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闭塞性卒中桥接治疗与直接血管内取栓临床研究

2021-06-10 05:24冷先伟叶婷沈健杨勇灵张郑平张镇王万灵陆斌余红李小松尹忠平顾贵业张雷杨悦
贵州医药 2021年5期
关键词:桥接溶栓缺血性

冷先伟 叶婷 沈健△ 杨勇灵 张郑平 张镇 王万灵 陆斌 余红 李小松 尹忠平 顾贵业 张雷 杨悦

(1.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贵州 黔东南 556000;2.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实训中心,贵州 黔东南 5560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大血管闭塞(AIS-LVO)是指颅内大血管(直径>2 mm)闭塞所引起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静脉溶栓(IVT)已成为公认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有研究显示,对于AIS-LVO治疗方法中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桥接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IVT[1]。本文探究急性闭塞性卒中桥接治疗与直接血管内取栓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5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76例AIS-LVO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桥接组和直接组,各38例。桥接组男25例,女13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46.3±10.3)周岁,发病时间1~4.5 h,平均发病时间(2.01±0.04)h;直接组男26例,女12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5.4±10.9)周岁,发病时间1~4 h,平均发病时间(1.94±0.47)h。纳入标准[2]:所有患者症状、体征及影像学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诊断,且经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证实为大血管闭塞;均符合IVT的条件,且NIHSS评分≥6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卒中前已存在残障,且mRS评分>2分;IVT禁忌症或2周内有大型手术或严重创伤病史;使用抗凝药物或接受直接凝血酶及X因子抑制剂治疗;患病前6周存在脑梗塞且有神经功能缺损或影像学检查提示近期脑梗塞征象。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直接组给予直接血管机械内取栓,根据患者病情及依从性,选用麻醉方式,术前需将血压控制在180/105 mmHg以下。患者取平卧位,腹股沟消毒,穿刺置入8F血管鞘,行全脑血管造影评估血管闭塞情况以及侧支循环代偿状态,明确操作路径和责任血管后,将8F导引管联合6F中间导管置入责任血管,微导管造影,将支架输至血栓处释放后停止5~10 min,回撤支架等,并保持导引导管及中间导管持续负压抽吸控制性血流,必要时可多次取栓。应用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TICI)确定血管再通后,拔除动脉鞘,按压30 min。桥接组:静脉溶栓桥接血管治疗。给予患者阿替普酶0.9 mg/kg,前1 min给予总药量的10%,后90%的药物需在1 h内持续泵入。并给予桥接行机械取栓。再此过程中需IVT与全脑血管造影及机械取栓同时进行。机械取栓与直接组一致。

1.3观察指标 采用NIHS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mTICI分级评估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情况;应用mRS量表评估治疗后1、2及3个月患者的临床预后情况;安全性评估;90 d内患者死亡例数及死亡率。

2 结 果

2.1两组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前及治疗24 h,桥接组和直接组NIH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桥接组治疗5~7 d及出院时NIHSS评分均低于直接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比较分,n=38]

2.2两组血管成功再通情况比较 桥接组血管成功再通率高于直接组(P<0.05);桥接组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支架取栓次数超声3次及以上的患者与直接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管成功再通情况比较

2.3两组mRS量表评分比较 桥接组治疗1个月 mRS量表评分与直接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治疗3个月mRS量表评分中,直接组评分明显低于桥接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mRS量表评分比较

2.4两组安全性评估及术后90 d内后死亡率比较 桥接组颅内出血、机械取栓期间新发栓塞、假性动脉瘤、腹股沟血肿、5~7 d新发栓塞发生率均与直接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桥接组术后90 d死亡率与直接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任海兵等[3]研究对桥接治疗和直接取栓介入治疗大血管闭塞患者的研究发现,二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相似。

桥接治疗可在取栓前进行IVT获得血流再通,更早的恢复脑血管灌注,降低神经功能缺损,且对于某些入路迂曲或取栓失败者可通过IVT来实现再通的尝试[4]。本文结果显示,桥接组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低于直接组,血管成功再通率高于直接组(P<0.05),且桥接组治疗5~7 d及出院时NIHSS评分均低于直接组(P<0.05),这表明AIS-LVO 接受静脉溶栓桥接血管治疗可提高血管成功再通率,继而提高神经功能。这与既往的一些研究报道结果相类似[5]。桥接组支架取栓次数超过3次及以上的患者与直接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刘勇[6]等研究结果一致。

有研究发现IVT会延迟血管再通继而导致预后不良,因此,直接组患者较桥接组患者mRS量表评分取得较高的预后。此外,本研究得出两种取栓方法在安全性评估及术后90 d死亡率方面均相似。这与在一定程度上提示可根据患者病情和发病时间窗进行治疗上的选择。

综上所述,两种取栓方法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大血管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相似。

猜你喜欢
桥接溶栓缺血性
Microchip推出首款车载以太网音视频桥接(AVB)全集成解决方案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替罗非班桥接常规抗血小板治疗早期PWI-DWI不匹配脑梗死的疗效评价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利用桥接技术防治苹果树腐烂病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苹果腐烂病树桥接复壮技术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