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古代书画临摹复制技艺水平和应用价值

2021-06-10 15:07巨建伟
收藏与投资 2021年5期
关键词:临摹技艺传承

巨建伟

摘要: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故宫博物院古代书画人工临摹复制技艺不仅为文物复制了诸多摹本,延续了文物的生命,对传统绘画的传承、研究和学习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开展该非遗项目的传承工作时,应该以日常临摹任务为中心,加强科技辅助、课题研究、技艺成果的输出和转化、人才培养等多个环节,从而全面提升古代书画临摹复制技艺水平和应用价值,这也是“学术故宫”和“活力故宫”的具体践行。

关键词:古代书画;技艺;临摹;科技辅助;成果输出;传承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文化艺术的繁荣,大量投机资本的介入,催化了艺术品及艺术市场的不良发展,造成部分艺术品“粗制滥造”的现象。古代书画临摹复制工作者却始终坚守在传承的岗位之上,在文物的复制和保护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提倡回归传统和回归经典的声音愈发响亮。2011年,故宫博物院古代书画临摹复制技艺获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紧接着又通过《我在故宫修文物》等影视形式的展现,使古代书画临摹复制工作逐渐回归到传统绘画艺术的前沿。

对经典古代书画文物进行临摹复制是古代书画临摹复制技艺最核心的功能,高标准的摹制技艺以最接近原作绘制的方式进行临摹,并能成功复制出多件摹本。一般而言,书画临摹技艺主要包含绘画技艺和摹制技巧两部分,前者是对原作者绘画技艺的重复,从技法和风格上对原作进行复制;后者则是使用一些摹制的技巧,使得前者的表现更趋于准确。所以摹本一方面再现了原文物的经典风貌,另一方面也成为绘画“古法”的载体,为绘画学习和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临摹自古就是书画学习的必经之路,也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只有通过对学习对象的揣摩并按照原技法进行摹制,才能感受到原作者的创作状态、绘画技法和表现方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日常的文物工作中,古代书画临摹复制技艺常被用于文物修复之中,尤其是对残缺的画面进行修补全色,多年的临摹实践会在画面结构和技法方面积累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快速掌握原作者的审美思路和绘画习惯,同时根据画面遗留的信息,完成对缺失部分的复原。这项工作对于技法水准的要求极高,要求修复者必须经历严格的传统绘画技法训练,达到熟用于手、熟记于心的境界。书画临摹师由于长期使用传统绘画的技法语言,对古代绘画产生了深刻的体悟和理解,是参与画面修复的最佳人选。

上述几个方面是该技艺相对核心的价值和意义,随着回归传统这一经典潮流的兴起,书画类文物及临摹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文化、教育和创作等相关单位所关注,他们希望通过这一平台了解更多关于书画类文物及其临摹复制的具体信息和成果,从而对其他领域起到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作用。在这种需求下,如何做好本职工作并提升古代书画临摹复制技艺的应用价值,是我们面临的最新课题。

首先,要以日常的工作任务为核心,即开展书画类文物的摹制工作。理论上讲,伤况严重和重彩绘画类文物应被最先列为摹制对象,因为伤况严重的书画作品的完整度较差,如果继续恶化,会减少作品表面的有效信息,从而导致面目全非、错过最佳的临摹期。另外,重彩类绘画的颜料层对存放环境和载体(纸、绢)的状态要求很高,如果不当,就会引起颜料的龟裂和脱落,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合理的临摹规划本身就属于文物保护的重要环节。另外,常规的书画临摹工作又是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所以可持续的书画临摹工作是传承技艺的基本保障,没有载体就没有传承的可能性。坚持临摹原作是书画临摹工作的最重要形式,在文物类别中,书画文物本来就相对脆弱,另外随着文物保护意识和标准的提升,对于临摹环境的要求也逐渐提升,“恒温恒湿”已经成为新的环境标准,按照如此的存放要求,在大力开展临摹实践的同时,文物自身的安全也能得到保障。

其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科技设备被广泛应用于临摹工作,图形工作站的应用对于书画文物的显微观察起到了重要作用(图一),减轻了临摹师的用眼负担,也提升了临摹效率。增强科技检测辅助意识已成为文物保护和发展的趋势,这使得传统技艺如虎添翼,尤其是无损检测(具体设备及实际功能如表1所示)在以纸制品和丝织品为主的书画文物保护中最有成效。在这些设备中,一些是为绘画操作提供辅助作用的,另外一些则能在检测结果中显示我们用肉眼难以观察到的底层画稿、颜料成分等重要信息,对原作绘制工艺和技法的复原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信息与以往的绘画经验相互弥补和验证,对梳理“古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有损检测(关于有损检测的相关设备、功能和目的如表2所示)很少用于书画文物的检测,当然如果具备样品条件,也是可以进行的,这就需要结合文物及残损样品的实际情况而选择使用与否。科技检测对书画临摹技艺的介入不仅解决了具体的问题,还完善了工作方法,提升了工作方法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是增加技艺“厚度”的有效方式,对于古代书画的临摹,我们不应仅仅关注基本的技法问题,更要以美学的逻辑去研究和体会书画作品与作者、创作动机、时代背景、审美风格、表现语言等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以书画作品为基点,以美学构建为框架,从更多维度对画面进行研究和解构,如此才能有效地解决以往对照式临摹的盲点和弊端,在做到造型准确的同时,更增加了技法的内涵承载,使摹本本身更富有“温度”和“感情”。

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可以试着将长期积累的临摹经验和成果以交流、教学、著作和展览等形式进行输出和转化,这是对“学术故宫”和“活力故宫”的具体践行。学术交流的范围包括文博、高校和厂家(绘画材料和工具)等相关领域,吸收临摹行业内如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中央美院壁画系等临摹单位的传承和发展经验,并有机地进行学术和实践联合,打造“临摹艺术”的实践概念,呼吁临摹技艺对于艺术品文物及技艺的保护、传承及发展的重要意义。经历数十年的传承,故宫博物院书画临摹组的临摹师们积累了丰富的临摹经验,并摹制了百余件绘画精品,这对于书画学习来讲,是最宝贵的资源。合理的教学实践,是这些资源最直接和有效的输出方式,对接的对象如博物馆、高校和画院中的临摹教学及相关项目,将书画文物临摹一线的宝贵信息和经验及时分享出来,从而帮助更多书画学习者和工作者解决一系列的问题,这是故宫书画临摹师参与教学分享的核心意义所在。除此之外,临摹教材是临摹技艺输出和传播的又一重要形式。目前,市场上临摹类图书和影像种类很多,但质量参差不齐。作为专业的临摹机构,故宫博物院书画临摹组完全可以参与以临摹任务为内容的临摹教材的编著和拍摄,这不仅促进了临摹过程中对于细节的记录工作,更提升了临摹师对临摹工作的梳理能力,从而造福诸多的书画学习者。为使摹本及临摹技艺“活起来”,故宫博物院联合其他博物馆多次举办书画临摹复制技艺及作品展,技艺展示进入展厅,向观众深入普及,晋唐、宋元、明清书画“国宝”荟萃一堂,不僅弘扬和普及了传统技艺,更使得大规模经典绘画集中展示成为可能。

在推进和传承书画临摹技艺的工作中,人才培养是非遗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于人员个体的审美观点不同,擅长的画种也有所差别,在专业教授中,要有针对性制定培养计划和方案,扬长补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并从全面工作的角度对专业分工进行妥善安排。另外,对于新成员的招纳,也要做好相关规划,充分发挥“新鲜血液”的活力和动力,使得传统技艺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传统技艺需要“工匠精神”,需要吸收和学习,但同时也需要以开放的姿态去分享和普及,这就需要我们不忘初心,踏实传承,勿骄勿躁,稳步发展,不偏不倚。

猜你喜欢
临摹技艺传承
传授技艺
传统技艺:匠心传承 技精艺湛
高中美术课堂临摹训练研究
浅谈北京十度之行对中国山水画写生与创作的感受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一种便利型的红外临摹绘画辅助笔
黄杨木雕的传统技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