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内镜椎板间开窗与椎间孔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

2021-06-11 03:41宋晓磊王红建黄鹏博吴志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椎板开窗椎间

宋晓磊 王红建 黄鹏博 吴志朋

(安钢总医院脊柱微创外科,安阳 455000)

10%~20%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无效时需手术治疗[1]。目前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是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方式之一,但存在学习曲线陡峭,有椎间盘摘除不全、减压不彻底可能,手术操作难度高等问题[2~5]。我院脊柱微创外科于2017年开展经皮内镜椎板间开窗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fenestration discectomy,PEFD),结合经皮内镜技术优势,包括切口小、椎旁软组织剥离少、水介质内镜下能清楚显露组织结构等[6~8],椎板间开窗技术可充分减压神经根、摘除椎间盘,并且不会破坏脊柱稳定性,瘢痕粘连轻[9,10]。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8年10月腰椎间盘切除术160例资料,排除15例数据不完善者,行PEFD 73例,PETD 72例,比较二者的临床疗效,以期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①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有持续或反复腰痛伴下肢放射痛,经规范保守治疗8~12周症状不能缓解或进行性加重;②经腰椎CT、MRI及腰椎动力位X线检查明确诊断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无明显腰椎不稳及腰椎滑脱,突出的位置、程度与症状、体征相符;③无手术禁忌证。

排除标准:①合并系统性感染、凝血功能障碍、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内科疾病;②精神疾病患者不能合作;③既往椎间盘手术后复发;④合并严重腰椎椎管狭窄;⑤合并恶性肿瘤病理性骨折;⑥合并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

共纳入145例,男64例,女81例,年龄26~69岁,(53.9±11.1)岁。术前均常规行腰椎正侧位,腰椎动力位,腰椎CT、MRI平扫,确定腰椎间盘突出类型和程度。对所有患者告知2种术式优缺点及并发症,根据患者意愿选择手术方式,行PEFD 73例,PETD 72例。2组年龄、性别、手术节段、突出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对比

1.2 手术方法

2组手术均由同一主任医师完成。

PEFD:使用德国Joimax公司大通道Delta内镜。全身麻醉,俯卧位,腹部悬空。C臂机透视定位病变节段椎间隙,中线旁开1.5 cm做1 cm切口。切开深筋膜,置入扩张管至关节突表面。沿扩张通道旋入工作通道。透视确定位置,取出扩张管,放入大通道内镜。使用磨钻及椎板钳行椎板开窗减压,切除病变节段部分上下关节突,切除部分黄韧带,至暴露神经根、硬膜囊为止。清除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部分破裂的纤维环。置入低温等离子射频刀头行盘内射频消融,止血,行纤维环修复。典型病例见图1。

图1 Delta内镜PEFD典型病例资料:A、B.术前矢状位、横断面MRI可见L5/S1突出的髓核(箭头),旁中央型;C、D.穿刺针皮肤定位和C臂机透视正位;E~G.工作套管皮肤定位及C臂机透视正位、侧位;H. Delta内镜下可见L5/S1节段椎间盘摘除后的硬膜囊(绿箭头)以及S1神经根(黑箭头)压迫解除;I.术后3天常规复查CT,可见通过椎板间开窗减压通道(箭头)

PETD:使用德国思科Think椎间孔镜。椎管内麻醉,俯卧位,腹部悬空。根据体型选取棘突正中旁开8~14 cm,穿刺针长度通过术前测量横断面CT确定。C臂机透视下,椎间盘造影针扎入椎间盘注射1∶3亚甲蓝与泛影葡胺混合液行椎间盘造影,正侧位观察椎间盘形态、纤维环破裂情况。透视下穿刺针对准安全三角区域,穿刺至正位针尖位于椎弓根内侧线,侧位针尖位于椎体后缘。以导丝为中心置入直径8 mm扩张工作通路,经工作通道置入内镜操作系统,髓核钳取出蓝染的椎间盘病变组织,减压神经根。置入低温等离子射频刀头行盘内射频消融,止血,行纤维环修复。

1.3 术后处理

2组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48~72 h预防感染。术后当日在床上行双下肢功能锻炼,若无不适第2天可腰围保护下床活动,佩戴腰围4~6周。1个月内以卧床休息为主,3个月内避免负重、剧烈运动、弯腰等活动。指导患者腰背肌功能锻炼和直腿抬高训练。

1.4 观察指标

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术后1、3、6、12个月来院门诊复查,24个月电话随访。记录术前、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疗效。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手术指标比较

2组手术指标比较见表2。PEFD手术时间短于PETD(P<0.05),但透视次数明显多于PETD组(P<0.05)。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随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FD组4例术后短暂下肢感觉异常(术后2天感觉恢复正常),1例椎间盘突出复发(术后第2天患者剧烈咳嗽后再次出现神经根性疼痛,复查MRI提示椎间盘突出复发,再次行PEFD);PETD组1例术中硬脊膜轻微撕裂(术后予以头高脚低位,术后颈部疼痛、手术切口渗液3天,未予修补),3例术后短暂下肢感觉异常(术后3~4天感觉恢复正常),2例椎间盘突出复发(其中1例术后1个月出现腰腿痛,予以非甾体类抗炎药后症状好转,1例术后第2天出现神经根性症状,行PEFD)。

表2 2组手术指标比较

2.2 2组疗效比较

2组疗效比较见表3、4。2组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2组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ODI的比较

表4 2组末次随访改良MacNab标准的疗效评价

3 讨论

随着技术的迅速发展,脊柱内镜技术逐渐成为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发展方向。本研究中PEFD技术利用脊柱大通道内镜实现后路单侧椎板间开窗、椎管减压及腰椎间盘髓核摘除等操作,以侧路椎间孔镜为对照组,评价两组微创内镜技术的临床疗效及各自的优劣势。

微创脊柱内镜入路主要有经椎间孔入路、经椎板间入路以及极外侧入路3种。不同入路操作方式及减压范围不同,需根据椎间盘病变的位置、节段以及髂嵴高度进行选择。椎板间入路可避开高髂嵴及肥大横突遮挡的弊端,尤其适用于L5/S1节段椎间盘突出。传统椎板间入路操作过程中可能对神经及硬膜囊过度牵拉,使其损伤风险较高。脊柱大通道内镜通过椎板间开窗技术,视野及操作区域较传统椎板间入路外移,同时保留部分黄韧带,可减少套管对神经根及硬膜囊损伤风险。若合并中央椎管及双侧隐窝狭窄,可行单侧入路双侧减压。而椎间孔镜难以对中央椎管及对侧侧隐窝有效减压,合并严重椎管狭窄者的应用受到限制。相较椎间孔入路,脊柱大通道内镜对极外侧椎间盘突出处理困难,若完全切除关节突关节,会影响脊柱稳定性[11]。周跃等[11]的研究显示单侧小关节突切除范围超过1/2时,对腰椎侧弯以及轴向旋转均有明显的影响。蒋强等[12]使用有限元模拟全内镜下椎板间开窗,结果表明突间关节切除控制在1/2以下,可降低医源性腰椎不稳,延缓腰椎进一步退变。

本研究PEFD组优良率90.4%,PETD组87.5%,2组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ETD组相比,PEFD组手术时间短,这与椎板间开窗难度低,脊柱大通道内镜允许更大内镜操作器械进行椎板开窗,工作效率更高有关。而椎间孔镜技术定位、关节突成形技术操作复杂,学习曲线陡峭,对手术操作者技术要求高[2]。

内镜下腰椎髓核摘除术常见并发症有神经根损伤、硬膜囊撕裂以及椎间盘突出复发等[13],文献[14~17]报道神经根损伤0.2%,硬膜囊撕裂1%~17%,再手术率为8.3%~36%。本研究PEFD组并发症率发生率6.8%(下肢感觉异常4例,椎间盘突出复发1例),PETD组为8.3%(术中硬脊膜轻微撕裂1例,下肢感觉异常3例,椎间盘突出复发2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觉异常主要考虑与神经根牵拉、射频以及套管挤压出口根有关。硬膜囊撕裂考虑与黄韧带粘连以及术中牵拉有关[3,18~20],因此,要轻柔、细致分离黄韧带与硬膜囊。Li等[21]的meta分析显示经皮内镜髓核摘除术后复发率为0~6.5%。术中应仔细寻找可能突出或脱出的椎间盘,探查神经根是否已经彻底松解,并观察硬膜囊搏动情况。

综上所述,PEFD与PETD均能有效改善腰椎功能和症状,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PEFD比PETD操作更为简便,手术时间短。但本研究不是随机对照研究,可能存在选择偏倚,对临床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本研究随访时间短,应进一步积累病例和加强随访,以获得准确的远期疗效。

猜你喜欢
椎板开窗椎间
椎板间隙入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其术后疼痛的影响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生火取暖要开窗
初秋入睡前关好窗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
清晨别急着开窗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技术微创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