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 程莹
【摘 要】本文论述高校学生干部素养的现状与提升对策,针对高校学生干部存在的滥用身份符号、多角色冲突下的知行错位、价值观念偏差、创新力不足等素质缺失的表现,提出提升高校学生干部素养的对策:坚持学生本位、干部标准,合理权衡角色冲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高校学生干部政治素养提升;坚持“三个能力”培养,提升学生干部的综合素养;坚持优选学生干部,完善量化考核和激励制度。
【关键词】高校学生干部 综合素养 角色冲突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3-0030-05
高校学生干部是保障学校和学生群体顺畅沟通的“桥梁”,是学生工作队伍的有益补充。厘清高校学生干部多重“角色”之间的关系,用学生“本位”意识教育学生干部,持续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干部”标准严格要求学生干部,不断培养他们敢担当、善作为的责任意识,持续推进学生干部队伍综合素养提升,是高校教育教学顺利开展的保障。
一、高校学生干部的角色定位
准确定位高校学生干部的内涵,是本文的逻辑起点。2015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高校的学生组织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学生干部应带头开展生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更好地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学生干部是在学生组织或者社团中担任领导或管理工作的优秀学生代表。这种“干部”并不具备社会意义上的“权力”,他们仅是具有“学生”和“干部”双重身份的管理“介质”。
(一)勤学善思笃行,当好学生的“代言人”
高校学生干部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应做到肯“勤学”、能“善思”、会“笃行”,解决“本领恐慌”,当好学生的代言人。
1.学生干部要肯“勤学”
高校学生干部作为优秀学生代表,必须当好领头羊,努力做到勤学。高校学生干部的本质符号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是高校所有学生的基本出发点和根本落脚点。现实中,高校学生群体依然存在学风不好、学术氛围不浓、对学业敷衍了事的现象。高校学生干部要以身作则,学好专业技能,提升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水平,努力做到德行优良、专业过硬。
2.学生干部要能“善思”
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独有的思维模式,如果个体抛弃了独立思考,就失了人的本质。“善思”是解决高校学生干部“本领恐慌”的关键。善于思考是一种处事方法,体现的是一种认真态度。在工作中,往往会遇到老办法解决不了的新问题。所以,高校学生干部在工作中需要别出心裁,要勤思考、善思考,要结合自身学习、工作的实际,寻找新方法解决新问题。
3.学生干部要會“笃行”
“笃行”是为学的高级阶段,是践行学有所得,检验学有所获的实践环节。笃行是学生干部树立威信、解决“本领恐慌”的重要路径。高校学生干部作为优秀学生的代表,要善于把理论知识付诸实践,要养成用解决实际问题来检验学之所得的习惯,力争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起到模范和榜样的作用。学校要求学生做到的,学生干部首先要做到;学校明令禁止的,学生干部要带头遵守。“干部”以身作则才能影响、带动其他同学。
(二)奉献担当,做好学习生活的“服务者”
学生干部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协助者,作为连接学生和教师的桥梁,高校学生干部必须具备奉献担当精神。
1.学生干部要愿奉献
作为学生群体的一员,学生干部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理念,无论何时何地,始终把关心同学、服务同学、帮助同学放在第一位。当同学遇到困难的时候,尽全力出手援助;当同学受到委屈时,能聆听他们的倾诉。日常交往中,对待同学要推心置腹、坦诚相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同学的尊重。同时,学生干部还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不过多计较个人得失,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要以集体利益为重;当自身利益与其他同学的利益冲突时,要能体现谦逊之美德。
2.学生干部要敢担当
学生干部作为落实学校制度和管理要求的一线人员,要敢担当、善作为。学生干部与教师联系密切,对学校的管理制度和教师布置的任务理解比较到位。所以,在开展工作时,学生干部要发挥好桥梁作用,做好上传下达。特别要关注同学的学习、生活以及心理健康状况,必要时将了解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当同学犯错的时候,要以宽广的胸襟包容同学,但是绝不能无原则纵容,即便是有可能伤害对方,也要帮他们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学生干部只有敢担当、善作为,才能在学校管理者与学生之间架设起有效快捷的信息通道,两者的沟通才能畅通。
(三)以身作则,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者”
高校学生干部应坚持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当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者”。
一是常学常新,做到“先知”。高校学生干部要在常学常新中不断提升理论知识水平,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学习的“排头兵”。理论水平提升非一日之功,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水到渠成。在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的浪潮中,高校大学生干部更应该与时俱进,持之以恒,不断增强理论学习的自觉性,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学习常态化,持续提升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时效性,努力做到理论先知。
二是树立崇高理想信念,做到“先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就是一种崇高的理想信念,其蕴含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对和谐社会的展望,升华了国民的价值追求。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方面发挥着引领、整合和规范的作用,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发展目标、个人发展定位和价值观念的根本指引。新时代高校学生干部要以身作则,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继而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人生价值引领,把个人的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在为个人“小梦想”努力的同时,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大理想”,在新时代重塑“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的精神品质,力争做到意识先觉。
三是发挥榜样的力量,做到“先行”。高校要积极营造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氛围,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升到决定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的高度,让榜样和典型成为学校生活的“指路灯”。高校学生干部在生活、学习中,要时刻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记在心里、落到实处,踏踏实实修好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德”行。同时,高校学生干部更要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自觉担起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通过自身行为的引导和示范,激发全体学生向上的正能量,带动身边同学自觉践行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当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头雁”。
二、高校学生干部素质缺失的表现
高校学生干部是学生社团、组织中担任管理角色的学生群体,他们承担了较多的管理工作,同时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空间。然而一部分学生干部在盲目追求自身利益和发展空间最大化的过程中失了本真。
(一)滥用身份符号,自我价值实现缺失
学生干部既具备普通学生的所有属性,又有“管理者”的身份,以便跟普通学生区分开。现实生活中,相比虚心学习、踏实工作和帮助同学而言,身穿正装或口头表明“干部”身份更容易实现。所以,很多学生干部倾向于采取这种可接近性强(更容易达到预期目标)的方式进行自我符号化。于是,制造所谓身份符号成为一些学生干部树立权威、标明身份的首选方法。他们通过模仿、印制红头文件,着正装,用官方言语等方式自塑“干部”身份,快速实现自我符号化。在现实中,高校学生干部设置身份符号是一种管理策略,能够帮助他们在工作中形成上下级的“领导关系”,有利于各类学生组织顺畅运行。但是,有些学生干部对身份符号过度崇拜,使制造身份符号的趋势愈演愈烈。长此以往,过度自塑身份的行为会将工作中的“领导关系”“话语体系”扩展到生活、学习场景,容易导致较大的价值观偏差和获得感缺失,不能完整体现学生干部的内涵与实质,以至于少数学生干部对人际关系的理解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发生变化。
(二)多角色冲突下的知行错位
角色冲突是指因不相容的多种期望导致的心理矛盾和行为冲突现象,主要分为内部冲突和外部冲突。最先由美国社会学家默顿提出来,他认为“角色冲突”一般发生在“角色行为”与“角色认知”或“角色期望”产生不协调状态时。学生干部在承担多重角色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知行错位。
1.“学生”与“干部”角色错位
高校学生干部的“双重身份”决定了其在学校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与“干部”谁为第一性的价值判断,直接决定两个角色的定位,同时决定了学生干部主要精力的投放。当把“干部”定位为主要角色时,学生干部就会把主要精力放在协助学校管理各项工作中。
事实证明,并非所有高校学生干部都能意识到“学生”角色第一位的重要性。因为学生干部要抽出一部分精力放在组织各种活动和社团的发展上。当学生干部出色完成教师交办的任务或者成功举办一项大型学生活动时,他们会迅速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这种获得感比刻苦学习、服务师生来得更容易。正是这种所谓的“获得感”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干部的注意力和关注点发生了转移,甚至出现了一些学生干部早退、逃课去完成所谓“工作”的现象。久而久之,这种现象不仅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了个人学业,还有可能让学生干部既丢了威信也失了人心。
2.“服务者”与“管理者”角色错位
服务与管理是高校学生干部工作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管理”功能定位过于理想化、功利化,往往会导致漠视“服务”功能。
从学生干部的职能来讲,其肩负的服务职能要多于管理职能。学生干部应在为同学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不应在世俗的社会风气中失了本真。就现实而言,大多数学生干部能很好地统筹“服务”和“领导”两者的关系,但仍有部分高校学生干部以“管理者”自居,把“服务者”的角色忘得一干二净。
一是走偏了“群众路线”。有些学生干部对“下级”和同学的话听不进去,作风主观武断,不接受正确的建议和善意的批评。当“下级”或同学向其反映情况时,往往不能耐心细致地倾听对方的陈述,不等他人把话说完,就劈头盖脸一顿批评,结果导致“干部”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愈发紧张,“干群”之间的鸿沟越来越深。
二是走向了“教条主义”。作为协助学校、教师完成工作的重要力量,学生干部固然要带头执行学校的要求和教师交办的任务,但绝不是不加思考地照抄照搬,甚至盲从。在某些情况下,教师掌握的情况、做出的判断也可能出现错误。学生干部应该及时向学校和教师反映实际情况,以便相关部门做出符合实际的判断,这既是对上级负责也是对同学负责。但是,有些学生干部在工作过程中只唯上,不唯实,对上负责多,对同学负责少,抛开大多数同学的利益,无原则追逐领导认可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价值观念偏差,世俗化倾向明显
1.“官僚化”倾向明显
高校学生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是不争的事实。近年来,各类媒体也频繁报出学生干部摆“官架子”、耍“官腔”的负面新闻。如某高校一位学生会“试用干事”在群组里,向一位学长询问开会时间,这看似很正常的事情,却遭到群里学生“干部”的围攻,纷纷指责他要认清自己的身份,要注意说话方式,要尊重“领导”。学生干部圈子俨然变成了有着严格身份等级划分,充斥着溜须拍马、拉山头等陋习的“官场”。更令人遗憾的是,这绝非个别现象。
2.“功利化”思想严重
现在很多大学生干部空言“集体大利”,实逐“个人小利”。有些大学生竞选“干部”,不为提高自身综合能力,而是把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作为根本出发点。“功利化”思想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干部素质不高的又一表象。很多大学生服务意识淡薄、责任意识不强,他们通过竞选“干部”,跟辅导员、教师搞好关系,从而获得评优、评先、评奖和入党的优先机会,或者以此为平台积累更多的人脉资源,为自己“晋升”和以后的工作铺平道路。这些学生干部在面对利益时,往往把自己的利益摆在第一位,把集体和他人的利益抛在脑后,在面对思想上独有的矛盾性和复杂性时,不能划清界限,选择跟着利益的感觉走。
(四)创新力不足,只做工作“传声筒”
高校学校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求稳怕错心理,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探索精神不足,缺乏创新能力和创新热情,仅起到工作“传声筒”的作用。
1.过度监管限制了学生干部的主观能动性
高校学生干部是协助学校、教师处理日常工作的重要力量。但有时候教师过多干涉学生干部的具体工作,甚至每个环节都夹杂着教师个体因素。这种过度监管的工作方式,限制了学生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容易导致学生干部虽有不同观点,却没有信心讲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更不敢挑战官方“权威”,在实际工作中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2.高校学生干部中普遍存在“层级高低”、职务不同和新老差异等情况
校级学生干部在一定程度上领导和约束院系级学生干部,这种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容易造成盲目的服从意识。下级学生组织对于上级学生干部安排的工作、提出的意见,缺乏基本的怀疑精神,无论对错都是来者不拒,照单全收。
3.“以老带新”的模式一定程度偏离了本质
新任学生干部就职伊始,他们会虚心请教上届“干部”,学习他们的工作方法,请教他们的工作经验,以便让自己尽快适应新岗位,但新学生干部往往会因此被束缚了手脚。在学生组织新老交接的“空档期”,往往出现学生组织某部门的负责人“高升”到学生会的主席、副主席等职务。新来的学生干部必然不敢推翻顶头上司的“规矩”,也有些新任学生干部会萌发创新工作的想法,但大多发发牢骚就过了。长此以往,学生干部会在找到某种平衡后,长期保持“默契”,以至于学生工作没有任何创新和改善。
三、提升高校学生干部素养的对策
(一)坚持学生本位、干部标准,合理权衡角色冲突
“学生”和“干部”两个角色,谁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定位高校学生干部本质的基本前提。毫无疑问,学生干部的本质是学生,学好专业知识是“本分”,做好工作是“情分”,分清主次、统筹兼顾,学习和工作并非“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1.守住“本分”,学好文化知识
学生是“学生干部”的第一属性,学习文化知识是第一要务。学生干部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敢于查摆自身的缺点,找准学习切入点,不断增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一是要更新学习观念,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学生干部源于普通学生,只有在学业上保持优良的成绩,以自身对于专业知识的不懈追求引领同学刻苦学习、奋发向上,才能赢得教师的认可,才能得到同学的尊重。在思想方面学生干部要重视学习,积极开展自我思想教育,提升学习的内动力,把“为自己学习”“为大家服务”摆在特定的高度。
二是要善于接受新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由于学生干部身兼多种角色的特点,合理的学习模式更能体现出优质和高效。学生组织里的工作会占用学生干部大量精力,这种压力能催生学生干部的学习动力。基于这组矛盾关系,学生干部必须提高学习效率,去弥补专业知识学习时间的相对不足。因此,学生干部要想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拓展综合素质,就必须充分利用课堂上的学习时间,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配合教师实现课堂教学的“双主体”模式转变。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的唯一焦点,他们更多的是进行课堂设计、引导和答疑。所有的课堂参与者都是主体,每个主体在上课之前必须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当好“主角”。这种“双主体”课堂教学模式集传统的预习、复习和总结等方法于一体,同时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课堂参与率。此类学习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干部学习时长不够的问题。
2.做好“情分”事,执行干部标准
学生干部虽然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干部”,但也应执行好干部标准。具体讲就是要当好信仰坚定的“明白人”,学业、生活的“诚实人”,同学身边的“暖心人”。
一是要做信仰坚定的“明白人”。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必须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始终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学生干部作为优秀青年的代表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必须毫不动摇地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筑牢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二是要做学业、生活中的“诚实人”。高尚的人格一定是以真实、诚信为底色的。在交往过程中,只有授人以“诚”才会换来他人之“信”。诚就是真实,做人要诚实本分,意在突出主体本身属性;而“信”是儒家文化人际交往的准则,侧重点是主体行为以及他人正向性评价的集合。所以,己为人诚,则人对己信,这就是交往中的“诚”和“信”。高校学生干部不仅自身要诚信,同时也要引领其他同学践行诚信。特别是在学业诚信方面,高校学生干部务必要做到模范遵守诚信规则,敢于同违反学业诚信的现象作斗争。如发现考试作弊、论文造假等现象时,要敢于制止,及时报告。本着教育为主,为同学负责的初衷,理直气壮地营造风清气正的学业诚信气氛,维护学校学业诚信制度的权威。
三是要做同学身边的“暖心人”。作为连接学校与学生的桥梁,学生干部要牢记为广大同学服务的宗旨,持续走好“群众路线”,当好服务师生的“暖心人”。坚持同学利益无小事的服务态度。高校学生干部要善于利用“群众標尺”丈量自身工作的优劣,把解决同学生活中的痛点、学习中的难点、心理的堵点作为工作重点。对涉及广大同学切身利益的事项,如每年度的评优评先、课题申请、奖助学金申报等重要通知,要确保第一时间通知到位,发现问题要及时反馈;与同学沟通交流时要多一些耐心,遇事要多换位思考,多为同学着想;做事要守得住初心,经得起抱怨,听得进意见。
(二)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高校学生干部政治素养提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理论与实践层面界定了国家、社会和公民的价值目标、社会追求与行为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是提升高校学生干部政治素养、打造优质干部队伍的重要法宝。
1.统筹打造社团文化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
以校团委统一管理为基础,形成学生社团联合会齐抓共管的社团文化建设新格局。从学生会、社团联合会的机构设置、制度保证和文化建设等方面完善针对学生社团、学生干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体系和监管体系。根据各类学生社团的特点,建立与其呼应的价值观目标、行为规范;探寻两者链接的契合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制度、行为和文化建设中,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引领学生干部素养提升;有效延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团文化引领的支撑,结合学生干部素质提升的规律和学校特色,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统筹打造社团文化建设,不断丰富学校文化、社团文化建设等体系中的核心价值观内涵,实现核心价值观对学生社团工作的全方面引领。同时,充分利用易班网络平台、校报、广播、社团群等宣传舆论阵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教育。
2.以打造“学习型”干部队伍为契机,不断推进理论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在学生组织架构里设置专门面向全体学生干部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核心价值观等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部门。在社团中成立党、团小组,充分发挥基层党小组的堡垒作用,带头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活动,定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按时召开“三会一课”,确保第一时间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学习最新理论。配套出台相关监管考核制度,保证理论学习落到实处、不走形式。对现有学生干部集中进行“精准识别”,按照不同社团、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年级等情况进行分类梳理,精准掌握学生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层次,然后精准施策、有的放矢。同时,聘请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社团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社团开展理论学习,保证理论学习的时效性、科学性和持续性;积极探索“双主体”学习模式,拓展线上学习平台和教学资源,形成线上线下教育合力;不断推进专业教育“第一课堂”和社团实践“第二课堂”的融合,持续提升学生干部政治理论学习的质量。
(三)坚持“三个能力”培养,提升学生干部的综合素养
自我管理、领导能力、创新能力是衡量学生干部能力的三要素。只有夯实这三种能力,才能稳步推进学生干部综合素养提升。
1.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管理是指不过度依靠外部力量的控制,源自个体内部的约束个体的心理、意识和行为的自发性力量。高校学生干部在自我管理时,要着重注意时间规划、人际关系管理。
高效利用时间的关键在于做好计划、抓住重点、懂得舍弃。学生干部扮演多种角色,必须做好自己的“时间规划”,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好学习和工作。如定期对任务归类划分,按既定节点总结收尾;在学期开学时要整理工作思路,列出工作任务表,每个月初列出工作进度表,力争做到每日事,每日毕,不消极怠工、无故拖延;当不同任务重叠时,要选紧急任务,当难易任务交叉时,要先易后难;当遇到攻坚任务时,要学会求助;当超出自己能力范围时,要懂得舍弃。
人际关系交互犹如力的作用一样是相对的,善意换来友善,恶意招来恶向。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团队高效运行的“催化剂”。高校学生干部要冲破约束自己的“篱笆墙”,主动敞开心扉,与人为善,维系好自己的“关系网”。
适时的沟通有利于团队和谐进步,有利于求同存异、创新开展工作,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学生干部在和自己的团队沟通交流时,要注意方式方法,交流过程中要启发团队成员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而不是以自我为核心滔滔不绝、高谈阔论,要不失时机给予团队成员肯定和表扬;当团队成员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指出团队成员错误时,要注意方式方法,既不能蜻蜓点水,更不能声色俱厉。
学校层面可以通过开展社团干部培训,为学生干部搭建交互平台。如定期开展素质拓展活动、社团联席会、社会实践等活动,给大家提供可以深入交流、相互磨合的机会;在培训中设置竞技互动、团体合作的项目,激发学生干部的合作热情,让他们充分体验到“众人拾柴火焰高”;同时开展优秀学生干部表彰活动,创造良性竞争环境,提升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另外,社团指导教师要发挥组织、引导的作用,积极帮助社团成员建立交互通道。
2.领导能力
领导能力就是带领团队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正向影响力,是吸引追随者心甘情愿为团队效力的核心要素,其影响远胜于依靠组织获得的权力。高校学生干部必须持续提升自身的领导能力,才能保持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要以德修身。高校大学生干部要铸牢理想信念,明“大德”,持续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道路方向上毫不动摇,在各种不良思潮前面坚定立场,敢担责,善作为,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学生干部要树立底线思维,勤修私德,坚守为全校师生服务的初心不动摇,坚持把学业诚信摆在重要位置,严守规矩意识,杜绝学术造假,管好身边的人和事,防止被“拉下水”。
二要以诚待人。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是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准则,真诚是打开彼此心灵的金钥匙。以信取人是提升学生干部领导魅力的重要手段。学生干部要注重自我诚信教育,“学诚”“思诚”“践诚”,把诚信内化于自身的品格要素,外化于学业、生活、就业等多方面的实践,让诚信成为学生干部的行为自觉。在管理团队时,主动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告诉大家,不拐弯抹角,将问题摆在台面,给自己的团队创建民主决策的氛围;当团队成员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给他们加油鼓劲,帮他們调整情绪、减轻心理压力、解决实际困难。
三要严以律己。正人先正己,严格自律是提升学生干部领导能力的保障。随着高校的开放程度与日俱增,学生干部稍有不慎也会染上“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等陋习。作为同学眼中的“领导”,学生干部如果不能常怀敬畏之心、常有自省之念,不能做到“严规矩”“守纪律”,很容易失去群众基础。所以,高校学生干部要筑牢自律“防火墙”,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定;要树牢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始终把服务广大师生放在首位,严守道德底线;学校也要做好顶层设计,组织开展针对学生干部群体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发挥校团委和学工处管理和统筹领导的作用,每年至少召开1次专题教育会、2次学生干部自律综合情况调研会,形成自上而下的良性联动,不断增强学生干部的自我约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