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清,陈嘉琳,阳志强
(1.肇庆学院 发展规划处;2.肇庆学院 旅游管理系;3.肇庆学院 学生工作处,广东 肇庆 526061)
旅游扶贫是通过开发旅游带动具有一定旅游资源条件、区位优势和市场基础的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种产业扶贫开发方式,在推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2014 年8 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旅游产业改革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了旅游精准扶贫并明确“要加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扎实推进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2016 年9 月,国家旅游局等12 个部门制定并印发《乡村旅游扶贫八大行动方案》;2018 年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提到“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对贫困户增收带动作用明显的种植养殖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产业。”旅游扶贫的核心是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脱贫致富为目标,以贫困农民参与为手段,促进地区的全面发展及贫困人口的脱贫和发展。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实践,我国形成了较具特色的旅游扶贫模式,先是以政府主导或输血性扶贫模式为主,随后造血式的扶贫模式得到发展,扶贫效果更为明显[2-4]。基于旅游扶贫地居民感知视角,探讨区域旅游扶贫的效应和影响问题,成为旅游地脱贫和脱贫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注的方向。
国外对旅游减贫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框架,为旅游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5-6]。研究内容多以自然旅游、农业旅游、社区旅游和遗产旅游为主[7];旅游扶贫效应通过合理的规划及操控体现其促进作用[8];研究方法以宏观的定量研究为主,而研究案例呈现地理集中性[9]。旅游精准扶贫是旅游扶贫的升华,是扶贫思维的转变,国内关于旅游扶贫和旅游精准扶贫做了较多的探讨,主要集中在旅游精准扶贫概念的界定及其内涵[10-12]、旅游扶贫机制[13-14]、旅游精准扶贫模式研究[15-17]、旅游扶贫的实现路径[18-20]及旅游扶贫的效应与影响等[21-23],研究区域主要集中于中部和西部等地区。总体上,国内外学者关于旅游扶贫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国内对旅游扶贫效应和影响的研究仍有待深入,以整体贫困地区为对象的研究较多,而以特定村庄为案例地的旅游扶贫效应和影响研究仍较少。因此,本文以典型旅游扶贫地怀集县桥头镇为例,通过实地问卷调查和访谈,运用SPSS 软件分析得出当地居民对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以及对旅游开发的态度和参与意愿,为实现该区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和旅游发展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肇庆市怀集县桥头镇位于怀集县西南部,距县城46 公里,离广州市区仅200 多公里。截至2017 年7月,全镇辖1 社区居委会和13 个村民委员会,262 个村民小组,镇域面积213 平方公里。现城区面积约1.2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9 万人。2016 年,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要求,全面完成全镇贫困户的摸底、识别、完善、公示、造册等工作,全镇贫困户共523 户1 491 人,其中低保392 人、五保163 人、残疾234 人、孤儿8 人。肇庆市高要区45 家企业到桥头镇结对帮扶135 户贫困家庭,2016 年全镇共有27 户贫困户在建或建成水泥楼房。至年底,全镇实际脱贫295 户583 人。
1.旅游资源 桥头镇大部分呈喀斯特地貌,峰秀、石奇、洞幽、泉清、河湖婉丽,有“小阳朔”的美誉。在境内7 万亩绿野平畴上,屹立着360 多座千姿万态的石峰,点缀着170 多孔各具特色的岩洞。目前,已开发的有燕岩、世外桃源、燕山(朝岩)等景区(景点),是理想的度假、避暑、休闲旅游胜地,2005 年被广东省列为旅游专业镇。
2.旅游产品 桥头镇良好的生态环境,温和的气候,孕育了种类多、档次高、无公害、特色浓的山珍特产,如珍贵的世界级补品燕岩燕窝和燕窝酒系列。
3.民俗文化 广东省13 个剧种之一的“贵儿戏”是民间在桥头镇流传的地方戏,被列入《中国戏曲大典全书》;1999 年桥头镇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评为第一批“广东省民间民族文化之乡”,是著名的诗歌之乡。
4.旅游发展战略 近年来,桥头镇坚持走“旅游兴镇”的发展战略,旅游总收入逐年攀升。并赢得了各种荣誉,先后被授予和评为“旅游技术创新专业镇”“省级风景名胜区”“广东省最理想自驾车目的地”“广东省最美的地方”“广东省旅游特色镇”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扶贫的目标定位于贫困人口的脱贫和发展,贫困人口如何在旅游发展中获益和增加发展机会是旅游扶贫的核心问题[24]。本文问卷从旅游扶贫的核心出发构建扶贫效应的基本框架[25-26],问卷内容分为居民的人口学统计特征、居民对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情况、居民对实行旅游扶贫的态度以及参与旅游业的意愿和能力三大部分,以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调查对象为第一层框架对居民感知进行探究,评价内容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居民态度及参与意愿,评价方法包括宏观与微观、实际与感知,调查对象包括当地居民、政府人员、景区管理人员等利益相关主体。基于居民感知以经济、社会、环境及参与意愿四个方面为外围框架,分析旅游扶贫效益,得出怀集县桥头镇旅游扶贫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设计思路如图1 所示。
图1 问卷设计思路图
以怀集县桥头镇及世外桃源、燕岩等景区为调研主要地区,于2017 年07 月11 日至07 月15 日对当地村民进行了书面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调查,共入户走访发放问卷180 份,回收174 份,回收率为96.7%;其中有效问卷为158 份,有效率达90.8%。由于所调研地区为偏远山区村镇,村民文化水平均较低,加之该地的语言为肇庆本地粤语,故本次问卷调研难度较大。在本次调研中,虽然村民作答意愿较高,但由于调研期间属于农忙时节,所以问卷发放受到一定限制,但为了尽量获取更多的信息,调研队伍分成若干个小组分别在不同时段和不同地点进行调查,扩大覆盖范围。此次访谈的对象主要为村干部、景区工作人员、个体户以及当地村民,共八名访谈对象,将其编号命名为F01-F08。访谈内容主要围绕着旅游扶贫开展,从桥头镇旅游发展现状、参与旅游发展意愿及居民感知等方面进行访谈。
以SPSS22.0 软件为主要分析工具,对问卷调查数据分别进行信度分析、描述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得出旅游地居民对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与态度。此外,根据访谈录音进行访谈稿整理,将访谈记录中较为重要的部分进行编排整合,提炼相关证明材料,并结合问卷数据进行旅游扶贫效应的居民感知分析。
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见表1)表明:(1)性别。女性比例为58.6%,反映出受调查人员女性多于男性。(2)学历。小学以下、小学至高中学历的样本较多,所占比例达64%。(3)年龄。25-55 岁以下的样本所占比例较多,占比42.2%,而12-25 岁占比最高,为53.1%。(4)收入来源。主要有种植业、本地打工、外地打工等,该地区的居民收入来源仍然较为单一。⑤月收入。调查对象大部分居民的收入水平偏低,24.2%的居民月收入在2000 元以下,78.1%在4000 元以下,这个比例说明了该地区的家庭收入仍处于较低水平。
表1 受调研居民基本特征
1.信度分析 信度主要是指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稳定性越大,意味着测评结果越可靠。通过SPSS 软件对桥头镇居民感知的旅游扶贫效应进行信度分析,得出Cronbach’a 系数为0.888。将Nually 提出的0.7 的临界值作为标准,可知本问卷游客期望感知维度可信,具有较好的内在一致性,可用以进行相关研究。
2.因子分析 运用SPSS 软件对各变量内的题项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首先对其可行性进行检验,本研究中KMO 值为0.833,大于0.7,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的近似卡方值为973.927,Sig 值为0 即概率P<0.01 达到显著性。运用主成分因子分析中的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正交旋转,萃取到特征值≥1 的3 个公因子,其累计方差贡献率达64.006%,能够解释大部分变量。每个公因子涵盖了载荷大于0.4 的变量,这19 个变量构成了当地居民对旅游扶贫效应的主要感知。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表明,指标B1-B5、B6-B12、B13-B19 分别在A1、A2、A3 这3 类公因子上负载较高(见表2)。根据公因子A1、A2、A3 所包含变量的共性,将其分别命名为社会效应、经济效应和环境效应,依据因子模型对桥头镇居民感知的旅游扶贫效应进行分析。
表2 因子分析结果
3.居民感知分析
(1)居民对旅游扶贫经济效应的感知分析。居民对经济效应的感知测度表明(见表3),经济效应公因子中包含5 项变量,在B1-B3 的3 项变量中,居民均持中立态度(等级评分平均值在2.5~3.4 之间表示中立),普遍认为对生活日常支出、农产品的销售及家庭总收入的影响感知不明显。而对B4-B5 两项变量表示赞同(等级评分平均值在3.5~5.0 之间表示赞成),普遍认为旅游发展对生活水平和质量提高及促进就业起积极作用。这说明:一是桥头镇近几年旅游业确实有一定的发展,曾一度吸引大量游客的青睐,主要带动了餐饮、酒店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当地特产商品的销售。当地的世外桃源、燕岩等风景区的旅游扶贫开发增加了当地居民的利益和发展机会。二是旅游发展对当地居民生活的收入及支出影响不明显,农特产品销售并未成为收入增长点。另外,由于调查样本中包含了不同的年龄层次、文化程度、职业、收入水平的居民,随机性较强,但客观上,居民对生活变化,特别是有利变化的感知比较明显。
表3 对旅游扶贫经济效应的感知
(2)居民对旅游扶贫社会文化效应的感知分析。居民对社会效应的感知测度表明(见表4),社会效应公因子中包含7 项变量,在B6、B8、B9、B12 这四项陈述变量中,居民均表示同意,普遍认为旅游发展对传统文化保护、居民素质、当地娱乐项目、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对于B7、B10、B11 这三项陈述变量,居民均持中立态度,表明大部分居民认为旅游业发展在手工艺品的知名度提高、外来文化以及破坏传统文化这三个方面呈现了较低的影响力。这说明:一是旅游扶贫开发对当地居民的思想文化提升起推动作用,且发挥了正面的社会文化效应。二是在旅游发展初期,当地对传统文化具有一定保护意识,但在深度挖掘文化内核,汲取外来文化精华,发展文化创意产品方面存在不足。
表4 对旅游扶贫社会文化效应的感知
(3)居民对旅游扶贫环境效应的感知分析
居民对环境效应的感知测度表明(见表5),环境效应感知包含7 个陈述变量,在B13、B14 这两项变量中,居民持赞成意见,普遍认为旅游发展在卫生治理及交通两方面起积极作用,在B15-B19 五项变量中,居民持中立态度,普遍对交通控管能力、公共基础设施、新增人口、农林用地、生态环境方面感知不明显。综上情况,对于旅游扶贫的环境效应,居民持中立态度的占较大部分,表明村民对环境效应的感知较低。当地旅游业有一定发展,但交通、安全、卫生等基础设施仍需进一步完善,其中交通问题最为突出,缺乏便捷的交通设施导致景区通达度低。而随着旅游开发及旅游者人数的不断增多,目前虽仍未超出最大承载量,但当地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负面影响正在逐步显现。
表5 对旅游扶贫环境效应的感知
4.居民对旅游业的态度及参与意愿分析
居民对旅游开发的态度及参与意愿,对旅游扶贫效应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很大影响。由表6 可知,85.2%的居民表示支持旅游扶贫政策在当地实行,35.2%的居民对当地旅游发展现状达到满意程度,45.4%的居民表示愿意出劳力或资本参与旅游扶贫的建设,39.9%的居民对当地发展旅游脱贫取得的效果感知明显。一方面,居民非常支持旅游扶贫政策在当地实行,说明该地居民对旅游扶贫政策信任度高,持正面态度,希望通过旅游扶贫改善当地经济发展,从而达到良好的脱贫效果。另一方面,居民认为当地旅游开发现状有待改善,且六成居民对于旅游扶贫参与意愿不高,对旅游脱贫的效应感知不明显,说明由于自身经济基础、管理经验、开发能力等因素,当地旅游扶贫在宣传旅游扶贫、增加就业岗位、完善旅游产业链、带动新的经济增长点、使旅游扶贫事业带来的红利惠及贫困人口等方面存在不足。
表6 对旅游发展的态度
1.怀集县桥头镇旅游扶贫感知方面,当地居民对实行旅游扶贫带来的经济效应、社会文化效应的感知较为强烈,说明旅游扶贫政策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当地就业情况、提高村民思想文化素质、增强当地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应。在旅游扶贫所带来的环境效应中,大部分居民对其因子的感知较低,其中有5 个因子属于中立状态,反映了在旅游扶贫未实行与实行前期,居民对于环境的感知处于较低程度。但在旅游开发后期,旅游扶贫带来的环境效应会提升其在居民感知中的水平。2.总体上,居民对旅游扶贫持支持态度。大部分居民对旅游扶贫政策的脱贫效果抱有较大的期望,但40.6%的居民认为当地旅游发展表示“状况一般”。一方面,居民非常支持旅游扶贫政策在当地实行,说明该地居民对旅游扶贫政策信任度高,希望通过旅游扶贫改善当地经济发展,从而达到良好的脱贫效果;另一方面,居民认为当地旅游开发现状有待改善,且六成居民对于旅游扶贫参与意愿不高,说明其自身经济基础、管理经验、开发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旅游扶贫效应有待加强。3.通过居民对于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意愿、态度的访谈,可知桥头镇旅游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政府支持力度不足”影响最大,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实行旅游扶贫政策;其次,当地旅游发展形式过于单一,规划尚未完善,景区的宣传力度不足、贫困人口的劳动水平较低,政府对当地村民的旅游扶贫政策知识普及度不足等都是该地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实行政府主导旅游发展战略,落实旅游扶贫政策
怀集县桥头镇地处偏远山区,虽然拥有丰富的旅游生态资源,但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信息流通闭塞,导致人才紧缺、资金匮乏。通过政府主导进行旅游开发、人才引进和资金支持,加大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制定科学可持续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强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的联合发展,为旅游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及提供硬件支撑;塑造特色旅游形象,打造区域旅游品牌,提升旅游竞争力;通过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维护社区居民合法利益,保持当地居民的主体地位,从而提升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意愿及获得感。
2.打造旅游扶贫产业带,以产业发展促脱贫
积极贯彻落实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以点连线、以线扩面、以面成带,促进旅游业与农林、健康、养老、教育、文化、宗教、体育等业态深度融合,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县、镇、村整合资源、重点突破,发挥旅游产业集聚联动效应,逐步将旅游业培育为支柱产业或优势主导产业。
3.开展贫困人口技能培训,提高其参与能力
桥头镇致贫的主要原因在于居民缺少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缺乏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有效途径以及欠缺参与各类经济活动的机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及旅游开发所需人才的相关技能进行分析,再通过基础教育、职业教育进行技术培训,提高贫困人口从业技能,促使当地居民从旅游发展中真正获益,实现“造血式”扶贫发展模式;此外,加大对贫困人口参与旅游发展的资金扶持,帮助其解决资金困难问题。
4.科学编制规划,充分挖掘文化特色
对桥头镇本地文化特色产品与古村落传统建筑进行科学编制规划,如文物保护规划、旅游开发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等,通过严格执行各项规划,使古村落、古民居得到妥善保护及合理开发。同时,利用相关技术手段,全面调查、记录和保存与古村落相关的文化符号,深入挖掘其蕴藏的文化内涵,以此推动旅游产品精细化、特色化,旅游服务供给个性化、优质化,进而提高旅游产品附加值,延长旅游产业链,深化居民参与旅游扶贫程度,最终实现居民感知良好的旅游扶贫效应。
图2 旅游扶贫优化路径图
本文仅对怀集县桥头镇居民的旅游扶贫效应感知进行分析,尚未从该地贫困成因角度出发对其旅游精准扶贫机制进行探讨。在今后研究中,一方面将对贫困的致贫因子进行分析,并探究其贫困广度、贫困深度、贫困强度;另一方面,将对精准扶贫模式的实现路径进行探析。
一是确立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打造旅游特色小镇的思路,结合镇情,着力做大做强特色观光农业。桥头镇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将农村零散的土地连片集中起来,推进承包经营发展,壮大特色农业基地规模;依托省级风景名胜区燕岩优质旅游品牌,积极引进一批现代休闲农业项目;探索建立电商平台,建立桥头特色农产品目录库,拓宽市场销路。2017 年桥头镇引进一批休闲农庄、度假村、特色农业基地、观光园、采摘园,并成立农业发展服务公司对产品的发展、销售、质量进行统一规范管理保护,形成集产、供、销于一体的网络营销服务渠道。
二是深挖乡土特色形成“一村一品”。桥头镇加快推进特色农产品的商标注册和名优保护申报工作,重视品牌包装,扩大“桥头石山羊”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发展规模,最大限度发挥地方特色品牌效益。2019 年桥头镇新发展养殖国家地理标准产品“桥头石山羊”5000 只,粟米鸡12000 只,种植黄豆、玉米、花芋仔等当地特色经济农作物种植10000 亩以上,且各村均有本村特色产业,丰大粟米鸡、红光南药、新宁茶花、六竹板栗、岑元葡萄、岩旺火龙果、凤真花芋仔等,形成了“一村一品”产业新格局。
三是各方统一思想,形成旅游扶贫的共识。攻坚克难,多方协调,成立工作小组协调推进,把旅游项目作为重点工作来开展;筹集各方力量,确保项目如期开张,将项目做优做强,同时以重点旅游项目为支点,建设市“千里旅游走廊”,力求打造市、省乃至全国的旅游重点项目。2020 年桥头镇成功推动集特色农业种植、农业畜牧养殖、特色风光旅游、户外拓展运动于一体的立体式现代农业旅游项目——寻源谷户外运动森林康养营地落地;推动红光村大南药基地、岑元村华辰玫瑰园等桥头特色旅游小镇项目做实做细,带来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