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
2021 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工业强省数字龙江建设、实施“百千万”工程的攻坚之年。省工信厅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把工业和民营经济振兴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增长点放在数字经济上。全省工信部门要全力完成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预期和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净增2 个指标,集中力量打好突破性、牵动性、保障性“543”攻坚战,确保工业占GDP比重稳步提高、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稳步提升。
一是助力规上工业企业壮大规模。坚持目标导向,逐级分解任务,强化考核激励,坚决完成省委、省政府确定目标。聚焦“重点培育”和“项目拉动”两个最有效途径,动态调整“临规企业库”,确保有根基有梯队。各级工业运行专班要聚焦临规企业和退规风险企业开展精准帮扶,继续执行50 万元入规省级奖励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另行奖励,确保有退规风险的不掉队、有望入规的早进来。指导企业客观准确报送统计数据,对不据实填报数据的企业列入失信联合惩戒名单,确保依法应统尽统。
二是助力5G基站建设及技术应用。协同发挥省、市两级5G 通信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推进组作用,强化顶层设计和政策措施保障,在重点县区、园区等应用场景丰富地点建设基站1.8万个。加强5G基站与卫星地球站等无线电台(站)干扰协调,保障5G 频谱资源使用。推动深哈产业园“5G+智慧园区”建设,指导完善方案,协调解决问题。推动5G在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慧矿山等领域先行应用,开展5G典型应用试点10个。
三是助力哈尔滨国家大数据中心重要基地建设。编制全省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和大数据中心布局规划。发挥大数据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制定人才、电价、税收等相关配套支持政策。成立哈尔滨大数据产业研究院,打造大数据产业园区。启动中国移动大数据中心(三期)项目建设,力争“十四五”期间以哈尔滨为核心布局标准机架10万个。开展有示范价值的大数据应用试点10个。制定大数据平台和应用系统建设技术规范,加快培育本地大数据产品和解决方案。
四是助力工业互联网建设及应用。编制全省工业互联网发展规划。推进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和应用,接入企业50家以上,在10个重点行业建立工业互联网典型示范应用场景20 个。探索建立电力、精密制造、农机等装备领域工业大数据应用和网络化协同生产模式。打造工业APP、工业产品互联网平台,面向装备研发设计、食品加工和销售、产品追溯和供应链协同等领域开展应用示范。培育省内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供应商10家。举办工业互联网技术和产业峰会。
大国重器助力工业强省建设
五是助力石墨产业加快发展。编制石墨产业链图谱和地图。建立石墨重点企业、项目库,分类施策培育龙头企业和“小巨人”企业、推进项目开工投达产。设立石墨产业引导基金,打造“1+N”基金构架。打造共性技术(创新)平台,推动石墨精深加工重大工业技术装备持续突破。强化产业链政策扶持,大力支持石墨重点园区和重大项目建设,推动石墨产业向中高端碳基材料迈进。
一是坚持科学规划引领。加强与国家和省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对接,主动承接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将工业强省、数字龙江重点工作任务纳入全省“十四五”规划。按照纵向统一、横向配套的要求,研究2035年远景目标,完成工信领域6个专项规划编制,指导“50+150”重点培育百亿级企业完成规划编制,健全完善规划体系。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对各地在全省工业新布局之外自行落地的同质化企业和项目不予支持;细化分解规划目标任务,配套制定年度培育方案,定期监测调度,确保规划转变成发展成果。
二是坚持配套政策跟进。开展明政策知政策用政策享政策服务行动,协调落实保市场主体稳经济促就业政策措施,探索大数据应用,简化兑现流程,提高惠企便利度。坚持早谋划、早储备、早对接,研究国家支持导向,建立项目储备库,确保向上争取政策取得实效。围绕15个千亿级产业重点产业链,协同相关部门评估现有政策效果,研究差异化政策,助力“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
三是坚持聚焦优势扬长。围绕做好“三篇大文章”、抓实“五头五尾”,组建由工信部门牵头的市、县“百千万”工程专班和产业链链长制专班办公室,建立责任清单,完善考评奖惩体系。抓“50+150”户企业培育。50户百亿级企业省里直接抓,150 户十亿级企业市地具体抓,重点培育企业对象要选准建档,实施动态管理。抓15 个千亿级产业推进。实施产业链长制,稳链补链延链强链。实施“挂图作战”,完善产业链图谱、技术路线图、应用领域图、区域分布图、链上企业“家谱”、招商目标“图谱”,制定培育方案,提升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聚焦重点产业链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围绕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共性关键技术、基础工业软件等“卡脖子”关键环节,组织产学研企联合攻关。抓“百千万”工程三年滚动项目建设。积极推动百大项目中工业项目和双百工程项目建设,做到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坚持“一本台账、一个清单”和月跟踪调度,抓实项目开复工率、投资完成率和按期投产率,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是坚持激发活力补短。发挥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重新制定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防范新增拖欠,细化落实“民营经济50条和27条”等惠企纾困政策措施,会同相关部门重点推进民营经济(中小企业)统计监测体系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降低融资成本,鼓励民营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挂牌)融资。协同推进“黑龙江企业服务网”“网上工商联”等公共服务平台运行联动。培育一批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线上线下结合,做好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实施民营企业梯度成长培育计划。支持有实力的企业进军民营制造业500 强,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0 家、制造业隐形冠军企业10 家以上,争创全国“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国企改制重组,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构建更加亲清的政商关系,真心实意地爱护善待民营企业,主动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做到“亲”而有度、“清”而有为,让民营企业家有获得感荣誉感。
一是强化抓好疫情防控。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严格落实“四方”责任。抓好疫情防控物资生产和实物储备,监控9种疫情防控物资生产,确保平时产得了、应急调得出、关键用得上。督促工业企业履行疫情防控主体责任,指导落实防疫指南。协同做好进口冷链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疫情防控工作,用好可追溯平台,严防生产环节聚集性疫情发生。继续落实“四早”措施,执行疫情防控相关规定。严守疫情防控纪律,严查疫情防控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二是强化绿色安全生产。开展“能效之星”、能效“领跑者”评选活动。制定绿色制造支持政策,研究建立省级绿色制造评价体系,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0 户以上,遴选省级绿色制造企业。组织工业节能监察和节能诊断服务,力争规上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3%左右。落实好《关于加强工业行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实施意见》,聚焦民爆行业和民船民机领域,落靠安全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落细安全防范责任措施;继续推动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
三是强化开展依法行政。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使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成为良好工作习惯和职业操守。推动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建设,打造“办事不求人”工信服务品牌。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大依法行政培训和普法工作,推动领导干部走流程常态化。加强对无线电、民爆、监控化学品、盐业等重点领域监督检查。深化军地无线电管理协调和中俄边境频率协调,加强无线电监测和干扰查处,做好庆祝建党100 周年等重大活动无线电安全保障。
哈工大机器人集团致力于打造领先的机器人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