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萌,尹作娟,牛爱华(通讯作者)
(1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山东 济南 250021)
(2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伽玛刀治疗科病房 山东 济南 250021)
肺癌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今年来在我国发病呈增长趋势,且致死率较高[1-2]。脑转移是肺癌患者晚期症状的表现之一,肿瘤细胞通过血液播散转移至脑部。肺癌早期患者通过手术切除病灶,服用药物可达到治愈的目的,但对于肺癌脑转移患者单一的手术及药物治疗已不能达到治愈效果,需配合放疗及化疗等方式弥补综合治疗。近年来对于肺癌脑转移诊断及治疗技术在不断提升,治疗效果及预后是否良好,除了有效的治疗方式外良好的护理干预方法也起到重要作用[3]。为进一步分析护理干预在肺癌脑转移放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选取在我院2017年9月—2019年12月进行治疗的80例肺癌脑转移放化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临床护理干预对于肺癌脑转移放化患者的临床意义。
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7年9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肺癌脑转移放化患者,合计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进行分组,每组40例纳入到实验组和常规组中。
实验组有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45~74岁,平均年龄(58.33±2.73)岁,其中,小细胞肺癌15例,腺癌5例,鳞癌20例;病变的位置分布:左肺23例,右肺17例;
常规组有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50~82岁,平均年龄(60.18±3.92)岁,其中,小细胞肺癌18例,腺癌10例,鳞癌12例;病变的位置分布:左肺26例,右肺14例;
两组年龄、病情等数据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本次实验患者、家属均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经过头颅CT或者MRI检查确诊为肺癌脑转移患者;(3)所选患者均预计生存期大于三个月。
排除标准:(1)有认知、沟通及精神障碍患者;(2)有其他严重肝脏功能疾病者;(3)对放化疗治疗药物过敏者。
常规组实施基础护理,在开始放化疗前对患者进行疾病宣教,让患者对放化疗进行充分认知,便于医护人员顺利开展工作;放疗期间时刻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放化疗后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加强和患者沟通给予健康指导等。
实验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行护理干预,主要方式有:(1)放化疗前护理:为患者提供给良好的环境护理,保持护理环境整洁卫生、定时开窗通风,调整病房内温湿度及光线,以人体感到舒适为主。在为患者提供良好环境的同时需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患者经过前期的治疗病情未能好转或痊愈,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烦躁等不良情绪,治疗配合度不高,因此在为患者进行宣教的同时着重让患者了解治疗的方式及原理,使患者对治疗期间会引起的不适症状有清晰的认知,同时鼓励患者家属从旁协助患者建立积极心态,通过医护、家属积极主动的沟通让患者释放负面情绪,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及依从性。(2)放化疗期间护理:在放化疗期间固定好各类导管,避免导管脱落;在患者需要弯腰、移动身体时从旁协助,控制放化疗面积及给药速度。通过对讲系统和患者进行沟通,时刻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对于放疗期间出现的不同情况针对性护理,患者出现脱发现象,告知患者不必过于担忧,放化疗结束后会长出新发,并指导其佩戴帽子;照射部位皮肤会出现皮屑、干痒、发红等症状,叮嘱患者不可抓挠,避免抓破后感染,实在干痒难忍护理人员可给予患者涂抹三乙醇胺软膏或喷VB12喷剂;对于治疗期痛感较强患者做好疼痛评估适当给予相应止痛药物。治疗期间保证患者摄入充足、营养的食物对促进机体修复、加强治疗效果有着重要作用。指导患者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补充微量元素,多食用新鲜蔬菜瓜果,少量多餐,清淡饮食,禁食辛辣刺激性食品。③放化疗后,为患者提供健康指导,协助患者适量运动,加强身体锻炼。
(1)两组护理前后依从性评分与生命质量评分评定标准:两项总分均为100分,由医护人员填写依从性调查表及生命质量调查表,分别从患者用药、放疗、饮食、生活等评定患者依从性;以社会认知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等评定患者生命质量,若分值越高,则证明患者依从性越高及生命质量越好。
(2)两组疗效总有效率评定标准:运用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做出评定,分别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计算方式为:(CR+PR)/总病例数×100%。当肿瘤持续四周无病变呈消退状态为CR;当肿瘤消退大于30%,无新病灶,且维持4周以上为PR;当肿瘤消退小于30%或是增大于20%为SD;当肿瘤增大于20%或是出现新病灶为PD。
80例患者数据以SPSS 23.0软件核算,两组护理前后依从性、生命质量评分以()方式记录,以t值核算;两组疗效总有效率以(%)表达,执行χ2检验,P<0.05则证实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治疗之前,对比两组患者依从性及生命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之后,实验组患者依从性及生命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依从性及生命质量评分( ± s,分)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依从性及生命质量评分( ± s,分)
组别 例数 依从性评分 生命质量评分护理之前 护理之后 护理之前 护理之后实验组 40 72.82±3.6795.36±6.33 64.76±6.6779.82±5.58常规组 40 73.44±4.9482.12±5.68 62.82±4.6769.74±5.12 t 0.6371 9.8458 1.5068 8.4182 P 0.5259 0.0000 0.1359 0.0000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方式护理后,实验组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疗效总有效率[n(%)]
肺癌在我国肿瘤疾病中为高发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医学界尚未找到确切病因,不良的生活习惯例如:吸烟、熬夜、酗酒,不良的生活工作环境,遗传性基因突变:例如有肿瘤家族史及特殊病毒感染都有可能是诱因。临床上治疗肺癌的方法包括:外科手术、放疗、化疗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早期肺癌以外科手术为主,中晚期肺癌转移患者在身体条件及综合素质达标的情况下,可实施手术加放化疗,能够有效地缩小肿瘤体积,缓解患者症状,延长患者生命。在手术或放化疗期间,切除病灶及照射肿瘤都会给患者带来不适、疼痛感,因此治疗期间需配合良好的护理干预使患者在生理、心理达到理想状态[4-5]。
在治疗肺癌脑转移放化疗期间良好的护理干预可增加患者的治愈信心,缓解疼痛感,可从放化疗前对患者进行疾病、治疗宣教和心理护理可让患者做到心中有数,减少患者因不了解治疗方式带来的医患纠纷,同时缓解患肢紧张、焦躁感。提供优质的护理环境、积极主动的沟通增加患者顺从心理,便于开展护理工作。放化疗期间时刻关注患者生命体征,针对患者放化疗情况提供皮发护理及疼痛护理,避免患者因疼痛等原因拒绝配合治疗,影响治疗效果。同时提供饮食护理,指导患者补充营养保证机体需求,促进机体修复加强治疗效果。放化疗后还需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6]。本次研究可知,实验组实施护理干预后患者依从性和生命质量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
通过上述结论说明,在肺癌脑转移放化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缓解不良情绪,降低心理压力,提高了整体的治疗效果,可应用于临床中。