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远,黄海燕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内重症科,河南 洛阳 471000)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不断增多,发病率、病死率均较高,且呈持续上升趋势,目前全国已超过2.9亿人患心血管疾病,而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不少于250万[1]。心血管疾病科学合理治疗与正确诊断密不可分,探讨血清学指标与心力衰竭Killip分级关系尤为重要。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是由心室分泌的一种神经激素,当心力衰竭时可激活神经内分泌系统,心室压力负荷及容量负荷增加,造成心室细胞分泌异常,NT-proBNP水平发生变化。Killip分级是用于评估AMI患者心力衰竭程度的工具,本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NT-proBNP水平与Killip分级的关联性,旨在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指导依据。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AMI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35~76岁,平均(52.33±5.12)岁;前壁心肌梗死47例,前间壁心肌梗死43例,下壁心肌梗死18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12例;Killip分级为Ⅰ级35例,Ⅱ级33例,Ⅲ级28例,Ⅳ级24例;疾病分型为1型28例,2型32例,3型25例,4型15例,5型20例;病情程度为低危[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GRACE)<109分]26例,中危(GRACE评分109~140分)52例,重危(GRACE评分>140分)42例。选取同期9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男56例,女42例,年龄32~79岁,平均(53.25±5.96)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观察组符合AMI相关诊断标准[2],结合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AMI。(2)排除标准:①合并血液系统疾病;②近期接受相关治疗;③精神系统或神经系统疾病,无法正常配合检查;④合并代谢性疾病;⑤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⑥呼吸道重症感染;⑦合并恶性肿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醛固酮增多等内分泌系统疾病;⑨已接受取栓或溶栓治疗;⑩近6个月内使用激素治疗。
1.3 检测方法采集观察组入院当日及对照组体检当日静脉血2 mL,标本经乙二胺四乙酸抗凝管采集,30 min内以3 500 r·min-1转速离心10 min,分离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NT-proBNP水平,试剂盒由德国罗氏诊断有限公司提供。
1.4 Killip分级标准Ⅰ级:无心力衰竭征象,肺毛细血管楔嵌压水平升高,病死率为0~5%。Ⅱ级:轻中度心力衰竭征象,肺啰音范围<两肺野的50%,出持续性窦性心动过速、第三心音奔马律,静脉压升高,病死率为10%~20%。Ⅲ级:出现重度心力衰竭,肺啰音范围>两肺野的50%,急性肺水肿,病死率为35%~40%。Ⅳ级:收缩压<90 mmHg(1 mmHg=0.133 kPa),尿量<20 mL·h-1,脉率>100次·min-1,心源性休克,病死率为85%~95%。
1.5 观察指标(1)两组血浆NT-pro-BNP水平;(2)不同Killip分级AMI患者NT-proBNP水平;(3)不同病情程度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病情程度采用GRACE评估,涉及年龄、动脉收缩压、心率、心肌标志物升高、肌酐、心电图ST段变化、Killip分级等内容,评分越高,病情越严重;(4)血浆NT-proBNP水平与Killip分级、病情程度的关联性。
2.1 血浆NT-proBNP水平观察组血浆NT-proBNP水平[(368.58±39.65)ng·L-1]较对照组[(84.56±12.11)ng·L-1]高(t=68.332,P<0.001)。
2.2 不同Killip分级AMI患者NT-proBNP水平AMI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随Killip分级升高而升高(P<0.05)。见表1。
表1 不同Killip分级AMI患者血浆NT-proBNP 水平比较
2.3 不同病情程度AMI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AMI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随病情程度加重而升高(P<0.05)。见表2。
表2 不同病情程度AMI患者血浆NT-proBNP 水平比较
2.4 关联性分析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血浆NT-proBNP水平与Killip分级呈正相关(r=0.321,P=0.002),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r=0.356,P=0.001)。
随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节奏加快及精神压力增加,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社会公共健康问题[3]。近年来,随医疗技术发展,AMI病死率有所下降,但患者心功能及心力衰竭程度均可对患者长期预后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心血管疾病诊断和综合评估情况与实验室生物学标志物密不可分,因而寻找可靠的生物学标志物对AMI诊疗至关重要[4]。
有研究报道,AMI早期NT-proBNP水平升高可能是神经体液调节的即刻代偿性反应,其水平变化可反映梗死程度和面积,而AMI患者心力衰竭状态和预后较大程度上取决于心肌梗死后心室功能和结构变化[5]。姜河等[6]通过动物实验得知,梗死后位于非梗死区和梗死区交界部位NT-proBNP的分泌显著增加,且此处心肌细胞承受的室壁张力最高。由此可知,NT-proBNP可准确反映梗死局部室壁张力程度,而张力又与心室结构、梗死面积、心肌机械应力等因素密切相关。本研究发现,观察组血浆NT-proBNP水平高于对照组,其原因在于AMI患者心室壁张力增加、心肌低氧可刺激心室肌细胞合成分泌大量脑钠肽,造成NT-proBNP水平急剧升高,可较好反映梗死后心功能状态,与预后密切相关。此外,Killip分级是目前临床公认的代表AMI所致心力衰竭的临床分级指标,与NT-proBNP水平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AMI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随Killip分级升高而升高,与Killip分级呈正相关,可见NT-proBNP能有效反映AMI患者心力衰竭程度,为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生物学依据。血浆NT-proBNP水平能有效反映心功能,虽不能代替影像学心力衰竭诊断,但其水平可作为心功能衰竭程度的重要实验室参考指标,以补充影像学数据,提高心力衰竭分级准确性。目前,GRACE是全球公认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危险评估的有效手段,100多家医疗机构、100余项研究论证了GRACE评分系统的预测价值,AMI是较为严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之一,故GRACE评估系统可快速准确评估AMI患者病情程度[7-9]。本研究结果显示,AMI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随病情程度加重而升高,经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血浆NT-proBNP水平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提示通过动态监测血浆NT-proBNP水平,能有效评估AMI患者病情程度,评估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NT-proBNP在AMI患者中呈高表达,与Killip分级呈正相关,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