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菁 高秀芬
高等职业教育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的重要保障,为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和智力支撑。2019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9 年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100万人。”这一举动的本质目的是:让更多的人能够接受高等教育,最大限度地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投身继续学习和提高技能中来。职业教育成为稳定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被独立置于宏观政策的顶层。近几年来,我国产业结构逐步转型,由此引起整个社会的就业结构面临进一步调整,我们面临严峻的转型挑战,加之,目前中美贸易摩擦依然存在,内外经济压力同时影响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百万扩招成为一种国家宏观调控手段。高职院校百万扩招对整个教育系统作出巨大调整和扩充的影响,尤其是给职业教育系统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在此政策背景下,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为高职院校提供了重大的发展机遇,能够促进高职院校的改革与发展;另一方面,高职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也面临招生难、人才培养与社会衔接度不高等新的挑战,需要我们创新思维方法来解决。
1.积极稳定就业形势。扩招与稳就业相辅相成。据测算,到2030 年之前我国16 岁-59 岁劳动年龄人口仍将一直保持在8 亿人以上,我国的就业总量仍将处于一种持续中高压状态。解决就业问题,特别是要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而退役军人、农民工、下岗职工等人群学历基础往往不高,通过高职扩招可以及时提高他们的学历水平,同时掌握一门专业技术技能,提高就业水平的同时,还保证了就业质量,真正做到与适应性人群、区域经济紧密结合的特性,提升新增的劳动力的同时,能够保障其接受高等教育的比重,较好解决高等教育饱和度,更能有效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积极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稳定就业形势。
2.推动高职现有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招生规模的扩大,给高职院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对于很多高职院校来说,有了生源,一切就有了保障,学校规模扩大了,经费增加了,办学条件上去了,社会地位和影响力也得到了提高。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扩招带来了生源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面对这样的变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以及现有的教学生活条件,都面临复杂的课题和严峻的挑战。高职院校如何立足现实、依靠政府资源、充分挖掘自身能力、调动企业积极性、开展校企产教结合的教学探索、引入1+X 制度势在必行。
1.扩招生源与传统课程要求之间的矛盾。高职扩招,一方面对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进行了调整、补充,推动着高职院校不得不短时间内迅速发展,更促进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的无缝连接,形成了既是直接教育又是继续教育的全新职业教育发展概念。但是,随着高职院校招生入学门槛降低,接受生源专业不再受局限,尤其是高职扩招对社会特定群体开放,高等职业院校在高职扩招考试中的招生范围主要分为A 类(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B 类(退役军人)、C 类(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类型。由于这几个特定社会群体文化基础存在较大差异,就会使得学生接受相同专业知识的能力很难保持统一,课堂教学效果两极分化明显,教师很难在这两类学生群体之间取得平衡。
2.生源数量增加与教学资源匮乏之间的矛盾。高职院校大规模的学生人数增长必将引发学生数量规模急剧增加与教育教学质量滞后之间的矛盾加剧,就目前已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办学硬件水平、办学空间容纳量来应对生源数量在短时间之内的激增,会导致教学资源严重不足,难以满足基本教育教学的情况,引起教学质量下降、学生管理工作压力变大等问题。早在1999 年我国高等院校也曾经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扩招,那次扩招为改变我国高等教育的性质打开了一扇窗,让高等教育由一种精英教育模式转变为一种能够为更多人群服务的大众教育模式。如今高职教育开展大规模扩招改革,也同样面临种种困难:首先是扩招将导致教师数量在学生数量激增的情况下,师生比例严重失调。其次,校舍等硬件设施的容纳性、安全性问题也显得尤为重要。
1.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党对职业院校的全面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提出了将“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放在首位的要求,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体现出了教育事业,尤其是高职教育在国家建设、人民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中国的高等职业院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具有扎实专业技能、心怀祖国和人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技能人才。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保证,我国高校必须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把重要精神贯彻到位。
2.正确处理生源数量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系。高职生源数量的增加并不意味着教育质量一定会下降。要保证扩招后教学质量不降低就必须在生源数量增加的同时积极调整师资数量,提高师资队伍质量,高职院校师资的数量和质量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开展继续培训工作,以各种方式积极引进高级人才,双管齐下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通过各种途径积极推进高质量、高水平优秀师资的引进工作。在学院内部通过教师专项技能培训、考核评价等方式多维度多批次开展教师业务能力提高工作,争取在短时间内形成一批骨干师资。高职院校还可以积极依托校企合作引进一批优秀的企业导师,提高学生实践环节的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校企结合、共同育人的办学方式,最大限度提高师资质量。还可以通过返聘部分退休教师、聘用兼职教师等来缓解因师资不足导致的教学质量问题。生源数量的增加与硬件设施容纳性也被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扩建、新建校舍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但是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也是一个很大问题。其一,可采取集中办学的形式,形成教育集团,实现教育资源在中高职学校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不同区域之间等相互合作。高职学院可对多方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也可通过各种形式组成多元主体联盟,使得集团各方达到利益共赢、共同培养市场所需的技术型人才。如校企之间可通过校企产教深度融合机制使一部分学生分流到企业学习,从而解决学校硬件设施不足、学生管理压力大等问题。在中高职院校之间可通过高职院校的办学点下放,也可以通过合作办学等方式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等,达到在一定区域内优化配置教学资源。
3.制订多元的培养方案,改革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高职院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结合不同生源的特点,充分考虑生源结构的不同,进行积极调整。对于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高职院校应把教学重点放在专业技能提升上,如注重1+X 证书制度中对专业证书(专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和训练,以增加其竞争力,保证高质量的就业。在组织教学管理上,也应该根据各类生源的学习需求不同分别制订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对于有升学意愿的学生,积极为其提供升学空间,疏通升学通道。
4.实施分层分类教学。依据不同学科按照分层教学法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群体,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符合其学习水平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实施特定的教学方法,制定不同的教学评价体系。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条件和环境,提供给不同群体“适合的教育”,确保教学内容可以被每个层次的学生吸收和理解,共同达到基本的教学要求。通过“分层教学”的方法,教师可以整体提升教学效果,保障教学质量,减少由于生源差异化造成的教学效果参差不齐,快速提高学生专业技术技能水平。
5.工学结合,升学与就业的“双导向”办学定位凸显职教特色,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高质量的升学也是保证高质量就业的一条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应着力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使其能在高速变化的社会大环境下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同时,还能为社会和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
高职扩招是项利国利民的大举措,极大地彰显了职业教育的价值与意义。面对生源复杂、层次多样、年龄差异大等特点,高职院校不仅需要站在更高的政治高度来思考和更新职业院校办学的发展之路,也需着力解决专业设置与教学组织、教师与教学管理、实训与培训、教学硬件与软件等诸多方面的矛盾,更需要将“立德树人”的职业教育目标融入职业教育的方方面面,构建起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的职业教育人才观,进一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扩大高等教育的服务面,让更多人有机会接受高等职业教育,也让学生在学习职业技能的同时,成为德才兼备的现代职教人才,共筑新时代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