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在教育行业的改革发展中,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且由于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对教育培训的支持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少儿美术培训类App往往能够辅助教学材料,起到显著的益智与启蒙作用,同时基于数字平台的培训软件往往兼具灵活方便和实用等优点。消费者在面对少儿美术培训App时更注重界面与交互的设计,应根据少儿美术培训的特点,让少儿也能够轻松理解并辨析交互界面的功能和作用,且能够实现引导用户体验,提高用户的操作效率和交互体验。本文基于少儿美术培训App的界面与交互设计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少儿美术培训App设计 界面 交互 “互联网+”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少儿美术培训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科技的发展使互联网产品与传统教育产品相互结合,进而实现了儿童教育的现代化。但是面对少儿美术培训App的应用现状,如何更好地实现少儿美术培训与交互设计优化,更是我们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是正确引导少儿价值观和人生观,帮助少儿健康成长的关键所在。因此,少儿美术培训App的界面与交互设计研究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一、少儿美术培训App发展的现状及作用
少儿美术培训App作为互联网时代少儿培训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其自身的发展必然也会影响到少儿美术培训水平的发展,是决定儿童教育发展高度的关键所在。无论是传统教育平台还是少儿美术培训App,对于儿童自身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教育模式的不断创新为儿童教育注入了全新的活力,通过互联网平台的教育方式,儿童教育已经逐渐成为家庭教育的一部分。对于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极大地方便了家庭教育的开展,更是在教育资源等方面实现了真正的协调分配。但是目前的教育平台与少儿美术培训App种类繁杂,实际水平和知识内涵往往参差不齐,很多软件都存在缺乏审美情趣,益智游戏过度游戏化等问题,很多儿童软件甚至会严重分散少儿的学习精力。分析上述软件存在问题的原因,不难发现这些软件大多存在着设计上的缺陷,首先是界面设计缺乏美感,无法给予少儿视觉上的冲击;其次,任务流程较为枯燥或者层次感较低;最后,教学任务设计过于游戏化,过多吸引儿童精力的同时却又无法达到实际的教学任务和目的,在儿童教育的过程中往往无法帮助儿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甚至可能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问题。[1]
互联网产业发展至今已经逐渐演变成一个功能强大且程序繁多的产业结构,随着儿童教育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入融合,儿童教育类软件的种类与数量层出不穷。同时,随着手机与平板电脑等产品的快速普及,移动终端的广泛应用使得各种多媒体交互产品更是深入儿童教育的最底层,并逐渐成为儿童获取相关知识的重要途径和基础教育平台。类似的儿童绘图游戏与学习软件极大地促进了儿童的身心发展,是推动教育行业发展的重要技术动力之一。但在实际的应用中少儿美术培训App界面与交互设计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界面设计与交互设计缺乏理论指导,儿童教育产品的成人化现象也极为严重,因此,针对少儿美术培训App的界面与交互设计需要得到更多人的重视与深入研究。
二、少儿美术培训App界面的設计需求
相比于传统App界面的设计而言,少儿美术培训App的界面设计往往更具有创造性,这也就意味着设计师需要有针对性地通过设计达到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并在展现艺术形式的基础上,清晰准确地达到传达信息的目的。为此,要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以视觉设计为出发点,综合考虑App整体的设计美感,以便达到预想的设计效果和目的。基于以上几点,设计师需要清楚地意识到,少儿美术培训App往往需要起到启蒙和教育作用,同时,少儿美术培训App相比于传统儿童教科书而言最大的优势便是灵活性与便捷性,因此,在进行少儿美术培训App界面设计时,要尽可能地让儿童用户真正理解界面功能,同时能够真正达到操作简单有效的目的。
除此之外,儿童在成长阶段大多处于认知状态学习的过程中,对于世界的认知大多也来源于直观的感官体验,少儿美术培训App的视觉设计会是影响儿童操作体验和学习体验的最直接因素,因此,少儿美术培训App大多会采用符合儿童生理特征和心理特点的设计风格,即采用符合儿童视觉习惯的高纯度和高明度的亮色,并采用活泼可爱的设计元素参与设计,在保证视觉效果统一的基础上,实现对于声画结合和软件内容的统合。这些设计原则往往需要设计师能够在日常的观察中积累经验,并通过系统的学习了解少儿美术培训App界面设计的理论知识,实现对于少儿美术培训App界面设计的多重优化。[2]
三、少儿美术培训App界面与交互设计的优化策略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发现,少儿美术培训App界面设计往往存在着很多理论上的问题,无论是对于儿童感官上的忽视,还是对于用户操作便捷性考虑的缺失,都会直接影响到用户的操作体验,因此,要针对少儿美术培训App界面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策略优化探究。
(一)明确软件设计主题
少儿美术培训App是针对儿童设计的,用于儿童教育的互联网软件应用。在进行产品的界面设计时要做到换位思考,尝试站在儿童的角度学习和思考问题,用儿童的视角考虑产品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是否舒适,进而才能够真正达到了解儿童的生理需求与心理特征,真正设计出符合儿童学习与使用习惯的少儿美术培训App界面。为此,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对儿童的心理特征进行深入的了解与研究。对于学龄前儿童而言,其自身的认知能力还不够强,逻辑能力也不够成熟,因此,在进行少儿美术培训App界面设计时往往不能够遵循其他App界面设计的标准,要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现过多的文字和复杂的操作流程,如果可以,尽量采用图形的方式来说明操作过程与方式。除此之外,儿童往往更关注益智游戏的流程与互动体验,这其中很大程度上源于视觉上的冲击和流畅的操作环境,因此,在少儿美术培训App界面设计的过程中,要能够抓住儿童对鲜艳色彩直观感受强烈这一生理特点,用鲜明的色彩模块和简单有效的操作方式达到操作的目的,以满足儿童对少儿美术培训App的操作需要。[3]
(二)减少软件层级架构
通过之前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少儿美术培训App的界面设计往往会出现操作流程复杂的问题,这对于儿童的操作体验而言是极大的破坏。还处于学龄前的儿童往往思维能力和注意力都不够集中,对于事物的认知往往停留于表面,过于深入的事物往往会对其造成不必要的困扰,因此,在设计少儿美术培训App的操作界面时,往往需要避免过于复杂的软件层级架构。软件的层级架构越复杂,用户在进行操作时需要思考的环节和流程也就越长,操作次数也会随之增加,对于学龄前儿童而言往往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因此,要想实现少儿美术培训App作用的最大化,便需要根据儿童的操作习惯,尽可能地減少操作的次数,并尽可能地采用简单清晰的信息内容编辑界面设计,避免过多的操作流程可能会对儿童学习积极性造成的干扰。除此之外,设置功能可以融入首页的操作中,通过减少层级降低操作的不适感,与之相应的还要尽可能减少弹窗的出现,过多的弹窗可能会对儿童的耐心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三)强化软件交互体验
互动是儿童教育不变的主题,良好的互动体验能够帮助儿童更好地融入学习环境,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际的少儿美术培训App操作体验中,由于儿童自身生理机能的限制,很多操作和手势动作往往都会显得较为复杂,过多的滑动操作也可能会带来较为严重的负面感受。因此,在进行少儿美术培训App操作界面和交互设计时,要合理设计软件自身的图标分布,同时以儿童操作习惯和生理特征为基础,简化少儿美术培训App的操作手势动作。换言之,作为少儿美术培训App的重要元素之一,交互行为往往是最能调动儿童学习积极性的关键所在,在儿童强烈的好奇心和动手能力的基础上,少儿美术培训App通过增强儿童与软件设备之间的交流互动,往往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设计少儿美术培训App交互行为时,要尽量坚持界面简洁清晰和设计主题突出的原则,通过图形表达和传递思想的方式增强产品中的趣味性与互动性。
(四)合理调整界面布局
学龄前儿童很难对某一事物保持长时间的专注,因此,对于某一事物中的特定元素往往很难进行区分,而在少儿美术培训App设计上也必须考虑到这一因素。简而言之,在进行少儿美术培训App界面设计时要根据特定界面的主题设计专属的风格特征来实现对于不同类别界面的归类安排,最重要的功能要放在最明显的位置。例如,在益智类游戏的界面设计中,要将“开始游戏”这一虚拟按键放在最关键的中心位置,而其他的功能按键则可以根据不同场景的需要分布在不同的界面上。同时,为了提高少儿美术培训App产品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在进行界面布局时需要尽可能地选择列表式布局设计,通过列表式的布局设计能够帮助儿童实现简单的触控控制,从而提高学龄前儿童自身的操作体验。除此之外,为了能够帮助儿童更便捷地操作少儿美术培训App,要在界面设计时加入适当的操作引导流程,但流程不宜过长,要尽可能地突出重点,达到导向明确的目的。简而言之,在进行少儿美术培训App界面设计时,要充分了解儿童自身的视觉敏感区域,将界面按照重要级别有序合理地进行布局,同时还要尽可能地简化操作流程,真正实现一屏式操作体验。
四、结语
总而言之,要根据少儿美术培训的需要,让少儿也能够轻松理解并辨析少儿美术培训App交互界面的功能和作用,提高用户的操作效率和交互体验。为此,在进行少儿美术培训App界面和交互设计时,要考虑到儿童自身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点,简化操作流程,增强产品的交互性。
参考文献:
[1]王春园.少儿美术培训APP的界面与交互设计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9.
[2]陈春霞.基于用户体验的儿童绘画APP交互界面设计研究[D].西北大学,2019.
[3]方梦阳.基于认知心理的触屏交互界面设计规律探索——以儿童教育类App为例[J].明日风尚,2016(18):189-190.
(作者简介:郑丽媛,女,中专,馆员,长春市群众艺术馆,研究方向:群众文化)
(责任编辑 肖英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