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贝真,周维芬,林丽容
(汕头市潮阳区人民医院 广东汕头515100)
水痘是由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皮肤病,属于临床常见的季节性疾病,以冬、春季节多见,可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感染者传染[1]。该病任何年龄均可感染,以2~6岁儿童居多[2]。发病后可出现发热、丘疹、疱疹等症状,若不及时有效地控制症状,预防感染,则可出现脑膜炎、肺炎等严重并发症威胁患儿生命安全[3]。目前,该病尚无特效的治疗手段,因此在治疗的同时应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以控制病情,预防病毒传播,缩短患儿病程。本研究采用程序化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对水痘患儿进行干预,观察其临床疗效,为水痘患儿的护理提供更多的依据。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5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60例水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儿科学(第8版)》[4]中关于水痘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发热、皮肤出现丘疹、疱疹等;②普通型水痘者;③年龄3~10岁者;④所有患儿家属均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蚊虫叮咬或药物不良反应引起的皮疹者;②手足口病者;③重型水痘患儿;④不配合护理的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10(6.21±2.56)岁。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3~10(5.93±2.14)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利巴韦林、喜炎平等抗病毒治疗,合并皮肤感染者加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皮肤瘙痒者加皮肤防护或炉甘石洗剂。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家属进行常规教育,嘱患儿勿抓挠,给予科学的饮食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程序化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建立护理小组:小组成员由本科室具有5年护理经验的护师组成,所有小组成员均熟悉程序化护理及心理干预方案。②入院评估:患儿入院后即对其进行综合评估,包括病情严重程度、心理状态、生活方式、睡眠情况等,并搜集家庭成员状态及受教育程度,建立健康档案,并以此制订适宜的护理方案。③心理干预:a.入院后即向患儿及家属详细介绍院内及科室环境,讲解住院相关制度,促进患儿早日熟悉医院环境,减轻陌生感。b.向家属介绍水痘发病原因、传播途径及常见治疗方法,告知日常护理的重要性,并介绍成功案例,帮助家属缓解不良情绪,促使其树立治疗信心,主动配合各项干预。c.因水痘瘙痒等症状影响可导致患儿情绪不稳定,加之患儿年龄较小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护理人员可在病房内播放动画片或舒缓音乐等转移患儿注意力。d.加强与患儿的沟通,以温和的态度与患儿进行交流,了解患儿需求,给予其更多的关怀与鼓励。e.家属给予患儿更多的陪伴与呵护,缓解患儿躁动不安的不良情绪。④皮肤护理:静脉穿刺时应避开疱疹部位,降低穿刺率;采用皮肤防护或炉甘石洗剂清洗,应动作轻柔;对患儿口腔使用生理盐水进行擦拭和清洗;及时更换患儿衣物、床单等,保持皮肤清洁干燥。⑤对症护理:按时进行体温测量,若出现发热情况,及时告知值班医生并进行降温处理,必要时可给予退热药物;出现脑膜炎症状应及时对症治疗;若患儿出现呼吸困难,则应吸氧治疗,监测脉搏、心率等。⑥个人卫生护理:对患儿指甲进行清洁和修剪,嘱家属监督患儿勿用手抓挠痘疹,尤其是面部痘疹,避免因抓挠而引起感染;住院期间,患儿应身着宽松舒适衣物,经常清洗、暴晒。⑦饮食护理:根据患儿病情及饮食喜好制订个性化饮食方案,以流质饮食为佳,确保营养均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⑧环境护理:加强病房管理,定期打扫消毒、开窗通风,适当调整病房湿度与温度,护理人员与患儿接触后应及时消毒,避免交叉感染。⑨健康教育:以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向患儿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告知预防接种,隔离治疗的必要性。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还应进行适当锻炼,保证充足的休息,提高患儿自身免疫力。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5]。显效:无新痘疹出现,临床症状消失,3 d内痘疹结痂;有效:无新痘疹出现,临床症状减轻,5 d内痘疹结痂;无效:治疗后仍有新痘疹出现,发热现象5 d内消失,痘疹5 d内结痂。临床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临床症状(退热、瘙痒消失、止疹、结痂、痂落自愈)消失时间、住院时间。③比较两组护理依从性:自制护理依从性评估量表,其中能按照医嘱配合完成相关护理内容者为完全依从;仅对部分干预服务配合者为部分依从;完全不主动配合,需强烈要求执行者为不依从。依从率(%)=(完全依从例数+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④统计两组并发症(肝炎、肺炎、脑膜炎)发生情况。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2.3 两组护理依从性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依从性比较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水痘是小儿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冬、春季居多,患儿机体免疫力差、作息不规律等均可导致该病的发生[6]。发病后,患儿常出现发热、疱疹、丘疹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可引发水痘肝炎、脑炎及肺炎等,威胁患儿生命安全。该病主要因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而引起,具有显著的传染性,临床治疗除采用抗病毒、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以外,还应进行有效的隔离预防。患儿因年龄小,在瘙痒等症状影响下常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降低治疗依从性,影响治疗效果[7]。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促进疾病康复十分必要。
程序化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相较于传统护理模式,该护理方法逻辑清晰、目标明确、内容丰富。首先对患儿及其家庭状况进行科学的评估,为护理活动提供有效的依据;然后根据需求的主次有计划地制订全面、连续的护理模式,指导护理人员满足患儿身心需求,促进患儿恢复健康;同时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还可根据患儿的反应及病情及时调整护理方案,以提高患儿护理依从性和临床疗效[8]。心理干预则能改善患儿不良心理状态,引导患儿培养正确的行为方式,提高治疗依从性[9]。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程序化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可提高水痘患儿临床疗效。可能因为该护理方式从人文、环境、健康、护理等多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科学护理,可满足患儿日常护理需求。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干预组退热时间、瘙痒消失时间、止疹时间、结痂时间、痂落自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与马萍等[10]研究结果一致。可见,通过程序化护理联合心理干预,患儿及家属对水痘相关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明确日常护理对该疾病的重要性,对饮食、个人及环境卫生均采取高标准、严要求策略,可有效降低传染率。此外,通过与患儿的有效沟通与交流,可提高患儿与护理人员之间的信任感,减少吵闹,主动配合各项护理与治疗,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王茜[11]在《支气管哮喘病人治疗依从性的研究进展》中指出,治疗依从性是影响疾病发展及治疗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年龄较小的患儿,家属的配合程度及对治疗的认真程度对治疗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患儿因其年龄小、认知程度低及病情的影响,常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导致临床治疗依从性差而影响治疗效果,延长治疗周期,甚至加重病情。家属作为引导者、监督者可通过自身的行为引导患儿提高治疗依从性[12]。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一方面与患儿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有关;另一方面与患儿及家属对水痘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有关。护理人员在教育过程中不仅为患儿及家属讲解水痘病因、治疗方法及传播途径,还为其提供专业的护理指导,避免患儿因抓挠等不配合治疗而出现瘢痕;给予患儿及家属相应的心理干预,也能疏导其不良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肝炎、肺炎、脑膜炎是水痘发展过程中的严重并发症,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得益于程序化护理联合心理干预能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改善其临床症状,稳定患儿情绪,提升患儿身体素质,确保其保持最佳康复条件,从侧面对病情进行控制。
综上所述,程序化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在小儿水痘治疗中应用效果良好,可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促进康复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