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颖,朱南海
(莆田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福建 莆田 351100;江西理工大学土木与测绘工程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土木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是一门涵盖土木工程多个领域的基础性课程,该课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新生接受的第一门专业意义上的专业基础课程,所涉猎的范围包含了整个“大土木”以及相关领域的所有范畴。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该课程占用的课时相对较少,且在教学过程中需兼顾的领域和知识面广[1]。因此,对于比较晦涩难懂的知识点,一方面时间紧,无法占用太多的时间进行精讲,另一方面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点的理解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同时丰富“土木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形式和内涵,在莆田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导论”课程中开展了相关专业知识的课堂辩论赛。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工科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导论”作为土木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的要求是:要具有较高的工程实践能力、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但在“土木工程导论”课程的实际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致使教学效果达不到理想的要求。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中,由于受教学学时总数的限制,往往对“土木工程专业导论”等相关基础课程的课时设置得相对较少,一般为24学时,1.5学分,然而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学时数仅为8学时,这对于土木大类招生背景的课程教学,无疑加大了教师授课的难度,如何有效地组织教学和科学划分课时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只有有效地优化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解决因课时缺失而导致的问题,并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土木工程专业导论”这门课程由于其知识点具有广泛性及课时数较少的特殊性,教师授课普遍采取传统的全程“填鸭式”教育教学方法,其优点在于省时省事,教师减少了许多备课时间和准备课程教学方案设计的工作量。但传授知识的过程过于单一化,不仅教学效果并不明显,且难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是教学效果评价中学生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
现今的“大土木”不仅包括了原来的交通土建和建筑工程,还涵盖了桥梁工程、港口工程、地下工程、防灾减灾、水利水电工程等多个学科领域,“土木工程专业导论”则以工程概论为主要线索涉猎于土木工程各层面以及相近学科的所有内容,具有知识内容繁杂、信息量范围广、更新速度快等特点。新生刚刚步入大学的殿堂,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尚未接触,缺乏对专业知识体系的基本认知。因此,新生对专业的感知和今后是否对专业学习产生兴趣,直接取决于“土木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教学效果的好与坏。“土木工程专业导论”课程包含的内容众多,各知识点之间相互联系,教师如何在短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并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是当前课程教学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借鉴辩论赛中的组织形式,提出“土木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辩论式教学模式。如何深入浅出的实施教学,全方位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这是目前教师需要深思的重要问题。
在许多的欧美国家高等教育中,教学模式主要为以教师讲授和师生互动相结合的模式,学生除了从老师那里获取知识外,还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讨论、辩论提升自身的各项能力。相对而言,现今中国的教育虽有所提倡创新型教育,但在知识传授中课堂被动学习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大学的课堂教学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学生能力素质的提升。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土木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辩论式课堂教学模式中必须处理好课程讲授时间与课堂辩论时间的分配关系。基于此,本研究主要的实践探索如下:
古人云“题好文一半”,好的辩题对于辩论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涉及知识面极广的“土木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旨在采用辩论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于实践中,即通过这种方式更深入了解专业导论这门课的知识内容,尝试分析和解决土木工程现实问题。依托“土木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并结合当下国际工程热点及难点问题,供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查阅相关资料和思考准备,整合出具有可辩性的辩题。根据以往教学经验并结合课程的特点,课堂辩题从难到易分为A、B、C等三个级别,设置的辩题及其难易度如附表1所示。
附表1 “土木工程专业导论”课程辩论课辩题汇总
由于社会的发展和信息化速度不断加快,土建工程的变革也日新月异,土木工程的相关研究问题层出不穷。教师需要关注国内外工程的热点与难点问题,才能让所设置的辩题紧扣行业发展趋势,在辩论的舞台上乘风破浪。在此基础之上,不断揣摩并总结与土木工程行业相关的研究问题,开展的辩论式教学改革才能达到课程的要求与目标,从而引起学生浓烈的学习兴趣,为提高学习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辩论式授课班级人数为30人,按照辩论赛课堂的预期人员分工,辩论正反双方小组各由5部分组成,设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各一名学生,智囊团资料收集员各6名[2]。辩论时间有相应规定,2名计时员专门负责计时和到时提醒,1名学生担任辩论赛主席主持课堂辩论赛,剩下的7名学生作为学生评委,人员的选择以学生班委组织投票和学生自荐的方式产生为主,但应注意优等生均匀搭配等原则。
为了让辩手能更好地灵活运用课程专业知识,突出教学改革主旨,在评委的打分表上多处设计了“对土木相关知识的运用”这一栏,并且权重较高。例如,开场演讲和一辩立论环节主要以正反双方观点阐述为主,这里面在评委的评分依据里就以“结合工程实例或原理”设置为评分重点来抓,而在自由辩论环节则是以例子论证观点为主,则要求“使用工程实例或原理,恰当准确”。在扣分项中也多处涉及到“对工程实例或原理的运用”,如“未使用工程实例或原理阐述观点”“不使用工程实例或原理分析,逻辑不清晰”“运用工程知识错误或不恰当”等规则以提升辩手的综合实践能力[3]。
辩论式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让学生参与辩论可以促进知识的获取,增强批判性思维,提高文献分析能力和沟通技巧,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及对问题的辩证分析能力。教改活动的成效,不仅依赖学生的高度配合,更依赖教师的密切关注,教师必须要全程观察辩论式教学中所有学生的表现。不管是辩题的选择和辩论程序的制定,还是辩手和主持人的选拔,以及评委的人选和比赛现场的各个流程疏通都需亲力亲为。尤其为了比赛结果的公平公正性,邀请辩论赛的相关专业指导老师作为评委嘉宾也是至关重要的。辩论的过程中,评委老师都要非常细致地聆听,并认真将每一个细节发现的问题做好记录。赛后,每位评委教师要对辩论阶段的学生表现作出详实且客观的点评,肯定了辩论式教改的成效,即学生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对大学生今后进入职场的综合能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实施辩论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为更真实地反映课程教学效果,特选取了同一专业不同班级分别作为辩论式教学授课班级和传统教学授课班级。同时为了更加直观地了解辩论式授课模式的教学效果,在辩论赛结束后,分别对辩论式授课班级和传统教学授课班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如附表2所示,主要包括5道客观题和1道主观题[4]。由问卷的作答情况可以看出,学生们普遍比较喜欢辩论式教学这种授课方式。
附表2 客观题作答情况(辩论式授课班级)
由辩论式授课班级的答题情况可以看出(见图1),不管是辩论式授课班级还是传统教学授课班级对辩论式教学模式的感兴趣程度都较高,由此可以说明通过课堂融入辩论式教学法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一定的教学意义,从某种程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图1 客观题的作答情况(辩论式授课班级)
辩论式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考试成绩的提升也有一定的帮助。由图2所示的辩论式授课班级与传统教学授课班级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情况可以看出,采用辩论式教学模式授课班级的成绩优于传统授课班级的成绩,辩论式授课班级的学生期末成绩80分以上的人数占班级人数的87.23%,而传统教学授课班级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80分以上的人数仅有20.84%,采用不同授课模式的教学班级的期末考试成绩具有显著性差异。
图2 辩论式授课班级与传统教学授课班级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
辩论式教学模式符合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首先,“土木工程专业导论”的课程特点及土木工程专业性质决定了学生在校期间要培养多种能力。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土木专业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在施工、设计等单位就业,需要跟不同的工程专业人员交流,就要求其具备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专业知识合作沟通的能力,将工程问题用科学和专业性的语言进行表述,并且掌握工作技能,以及能够通过文献研究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并获得有效的结论等[5]。
其次,辩论式教学法有助于上述能力的培养。学生从分组之后,通过各种分工合作查阅辩论资料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另外,正是学生主动参与辩论式教学活动的一系列经历、一改常态的学习模式,以及丰富多样的组织形式,深入挖掘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让学生通过辩论的全新教学模式,将课本中的重难点知识,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探讨式方法解决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从而达到从快乐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学习成绩及个人素质与能力的目的。
“土木工程专业导论”课程辩论式教学模式作为学生们思想碰撞、专业知识博弈的舞台,不但完成课程的功能和目标建设,而且还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提供了契机。辩论式教学法不仅可以发挥学生自身学习和活动组织协调的优势,还可最大限度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思维疲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土木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将辩论式教学融入课堂学习,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的情景化讲解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辩论式教学结果表明,此次教学具有较好的学习效果,有助于创新实践人才的培养。本次辩论教改实践,达到了预期目的,值得今后继续实践,不断出新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