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动画影像交互与情感治愈的研究与应用

2021-06-10 01:26李雷鸣邹谢君
决策探索 2021年10期
关键词:沉浸式

李雷鸣 邹谢君

【摘要】动画影像与人的交互关系在电影发明之初就有所体现,从早期电影《火车进站》上映现场被吓得惊慌躲闪的观众,到《阿凡达》科幻场景给观众带来视觉享受。近年来VR技术改变了人们的认知维度与审美标准,动画影像结合VR技术突破了单向的叙事模式,通过“沉浸感”带来更具真实性与交互性的感官体验,形成多维度的沉浸式叙事。这种模式除了感官上的关联刺激,作为情感治愈功能的表现也更加深切,VR动画影像开启了人们内心更深层次的心理需求。

【关键词】VR动画影像;沉浸式;交互体验;情感治愈

虚拟现实 (Virtual Reality,简称VR)是21世纪新媒体重要的交互技术,与动画影像融合后形成了独特的传播方式。“交互”的概念由拉尼尔(JaronLanier)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他认为交互是“人的延伸,交互的主要作用和功能是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与情感交流,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都要在这个时代引进一种新的尺度”。2018年科幻电影《头号玩家》采用VR叙事视角颠覆了观众们对未来虚拟世界的想象。2020年韩国MBC纪录片《与你相见》讲述了一位母亲借助VR动画影像交互系统与已去世女儿重逢的感人故事。随着5G融媒体的发展与普及,VR、AR、MR虚拟现实和3D裸眼交互等技术逐渐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逐步提升了VR动画影像交互的感官体验和情感治愈功能。

一、VR动画影像交互的设计与现状

动画影像本身有着自我进化的逻辑延伸。以前的电影电视是让体验者(观众)在一个水平面上去观看,而VR动画影像给了体验者一个无限互动的机会,使其可以自发性去探寻拍摄环境与故事情节,依据“沉浸式”的交互体验构建出行为互动体系与情感叙事框架。

(一)设计研究模式

浙江大学心理行为科学系与腾讯研究院2016年联合发布了首部VR心理学与VR专业报告《VR心潮》,报告分为心临其境、VR影响心理认知、生理与心理健康以及人文社会共四个部分。尽管VR当前仍处于相对沉寂的阶段,甚至研究VR的专家远不及研究AI专家的数量多,但是通过梳理发现VR在教育、医疗、社交、游戏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北京航空航天首先实现了分布式虚拟环境网络设计,可以建立实时动画影像动态数据库,制作虚拟动画影像演示环境,提供用于飞行员训练的虚拟场景和驾驶舱数字交互系统,对飞行员的心理变化与情感状态也进行了实时捕捉与分析。为了进一步开发VR动画影像交互系统,浙江大学2018年开始招收第一批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VR)专业研究生,同年 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出了一套虚拟建筑环境实时动画影像漫游系统,该VR动画影像交互系统采用了层面迭加的绘制技术和预消隐技术,实现了三维立体视觉交互,使整个实时性画面的真实感达到了较高的国际水平。

(二)实践应用现状

清华大学2017年拍摄了首部校园VR虚拟现实影片《触摸清华》,运用VR动画影像技术对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进行了艺术演绎,对数字交互和临场感等的方面进行了系统测试,使立体视觉图像中对应的水平特征呈现形状一致性,以利于体验者感官接收指令。

二、VR动画影像交互的“沉浸式”情感治愈模式

(一)VR动画影像立体呈现情感记忆

在情感记忆呈现过程中,进行立体双向的情感连接形式,将情感记忆的故事节点植入“沉浸式”的交互系统,可增强体验者的好奇心并产生共鸣,激发其视听感官与情感连接。通过VR动画影像的多维度叙述功能,可丰富感官交互效果,使情感记忆再现,可实现无限性模拟记忆情景,让体验者领略到VR视角的真实感和亲和力。

(二)VR动画影像交互促进情感共振

结合心理学原理改变原有单一情感触动节点,创建多向节点的UI界面与感官演练环境,让体验者自主选择节点方向。同时完全由体验者按照自身意识去安排脚本情节的发展进度,使其对交互体系的整体和分支都能完成主观能动性的心灵感触,改变以往被动的情感牵引。通过VR动画影像模拟的情感触动节点进行情感共振,提升了体验者的心理感知力。

(三)VR动画影像模拟情感治愈功能

模拟的设定方式要以故事与情感结合为主。在VR动画影像交互体系上,让体验者在感官模拟环境中接收到情感记忆与情感共振指令后,对情景模拟产生出真实的情感治愈。在给体验者设定治愈方案的同时,用视觉与触觉去感知被治愈的渐递性变化,以情感治愈元素为主观意识去打破传统以文本和音频为主的治愈模式,创建以亲身体验、情感治愈为中心的交互模式。

三、VR动画影像交互与情感治愈的问题与反思

交互性是VR动画影像区别于传统动画影像的重要标志,体验者自发性选择情节设定的过程中,与情节中的虚拟角色互动还存在很多限制因素。一是交互技术的局限性,现在的VR交互设备、电脑软硬件以及互联网数据传输能力等条件还不足以支持在交互中实现复杂的人机交互。二是内容叙事方式的不成熟,在360度全景VR动画影像视角下,传统动画影像的叙事逻辑不再适用。如何讲好故事没有可参考的科学模式,如果再加入交互环节会成倍增加其剧情复杂程度。对VR动画影像创作者来说,要创建多视角、多结构的故事,再结合不同体验者自身情感特征和观影习惯去设定剧情的高潮点与终结点,难度也非常大。

情感治愈在后疫情时代也备受社会的关注。在VR动画影像发展的初期,交互性和情感性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而对体验者来说VR动画影像中情境时有不同情感反应:一是被情节所感动后产生精神上的放松和愉悦,从而达到情感治愈的效果。二是偶然性迷失,在多视角设定受限的前提下,不同层次的体验者有时会盲目去感受,以致脱离主要情节。如果体验者不能理解故事内涵,就无法获取情感上的共鸣,尤其是有心理障碍的体验者,在没有得到精准情感引导下反而会加剧不确定性,从而导致体验者暂时性迷失。所以一味追求交互技术对VR动画影像的发展也是不利的,真正的交互应该是一种主动性的情感选择。

四、结语

VR动画影像与情感治愈的过程中将感官模拟技术与人机交互相结合,同时形成空间叙事和情感治愈的多维空间,有利于体验者在交互过程中获取丰富的精神需求。VR动画影像交互为新媒体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加灵活多变的技术支持,进一步拓展了体验者自身的主观化表达与情感化交流,对未来社会群体的立体化、可视化、智能化的生活方式提出了全新的情感治愈方案。

參考文献:

[1][加拿大]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9.

[2]宫林.新媒体艺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3]张欣.虚拟构象·上:实验与互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

[4]陈小清.媒体艺术与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美]艾萨克·克劳.三维动画与特效技术完全教程[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6][美]谭力勤.奇点:颠覆性的生物艺术[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9.

【本文系2020年华南农业大学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疫情危机下的VR动画影像交互体验与情感治愈” (S20201056402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分别为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韩国世宗大学)

猜你喜欢
沉浸式
沉浸式教学在小学英语课上的应用
“沉浸式”教研带来全新体验
虚实交融,沉浸式广播剧《呦呦青蒿》的艺术特色
沉浸式课堂教学模式在中专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在电视节目中的应用
初中语文沉浸式散文教学研究
“沉浸式”初中体育教学的实践探索
艺术与技术:“沉浸式”的历史对话
论美剧在英语教育中的作用
沉浸式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