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院校留学生文化教育探讨

2021-06-10 01:01黄成柱
广西教育·C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文化教育留学生课程思政

【摘 要】本文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论述“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院校留学生文化教育,分析高职院校留学生文化教育的内涵及其必要性,针对高职院校留学生文化教育建设缺乏整体规划、课程中思想文化元素挖掘不足、课后文化体验活动未能突出中国文化精华的现状,提出补齐“知华”短板、完善课程结构,加强课程“知华友华”文化元素的挖掘,提升文化体验活动的针对性等高职院校留学生文化教育实施路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 留学生 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3-0053-0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来华留学生人数迅猛增长。根据公布的全国来华留学生数据统计显示,2019年共有来自202个国家和地区的将近40万名外国留学人员在全国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学习。在“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院校如何构建来华留学生文化教育体系,使留学生通过语言学习和专业学习,在掌握汉语知识的同时,又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发展有所了解,成为“知华友华”的留学生,是高职院校留学生教育工作者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以“民族化”和“国际化”作为学院办学特色,坚持国际化发展道路,有来自印度尼西亚、泰国、老挝、巴基斯坦等国家的留学生278人,在校留学生人数处在广西高职院校的前列。本文试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对“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院校留学生文化教育进行探讨,以促进高职院校留学生文化教育的创新发展。

一、高职院校留学生文化教育的内涵及其必要性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留学生文化教育内涵可以概括为:在尊重留学生原有思想观念、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留学生施加文化影响,让留学生进一步感知、体验中华文化,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加深留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帮助留学生了解中国的基本政策和国情,逐步消除因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带来的各种适应障碍和抵触情绪,让留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成为“知华友华”沟通中外交流的使者。

教育部在2018年印发的《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中明确提出了“高等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保障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健康发展和持续改进,推进中外学生管理和服务的趋同化”的要求。在全国高校积极推行“课程思政”的浪潮中,该规范为是否要对留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留学生是高职院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意识形态、宗教信仰、文化习俗和受教育程度各不相同,各国留学生之间难免会存在跨文化交际冲突,而不同国家留学生对我国思想文化与意识形态的认同感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创新留学生文化教育,有利于促进高职教育的课程创新,加速我国高职教育事业对外开放。在新形势下开展和加强留学生文化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高职院校留学生文化教育现状

高职院校留学生,指的是在高职院校就读的来华留学生。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留学生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以学习和提升汉语水平和能力、了解中国社会和文化为目标的语言班留学生。语言班留学生在中国学习时间不固定,从6个月到2年不等。二是进入高职相关专业进行学习的专业留学生。专业留学生先要进行语言的学习,然后编入(或者独立成班)高职专业进行专业学习。专业留学生学习年限较长,一般要学习2~3年,是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留学生的主体。绝大部分留学生汉语基础薄弱,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知之甚少或者一知半解,一开始都有强烈的学习语言和专业知识的欲望,但随着新鲜感的消失和学习难度的加大,出现学习倦怠的现象,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依然停留在表面,对中国的历史、国情不甚了解,对社会问题缺乏理性思考。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教育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传统的高校思想文化教育一直仅针对中国学生进行,在针对留学生编制的人才培养方案里面缺少思想政治、职业素养课的设计,对留学生刚到中国碰到的社会文化层面的问题所导致的焦虑也缺乏相应的课程支撑。为了改变这一状况,留学生管理人员和科任教师也采取了一些举措,如加强校规校纪的宣讲以规范留学生日常行为、开设介绍中国历史和国情概况的课程、开展社团活动和举办中国传统节日联谊会等。但总的来说,对留学生“课程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缺乏整体设计与规划,开展“课程思政”的教育内容始终围绕文化交流、校纪校规、安全法治等,很大程度上忽略了留学生专业认知、文化认同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培养。对留学生整个留学时间段各个时期的文化教育要达到的目的、途径缺乏总体设计,是高职院校文化教育中较为普遍的现象。

(二)课程中文化元素挖掘不足

无论是汉语课程还是专业课程,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与文化教育关联度不够高的问题。在现阶段的汉语课程中,听、说、读、写的课程,主要是讲授汉语的知识。课堂上学生会花较长的时间进行语言技能的操练。进入专业课程学习后,绝大部分专业课程使用中文进行教学,大部分任课教师觉得能让留学生听懂专业知识、能上手操作就已经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想再向学生介绍一些中国文化的元素,就显得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些现象的出现,忽视了“文化教育、语言教学和专业教学是密不可分的”这一事实,语言教育和文化教育应该始终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对从小就生活在不同文化圈的留学生而言,所学课程的内容和文化与他们的母语和文化截然不同。如何挖掘、提炼每门课程中的中国文化元素,并对留学生进行有效教学,是高职院校应该思考的问题。

(三)课后文化体验活动未能突出中国文化精华

学院针对留学生开展了很多文化体验活动,如“美丽乡村游—— 百朋镇户外赏荷花活动”“中秋月饼香,关怀情更浓”以及书法、国画、古筝和茶艺等文化体验活动。这些文化体验活动通过情景学习和操练,可以让留学生获得比课堂学习更深刻的知识。但实践中并未彻底渗透有关中国社会规范、价值观等的文化核心概念和知识。在“赏荷”活动中,如果没有向留学生说明中国人喜爱荷花的原因,让留学生清楚莲花是和平、和谐、高洁的象征,留学生就无法体会到赏荷也是对中华“和”文化的一种弘扬,通过荷花品种丰富表现出了“荷(和)而不同”“荷(和)为贵”的中国文化的精华。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秋节,寄托了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把中国人重亲情、礼义、孝道的传统完整地展现出来。在文化体验活动中未能突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与精华,这难免给留学生造成“赏荷”就是“郊游”、“中秋节”是“吃月饼节”、“過端午节”是“吃粽子节”的文化表象,也就没有把握住让留学生了解和熟知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机会。

三、高职院校留学生文化教育实施路径

(一)补齐“知华”短板,完善课程结构

应根据国家相关政策,针对高职院校留学生语言水平现状及培养中出现的问题,修订和完善留学生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思政”并不是给留学生新增一门思政课,而是结合高职留学生的特点,在借鉴国内“课程思政”成果的基础上,考虑到留学生的特殊性、文化差异等进行改革和创新,适当增加国情文化内容的比重。学校可以根据留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开发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体现中国国情、适用于汉语水平考试的国画赏析、当代中国、中国传统节日等选修课程和文化体验教学模块,加深留学生对中国社会和传统文化的理解。精心设计每个课程模块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循序渐进,让留学生通过中外国情、民情和文化的對比,化解因价值观念的差异而造成的不适情绪,达到求同存异的目的。引导留学生对中国改革和社会发展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让留学生在完成汉语学习和专业学习的同时,“知华友华”,树立正确的“中华观念”。

(二)加强课程“知华友华”文化元素的挖掘

要让留学生做到“知华友华”,除了在教学设置中增加“知华”的显性课程和模块外,还要加强隐性课程思想文化资源的开发。具体而言,应积极转变汉语教师的“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汉语知识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更是中国形象的代言人。在教学中,汉语教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开发汉语知识背后的文化资源。应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定期安排跨文化训练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引导留学生以包容的态度认识和了解中外文化差异。比如,语言交际文化主要是通过语言的使用反映一个民族的基本价值观、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审美情趣等。绝大部分留学生一开始只知道使用“你好”进行问候,但现实生活中他们更多听到的是“你去哪儿”“你吃了吗”这样的打招呼方式。对学习汉语的留学生来说,如果不能够较好地掌握中国传统的风俗习惯背景,就会很难理解这些打招呼方式所包含的中国人特有的社会文化心理。这些课程背后的文化意义需要汉语教师的精心讲解,而不是用“中国人就是这么用的”或者“约定俗成”一语带过。

进入专业学习后,留学生不仅要面对语言学习的压力,还要面对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压力。在专业课程授课中,教师可以向留学生介绍该行业在中国的背景、发展趋势以及该行业里面一些知名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例如,通信行业著名的华为公司,现在受到很多西方发达国家的“围剿”,面对学习通信专业的留学生时,教师完全可以专业课程为契机,宣传中国企业的奋斗历程、创新精神以及以产业报国、以振兴民族工业为己任的民族精神。留学生通过教师的介绍和讲解,并阅读相关的文章,就不难理解现在中国为何会全国上下拧成一股绳,憋足了劲谋生存、求发展的社会现象。

在进行课程思想文化知识讲授时,教师也应利用先进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如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线上、线下多种授课方式,从不同角度阐释中国道路,讲好中国故事,引导留学生理解和认同中国道路和核心价值观。

(三)提升文化体验活动的针对性

文化体验活动旨在解决留学生文化适应、文化冲突的问题。留学生在掌握一定的汉语言文化知识和语言基础知识后,需要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在实践体验中,无论是参观博物馆、浏览风景名胜还是体验少数民族文化、过中国传统节日,都可以让留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加深对中国文化的印象。为了提升文化体验活动的针对性,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主题,做好活动预案,然后根据主题设计活动。以茶艺体验为例,很多学校会设计让留学生品茶的文化体验活动,但很多留学生对茶的认识仅停留在“茶是一种原产地是中国的饮料”上。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告诉留学生茶的魅力到底在哪里,让留学生感受和理解中国的茶文化,而不是把茶艺看作一种花哨的东西。每个文化体验项目都需要教师明确文化教育的目的,(下转第85页)(上接第54页)将学习的主题作为核心,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将思政元素贯穿、渗透到体验活动的各个环节,切实让学生通过文化体验实践活动感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总之,留学生“知华友华”文化教育对教师能力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社会现状有深刻的理解,还需要巧妙地通过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设计,将“知华友华”思想政治文化教育目标渗透到留学生教育的各个环节,以培养出“知华友华”的国际人才,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参考文献】

[1]陈夏瑾.“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理论视角下高校留学生教学创新模式研究——基于浙江高职留学生的研究[J].中阿科技论坛,2020(5).

[2]徐晓梅,王成伟.思想政治背景下留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与实践——以淮阴工学院为例[J].现代企业,2020(4).

[3]牛百文.高校来华留学生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路径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12).

[4]王悠,黄蓓蕾.高校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与思考——以温州医科大学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9(6).

【作者简介】黄成柱(1978— ),女,广东郁南人,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跨文化教学。

(责编 郭晓明)

猜你喜欢
文化教育留学生课程思政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如何通过韩国文化教育开展韩语教育工作
数学知识学习中渗透数学文化教育
我国人口出生率的研究分析
发展文化教育是提高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