理论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坚持以“治理能力”为导向,以培养“治理型人才”为目标,构建起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收获知识、增长能力、塑造德行,而理论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的提高需要通过实践锻炼、道德品行的养成也依赖于社会生活实践,因此,教学是离不开实践的,教学目的的达成必须以实践为手段。教学经验也一再告诉我们,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和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2],可以在具体实践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专业精神,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务实精神和创新精神。

行政管理专业要面对和解决的公共管理事务兼具政治性和技术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综合性和复杂性[3],这就决定了行政管理专业的实践性非常强,因此必须加强行政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建设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实践教学体系来达到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目的,是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建设必须重视和回答的问题。行政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主要包含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和保障体系、控制和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如图1)。

图1 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过程

(一)目标体系

确定科学合理的目标是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第一步。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确立要立足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治理能力”放在中心位置。基本应该包含以下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和研究写作能力,有效运用现代信息工具的能力,科学分析与及时准确的决断力,较强的组织协调合作能力,积极有效的沟通与回应社会公众诉求的能力,强力高效的执行力和持续不断的创新能力,依法行政能力等。

要达成上述能力要求,首先,要根据能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对“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体根本目标进行解构,由浅到深、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构建起目标层次体系。其次,明确不同目标层次的具体能力培养要求,并规划出实现的具体途径(如图2)。

图2 “治理能力”导向下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二)内容体系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是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具体化,是实现实践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通过合理安排实验、实训、实习、第二课堂、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社会实践以及创新创业等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以“治理能力”培养为中心,依次按照基础通识素质、专业技能、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多个培养层次来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合理优化,将有助于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良性运转,对于培养具有综合应用能力乃至创新应用能力的“治理型人才”有着重要作用。

1.充实实践教学内容

我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对标目标体系四个能力层的要求,分为校内培养和校外训练两个方面。校内培养主要通过实验(实训)模块、实习和社会实践模块、研究设计和创新创业模块等各个实践教学模块,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应用技能和创新应用能力[4]。另外,积极搭建校外实践教学平台,与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合作,通过参观见学、专题讲座、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方式,培养本专业学生对行政管理岗位的感知和适应能力、对行政管理现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行政管理事务的处理和问题解决能力(如表1)。

表1 “治理能力”导向下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2.优化实践教学结构

我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应用”的培养思路,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实践教学的结构比例发生明显变化,实践教学所占比重已经达到45%左右。通过通识核心课程和通识实践课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政治素养、人文修养和科技素养;通过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的实验课程,培养学生从事公共管理、社会研究、企业经营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具备从事电子政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工作的能力;通过集中实践环节的教学,促进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熟悉机关工作流程,增强学生从事公共组织与企业组织行政管理工作的专业素质与能力。

3.完善实验课程设置

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治理能力现代化”精神要求,通过对用人单位、毕业生等的调查,把握行管专业人才技能需求的新变化,完善优化了实验课程设置。开设了“五险一金”、电子政务、公务员实务实训、公共信息化管理实验、企业管理综合实验、统计学计实验、人力资源管理模拟实验、人员素质测评等实验课程,优化了学生以治理能力为核心的能力结构(如表2)。

表2 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具体安排

4.创立实践教学品牌

与其他学科和专业背景的实践教学相比,除了共性特点和共同目标之外,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要有个性、专业特色。而创立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品牌成为选择。品牌最初就是通过一套形象识别系统用于同类型产品或服务的识别和区分,也由于对资源的高度统合能力、合理的市场定位、先进的营销手段、再通过消费者培育,赋予产品文化精神象征,为品牌的开发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为品牌的使用者创造了巨大的使用价值。如“大学生进社区”实践项目,与学校驻地街道办、社区共建实践平台,学生以志愿服务者的身份进行志愿服务的同时,参与社区治理实践,既较好地发挥了服务社会的功能,又使学生的各项治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5.加强对创新创业的指导

创新创业项目是训练和提高大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抓手,必须对学生创新课题和创业项目进行精细化、针对性和手把手的指导。专业教师指导的《农业电子商务设计》获国家级创业训练项目立项;《自贡市城市老年群体主观生活质量调查研究》《自贡市城市低保家庭生活现状及其社会支持网络研究》《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大病补充医疗保险调研》等项目获省级创新训练项目立项;《小青农——你身边的农资查询、打假小助手》《浅析自贡发展工业旅游的模式规划》《创业帮策划工作室》《自贡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实证研究》《创意咖啡厅》《校园时间银行》等项目在“挑战杯”创新创业分获省级、校级奖项。

(三)管理和保障体系

实践教学的管理和保障体系是确保实践教学按计划实施的关键,也是实践教学取得较好效果质量的重要保证。该体系主要包括实践教学的管理和保障机构、制度机制、经费物资、师资队伍等方面(如图3)。

图3 实践教学的管理和保障体系

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和保障体制

由于实践教学贯穿于大学四年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而且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包括教务处、学工部、团委、国有资产与实验管理处、保卫处和二级学院、各专业教研室等,管理保障单位分散,加大了实践教学的统筹协调的难度。针对以上难题,要建立起学校职能部门、院(系)、教研室三级实践教学组织管理体系和协调机制,实行归口管理、专事专办,明确相关单位在实践教学中的主体责任,避免推诿扯皮的现象发生[5]。

2.贯彻法规制度,完善和优化实践教学运行机制

近几年来,我校着眼于顶层设计,形成了覆盖实验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论文(设计)、社会实践及创新创业各环节的管理制度,校级层面关于实践教学的总体性制度框架已经建成;二级管理部门根据其职能,修订和新增了各环节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使实践教学有了法规制度保障,确保了实践教学计划、组织、协调、实施、监督等环节有章可循。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教学实施主体只有严格贯彻落实实践教学法规制度,才能使实践教学有序运行。

3.落实经费物资,积极推进校政企合作平台建设

学院和教研室严格落实学校专门下拨的实践教学经费,用于加强行政管理专业实验实训设施设备建设,先后建成五险一金、电子政务、公共信息化管理、企业综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素质测评等试验实训系统。此外,积极推动“校政、校企合作”,强化专业实习基地建设。与自贡市人社局、市民政局、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自流井区司法局及其所属四个街道办事处、64个社区和中国人寿保险自贡分公司等建立了合作共建关系,为人才培养、交流、科学研究搭建了良好平台。

4.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打造具有较强治理能力的师资队伍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确立了“引进与培养,以培养为主;专兼结合,以专职为主”的建设方针。通过“校府、校地、校企”合作共建,将具有丰富的行政经验和一定理论素养的政府部门领导、企事业单位管理专家请进课堂,为学生开设专题讲座、学术报告,承担实习和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更好地帮助学生参与具体的行政管理实践,从而有效地提升行政治理能力;近年来,学院已经选派多名教师前往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学习或挂职锻炼,参与政府或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活动,积累实际管理经验,基本建立起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知识和经验结构互补,治理能力较强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为增强实践教学效果提供有力保障。

(四)控制和评价体系

控制和评价是任何一项管理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管理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控制就是对活动的过程进行计划和干预,使活动过程按照目标计划进行,以达到理想的结果。评价是控制的一种方法,通过评价能够使活动主体时刻聚焦活动过程是否产生偏移,事中及时纠正,事后发现差距。实践教学作为一项教学管理活动,只有建立起完善的控制和评价体系,对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控制和科学评价,才能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如表3)。

表3 实践教学控制和评价体系

1.建立以“三组”制度为核心的实践教学控制体系

学校成立由主管部门和教学专家共同组成的校级督导组,通过全面普查、定期巡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检查督导各院(系)、专业教研室实践教学的体系设计、目标设置、内容安排、教学效果等情况;检查督导实践教学运行管理制度落实情况;检查督导实践教学质量标准情况,如实习质量标准、实验质量标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标准;解决基层实际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等。学院层面成立有院长参加的院级督导组,负责逐一检查督导学院各专业教研室实践教学落实制度情况和质量达标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校政、校企签署合作协议、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的同时,双方建立实践教学的控制和评价机制,成立合作督导组,对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质量效果进行合作督导[6]。

2.健全了以“四评”制度为核心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对教师实践教学质量的考核评价主要采用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两个维度。建立同行评教制度,在加强过程和结果控制的同时,促进同行之间相互交流、加强教学研究。学生是实践教学的对象,是教学质量最直接的感知者,建立学生评价制度,才能将教育对象的需求反映到实践教学改革之中。此外,结合校、院两级职能部门和教学专家督导,扩充考核评价的主体,形成360度全面质量评价。对学生实践教学过程和结果的评价主要来自于实践教学的实施主体——教师和政企用人单位。针对实践课程教学,采用多元评价机制,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小组集体评价与个人评价、学生互评与学生自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针对岗位实习,通过实习手册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综合能力。同时,建立单位回访制度,实践教学专业指导教师通过深入实习基地来了解、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听取实习基地指导教师的意见及对学生实习情况的评价,协助实习基地解决岗位实习中的具体困难。

二、结语

实践教学体系作为专业教学的一部分,对于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经济活动所创造的新思维、新观念、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向社会领域扩张,社会结构的日益多元化、复杂化、去中心化,社会群体从传统的以身份、阶层为中心向以利益、价值观念为中心进行聚合分化,以上种种给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基层治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尽管学界对于“治理能力”的概念内涵还不甚一致,“治理能力现代化”已然成为了国家治理和解决社会复杂问题的一剂良方,因此,也应当将其作为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核心价值和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治理能力”也必将引导这一时代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和体系构建。

猜你喜欢
治理能力行政体系
行政学人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大数据视角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
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探究
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精神”
政府网站建设及在提升治理能力中的作用分析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加快行政审批体制改革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