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明祥,罗红波,沈欢喜,钱 祥
(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11地质队,安徽 安庆 246003)
安徽贵池后山金矿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安庆-贵池矿集区内,是上世纪开展的贵池地区1:5万综合物化探调查工作中发现的金多金属化探异常,经过多次的找矿工作,于矿区内发现了较好的金多金属矿体。笔者近年在该区主持了1:5万矿产调查评价工作,进行了大量调查工作,对矿区的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有一些新的认识和思考。
区域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地台下扬子坳陷带前陆褶冲带南缘,贵池复向斜西段陈塘—灌口向斜南东翼,区域性深大断裂高坦断裂北侧。区内前震旦纪是基底地层的形成和发展阶段,并已发生了强烈的褶皱和变质,震旦纪-早三叠世以来沉积了一套碎屑-碳酸盐岩、硅质岩的巨厚层沉积盖层,构成了区内铜金多金属矿化的有利围岩和矿源层,中三叠世后进入板内碰撞变形阶段,伴随一系列的挤压和剪切作用,形成一系列的褶皱和断裂构造,奠定和形成了现今的基本构造格局,晚侏罗世-白垩纪在伸展机制下,区内岩浆活动强烈,大量中酸性岩浆沿构造薄弱位置上侵,为区内铜金多金属矿成矿带来了大量的成矿流体和物质来源[1,2]。
后山金矿区位于灌口向斜南东翼,主要出露志留系至二叠系地层,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出露大量花岗闪长斑岩脉,地表分布2个硅化破碎带,于其内圈定十多条金矿体(图1)。
图1 后山金矿区地质略图
矿区出露地层为志留系下统高家边组(S1g)、中统坟头组(S2f)、上统茅山组(S3m)以及泥盆系上统五通组(D3w),岩层为一单斜构造,走向约北东60°,倾向北西,倾角一般在17°~38°之间,局部受断层影响,产状变陡。
矿区位于灌口向斜南东翼,为一向倾向北西的单斜构造,次级褶皱不发育,断裂构造发育,有北东向、北北东向和北西向三组,以北东向为主,北东向断裂具逆冲性质,倾向北西,北北东向和北西向为晚期平移断层,错切早期北东向断层。矿区北东向断层主要有两条,断层内构造角砾岩发育,角砾岩带宽15m~30m,金铜矿化及发育其内,其中北部构造角砾岩带向南西延伸与马石矿区相连,这两条北东向断裂也是控制了马石岩体的南北边界,是区内的控岩控矿断裂。
区内岩浆岩浆活动强烈,矿区南西侧见马石花岗闪长斑岩体沿北东向断裂构造侵入,地表形态不规则,总体呈北东向带状分布,岩体产状与断裂产状大致相同,出露面积约0.4km2,在岩体边缘及内部,尚有小规模的中酸性脉岩分布,马石岩体被认为是区内铜金多金属矿成矿岩体[3,4]。矿区内花岗闪长斑岩脉发育,岩性与马石花岗闪长斑岩体相同,推测为其走向上的延伸,矿区深部可能存在与马石花岗闪长斑岩体相连的隐伏岩体。矿区脉岩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总体呈北东-北北东向分布于角砾岩带内,部分岩脉呈碎裂岩状,具矿化蚀变。
热液蚀变强烈,常见有钾长石化、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黄(褐)铁矿化、孔雀石化,次为黑云母化、高岭石化、碳酸盐化及电气石化等,围岩强蚀变地段形成黄铁绢英岩。
已有工作在矿区内共圈出10条金矿体。矿体出露标高120m~316m。矿体呈脉状、透镜状产出,沿S2f2、S2f1、S1g地层与脉岩接触带分布,平面上呈东西向平行产出,单脉走向具尖灭再现特征,大部分向南倾,延深尖灭。经工程初步控制,单矿体的规模一般厚0.52m~2.86m,最长324m,Au品位在1.0g/t~14.9g/t之间,矿石品位变化与黄铁矿化、硅化强弱关系密切。矿体特征详见表1。
表1 后山矿区金矿体特征一览表
其中Ⅰ号矿体分布于南部硅化破碎带,Ⅱ、Ⅲ、Ⅳ号矿体分布于北部硅化破碎带。
已发现的矿(化)体均赋存于志留系中统中段硅化、褐(黄)铁矿化碎裂岩、花岗闪长斑岩、及断裂构造带中;其硅化、黄铁矿化碎裂岩,硅化、黄铁矿化花岗闪长岩即是含矿体,其顶、底板均为弱-未蚀变得同类岩石。
3.3.1 矿石自然类型
根据矿物共生组合、结构、构造,划分为硅化、黄铁矿化碎裂岩型,硅化、黄铁矿化花岗闪长斑岩型。
3.3.2 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主要有不等粒粒状结构、碎斑结构、碎裂结构。具细脉状、浸染状、角砾状、斑点状、蜂窝状、硅质网脉状构造。
3.3.3 矿石矿物成分
金属矿物成分为黄铁矿、零星可见铅锌矿、磁铁矿、钛铁矿。风化矿石中次生矿物有赤、褐铁矿化等。脉石矿物有石英、长石、角闪石、绢云母、绿帘石、绿泥石、方解石、高岭石、磷灰石等。
(1)矿区金矿化受构造控制明显,北东-北东东向构造破碎带及花岗闪长斑岩脉发育位置是有利的成矿部位,特别是在叠加了硅化、黄铁矿化等蚀变特征,其含矿性一般都较好。
(2)矿区地表金矿体常呈透镜状产出,且具尖灭再现特征,应加强分析其空间展布规律,在倾向上延伸可能具有相似特征。
(3)矿区南西侧外围马石岩体被证实为一成矿岩体,矿区出露的大量岩性与其相同脉岩,应探索深部是否存在与其相连的岩体存在,如有新的发现则找矿成果必可取得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