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科学干预机制研究

2021-06-10 18:52李淼葛林艳王晓瑛王军宝
决策探索 2021年8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疫情大学生

李淼 葛林艳 王晓瑛 王军宝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导致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了一定问题。本文以大学生群体为研究目标,通过网上调查的形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及焦虑、抑郁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力求建立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关键词】 疫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给人民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面对这场来势凶猛、传染性强,又充满未知的疫情,人们的心理是恐慌的。这场疫情对于整个人类来说属于异常严重的灾难,同时也是一种强烈的应激。疫情期间,部分学生出现了恐慌、紧张、焦虑、无助等情绪,有些学生甚至因认知偏差、个人身心素质差等出现了过度恐慌,甚至产生了焦虑、抑郁、失眠等强烈应激反应,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疫情期间对大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干预,运用心理调适技术开展心理教育课程能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同时能够让他们以积极心态面对疫情,面对生活,也能为学校及社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借鉴;且疫情期间展开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社会人群整体心理抗压的能力,预防疫情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是促进社会安定团结的重要保障。

一、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为了了解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笔者通过网上问卷的形式从国内选取50所大学的56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心理健康自评量表(SRQ-20)、焦虑量表(GAD-7)、抑郁量表(PHQ-9)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及焦虑、抑郁情况进行统计。

调查结果显示,在疫情暴发后,由于疫情的压力和各方面的综合原因,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出现了一定问题。首先,部分学生出现轻度神经失调,少部分呈明显应激,需要外界帮助。心理健康自评量表评分≥8分,即呈明显应激的学生占38%,说明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较为严峻,普遍性较高。外在表现最普遍的是失眠和感到不快乐。其次,近一个月的时间里,49%的同学感觉紧张、焦虑或烦躁;18%的同学不能停止或控制担忧;58%的同学对各种各样的事情担忧过多;35%的同学觉得很难放松下来。47%的同学出现轻度焦虑,小部分已经出现中度、重度焦虑,急需得到解决。其中,不同年级、不同地域、周围确诊情况等因素影响下的焦虑情绪及对情绪的控制感存在显著差异。大四的学生的焦虑情绪明显高于其他年级;大二的学生对情绪的控制感明显优于其他年级,同时,大一的学生的情绪控制感要明显优于大三和大四的学生。最后,在抑郁情况调查中,做事时提不起劲或没有兴趣的情况较为普遍,65%的同学没有抑郁情况,需要针对轻度抑郁和中度、重度抑郁的同学进行一定心理疏导。

总而言之,近半数学生轻度焦虑的背后是对心理健康疏导的巨大需求,这要求学校担负起自身的责任。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尤其是针对已经出现中度、重度焦虑或抑郁及其他较为严重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学生。另一方面,要部署常态化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从领导到辅导员、老师等,都要对心理健康教育高度重视,采用各种专业心理方法,结合各类校园活动,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二、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常态化心理健康教育意识薄弱

部分高校对于常态化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他们仅仅设立了心理健康辅导室,这部分学校缺乏日常性的、全员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在这样的情况下,当学生面对突发情况时,如本次疫情,会因缺乏相关的知识,不知如何调节自己的心理,进而出现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归根结底,导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一大重要原因,就是高校缺乏系统的常态化心理健康教育。

(二)缺乏完善的心理危险干预机制

突发事件发生时,学校如何对学生开展有效的心理危险干预。这其实考验了学校心理危险干预机制的完善与否。然而在本次疫情当中,各个学校在心理危险干预机制上的表现良莠不齐。一些心理危险干预机制完善的学校,能够做到及时通过学校公众号、班级QQ、线上讲座等方式,教会学生如何应对疫情带来的负面心理影响。而一些机制建设相对不完善的学校则反应滞后,甚至是没有反应。

(三)学生的自我心理疏导能力弱

最好的调控个人心理的方法是自我心理疏导,然而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心理疏导上表现出不一样的特征和能力,同时学生的自我心理疏导能力也受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的影响。疫情发生时,出现了各种虚假的信息,许多学生因为这些虚假的信息出现焦虑、信任缺失的不稳定心理状态,也有一部分学生因为疫情确诊人数的不断增加,出现了焦虑或其他心理不健康的情况。因此提升学生的自我调适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在突发事件中调节自己的情绪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

三、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一)将心理健康教育摆在学校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地位

各大高校要深刻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制定学校的整体章程和战略时将心理健康教育摆在重要位置上。高校不仅要做好心理健康辅导室的建设工作,还要通过常态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调查、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讲座等方式进行各项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调适能力。

(二)建立“线上+线下”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一方面,高校可以通过平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团体辅导等活动,培养大学生应对负性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降低事件对于个体情绪的消极影响。高校要提前谋划,未雨绸缪,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注重做好特殊时期、不同季节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另一方面,要构建线上干预机制,其实就是将线下的心理干预机制扩展到线上。一是可以建立线上心理咨询服务,这样既可以第一时间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援助,也可以较好地应对像这次疫情一样的突发情况。二是通過充分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 微博等平台开展线上宣传教育活动,拓展心理育人的空间。三是通过开展线上心理普查,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及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从解决问题转向能力培养

当下大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都是那些心理健康出现一定问题的学生,重点在于解决他们的问题,帮助他们恢复健康的心理状态。其实,预防比问题出现了再解决更加有效,高校需要认识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最有效的方法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心理疏导能力。因此,在促进常态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高校要将课程的重点放在学生各项心理疏导能力的培养上,让学生懂得如何在各种情况下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四、结语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健康的心理是每一位人才为社会发光发热、发挥价值的重要基础。一位优秀的人才,如果心理健康、积极向上,那么就能为社会创造巨大的价值。相反,如果心理不健康,不仅无法为社会创造价值,甚至可能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危害。因此在疫情警钟敲响的情况下,各大高校要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心理健康教育置于学校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地位,建立“线上+线下”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从解决问题转向能力培养,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心理育人 助力抗疫——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展系列活动[J].教育探究,2020,15(02):65.

[2]聂娟.疫情背景下,钉钉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11):34-36.

[3]李作为,廖巧玲,王玉秀,等.微课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内科住院患者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四川精神卫生,2020,33(05):414-417.

[4]蔡燕燕,周薇.新冠疫情期间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校医,2020,34(11):878-880.

[5]李仁莉,代俊,袁晓艳,等.新冠肺炎疫情期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J].攀枝花学院学报,2020,37(06):18-24.

[6]张斌,王瑞丽.突发疫情时大学生心理波动的控制策略[J].教育探索,2009(12):123-124.

[7]董秀银.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前行——疫情期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A].广州市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广州市第十二届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学术交流活动稿集[C].广州市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2020:3.

[8]康健舒.防疫期间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总结[A].广州市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广州市第十二届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学术交流活动稿集[C].广州市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2020:3.

[9]董文强.“非典”时期大学生心理状况与思考[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中国心理卫生协会,2004:3.

[10]李静雯.我国高等院校卫生健康教育现存问题与对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5.

【本文系陕西高校2020年学生工作研究课题“重大疫情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科学干预机制”(2020FKT56)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陕西服装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疫情大学生
战疫情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